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谢谢失忆love敏的飘红和盟主,本书第一个盟主诞生了,谢谢。今天保底两更,加盟主的五更加更,会有七更!

这段时间张超一直呆在灞上。

主要还是忙春耕的事情,不仅仅是忙着把那几百亩地种上粟。还有一千亩新开的梯田要种上水稻。

对于种水稻,张家请来的这些长工们都没有经验。

他们都是灞上的百姓,平时也就是种粟种麦种豆,在缺水的灞上,他们没有一个种过水稻。

张超只能亲自来指导了。

对于种水稻,张超是懂些的,以前他外婆家虽也是在关中,但就因为临水而种水稻,他有几年五一放假去外婆家,还帮忙拔秧插秧,暑假还帮忙割过稻子。只是后来外婆家的水稻田,都是搞大棚育秧,用秧盘,然后抛秧,都不用拔秧插秧了,而且收割也是用收割机,不用人力了。

种水稻,首先就得育秧。

清明的时候,就得浸种。把精选好的稻谷放水里浸,然后还不能是一直浸,得是浸一定时间然后拿起来放一段时间,这样直到稻种发芽。

然后就要撒到弄好的秧田里。

秧田也得有很多要求,首先得是靠水保证能随时放水灌溉的地方。其二,秧田要求肥力较好,要不然秧长不起。其三,秧田必须弄的非常的细,把田弄成糊一样。

至于浸种播种时机,还得掌握好天时。太冷了,稻种会冻死,太热了会烧死。

在灞上开梯田,还要种水稻,这确实是头一回。

张超今年二十二,已经拥有了万贯家产,良田数千亩。

特别是如今张超写书修史,还搞了印书坊,在士林之中那是非常有的有声望。

田地的收入其实并不多,张超根本不用折腾那点地,随便佃给别人种然后坐着收租就好。反正张家的主要收入也不是这个,不论是印书坊还是酒坊或者酒楼钱庄当铺熟食铺哪一个都远比种地的收入来钱的多。

不过张超却还是投入了那么多钱去开发一个荒芜的洗澡沟,这绝不是其它有钱人的第一选择。

就跟如今要开梯田种水稻一样。

张家费那么大代价开出来的千亩梯田,好多人认为直接种粟不就好了,干嘛要种水稻呢。水稻确实比粟值钱,但你得会啊。

堂堂武安伯爵、翰林学士,可不会管别人怎么样,他只是按自己的计划行事。张超觉得开作坊赚钱,太简单了。而把洗澡沟这样的荒沟,变成米粮川,才更有价值。其实,在唐朝,商业终究是有限制的,但农业却是无限制的。

若洗澡沟的模式真的成功,那张超就可以无限的复制下去,到时,张家开发出的这些米粮川,可是能够成为一座座聚宝盆,稳定的产出的。

东宫那边,对于张超在乡下搞春耕,倒也没什么意见。反正崇文馆里张超是副馆主,又不只是老师。崇文馆小学有了张超主持编好的教科书,如今教学进展顺利。至于翰林院那边,编书编字典,也一样很顺利的。

这段时间,李承宗和柴哲威等六个学生,也一直留在张家沟。在张超的凌威之下,几个孩子已经从最初的公子哥儿,到如今成了乡下野孩子。

都只是一群小孩子而已,时间一长,他们慢慢的也就适应了乡下的生活。

张超甚至让六人养蚕养鸡养鸭,让他们亲自照顾这些蚕、鸡鸭崽,让他们采桑喂蚕,挖蚯蚓喂鸡鸭,甚至让六人每人都开始写日记,认真的观察这些蚕和鸡鸭的生活习性,还要记录乡下的风光和生活,描绘一些乡下的人物。

有时,他也会让这六个学生在白鹿书院里听课,跟学生们做些交流。

他也给他们讲课,布置作业,教学的任务并没有落下。

他还会带着他们去钓鱼,甚至是在田野里写生画画。

洗澡沟已经变了样,水坝已经蓄起了一湖春水,碧波荡漾。

水库的大坝,还成了一座沟通两边的大路,两边坡上各有一条曲折的路通到大坝,沟通两边。

两边的坡上,梯田也已经都关了水,田都犁过耙过,田坎上的草也被削的干净。

“这就是秧田,过些天就能拔秧插秧了。”

张超指着面前的那近百亩的秧田。

一亩秧田里的秧苗,能插十几亩甚至是二十亩田。

张超精心浸种育的秧长势不错,之前的一场倒春寒,并没有影响到秧苗。

“我听说渭南的不少稻秧上次春寒损失很严惩重的,你这里怎么看上去一点事情也没有?”

太子今天微服私访,带着魏征王珪韦挺冯立薛万彻等东宫属官前来灞上。

他早听说张超在灞上把一个荒沟坡,变成了一片水稻梯田,总觉得匪夷所思。另外,他也听太原王的护卫禀报说张超带着太原王等学生在灞上,整天在外面跑。

太子妃对此很是担忧,堂堂东宫嫡长,可不能给带的成乡下野孩子了。

一路来到灞上,倒是挺寻常的。可到了张家沟,却发现这里有很多不一要的地方。比如这本来是个村的张家沟,异常的热闹,甚至都有点繁华了。

村墙很高,还有村丁守卫,甚至都还建起了一个村门楼。

在村外,也分布着数个大作坊,都围了好大的地方,众多楼房屋舍。李自成甚至看到离村子不远,居然还有酒楼茶肆饭馆和青楼、赌坊,那都形成了一条街道了。

再进了村,说是村,倒不如说是一个乡集。村中居然有一条长街,两边都是商铺摊位,走在街上,仿佛是到了西市里面。

而白鹿书院就在这村子里,规模比他想象中要大的多,朗朗读书声不时传出。

这张家沟,比他想象中的热闹繁华许多倍。

但看到洗澡沟的那片梯田,那片翠绿的秧田时,他才越发的惊奇,这样两塬之间的荒沟,原来只是些杂树荒草,现在居然成了一汪汪水田?

“秧苗最怕寒冷,因此其实北方晚一点育秧更好点。不过如此一来,那么就容易误了田时了,早稻种晚了,那收割也晚,这地下半年就种不了了。”张超笑着解释。

“你这要一年种两季?”

“水稻只能种一季,因为关中不比南方天气,下半年冷的早,晚稻种不了。而且,关中较旱,这里更是如此,到下半年缺水。不过我们可以种一季别的,等水稻收了之后,可以种一季大豆,也可以些高粱或者粟。”

“肥力跟的上?”李建成疑惑的问。

对于种地,李建成是个外行,但也知道地不能连着种,要不然肥力跟不上。

“这确实是大问题,因此我的打算就是上半年水稻,下半年种大豆。种大豆一来对水需求较低,二来种大豆还能让地增肥。”

大豆的根系很特别,有豆瘤根菌,能帮助土壤增肥。

而且张超现在还有肥料厂制肥呢,沼肥本来就是极好的肥料,既能施用当底肥,还能在作物生产期施用当追肥,以增加土地的肥力。等到了冬季收过豆子后,还能从枯水的河沟里,捞河泥肥田。

这就是生态种植的一个优势,地不会越种越贫瘠,而是能保持一个较好的循环。

“保证秧苗不被冻坏的关键就在于给秧苗做一个棚。”

“做棚?”

魏征等一众东宫文武都有些惊讶万分。

张超今天犹如一个普通的乡民一样,穿着短打布衣,没穿长袍,甚至连幞头都没戴,只要头上扎了块布巾,裤脚挽的很高,打着赤脚。

这副打扮,让刚才初见张超的太子一行差点惊掉了下巴。堂堂太子洗马,居然成了一个农夫。

张超还扛了把锄头在肩上。

“殿下,请跟我来。”

一行人随着张超沿着田埂小路往下走,田埂很窄,春天泥土还很湿滑,李建成等人一不注意就一脚踩滑到旁边的田里,有时甚至靴子直接陷入轮轮的泥里。

走的好不狼狈。

倒是张超,高挽着裤脚,打着赤脚走在这田埂上轻松无比。

好不容易才走到下面秧田边,秧田都集中在最靠近水库的地方,这有利于保证灌水。

走近了,李建成他们才发现,秧田边上,还堆着许多弯曲的竹子。

“这就是搭棚的竹子,不过现在秧苗已经长成了,所以把育秧棚给拆掉了。”

在后世,育秧棚是用塑料布做的。不过现在没有塑料布,张超也只能用比较笨的方法。给秧苗搭棚。

用竹子做棚骨,然后上面铺上稻草。

这是比较笨的方法,晚上铺,白天又得收掉。

稻秧白天得晒太阳,得光合。如果盖死了,是育不出秧的。

虽然说这种办法比较笨,但多花些人工,还是有用的。就靠着这个,张家的秧苗成功的渡过了寒流,长成了。

“育秧需要精心管理,挺累人的。但育过的秧移栽稻田里,却能让收成大大增加。”

直接往田里播种,那样当然也行,但这种方式的产量会很低,通过选种育秧再移栽,产量能大大提高。不过如何育好秧却很麻烦。

比如这一个棚,就麻烦的很,晴天阴天小雨天和大雨天,都有不同的开棚时间,对温度的管控要求很高。

另外就是水,水也是关键,秧苗三叶以前,得灌平沟水,保持床土湿润却又不能水多,也不能水少了发白。

另外中间还得保持秧苗的肥力,中间得追肥几次。

张超用的就是沼液当追肥,也可以用草木灰做追肥,但肥力差很多。

没有肥,秧苗是长不好的。

“没有想到,一个育秧就有这么多门道。”太子点头道。

“那是当然的,要种好水稻,不光育秧有这么多门道,之前还得要经过选种,种好秧就好,秧好苗才好。种选好了,才能保证秧苗的发芽率。”

“你这种的是什么品种?”

“糯米!”

稻谷一般分糯米和籼米、粳米三类。粳米短,籼米长,糯米粘。

糯米是酿酒和做糕点的好选择,粳米籼米煮饭吃口感更好。张超种的是糯米,糯米价格比一般的粳米要贵。

“你这梯田一季亩产能达到多少?”

“四石左右吧,因为是头一年,产量可能低一点。”张超笑着回道,一扭头,却看到李建成和魏征一群人全都目瞪口呆的站在那里。

“四石?有多少斤?”魏征率先追问,石既是容积单位也是重量单位,不同单位数量是不一样的。如果算容积,一石十斗,稻谷和米的密度不同,十斗稻谷是没有一百二十斤的。

“四石,当然是四百八十斤。”一石一百二十斤,难道他还不知道?

“你说你这水稻田一季亩产就有四百八十斤?”魏征声音提高了许多。

“五百斤左右吧,应当是可以的。”张超对自己的水稻田还是很有信心的,这可是要精耕细作,还会大量施肥的水稻田,要是一亩产不到五百斤,那真是白瞎他那么多时间了。

又是选种又是育秧又是移栽的,加上他给田里施那么多肥,沟里的淤泥,砍的那些杂草灌木等烧的草木灰,还有一担担往田里浇的沼肥,这施肥量,都快赶的上后世往田里撒的复合肥、尿素、磷肥了。

再加上有足够的水灌溉,一亩地五百斤,张超觉得并不夸张。又不是以前张家沟人种粟,粗放式管理,还缺少肥料,缺少水,当然产量不高。

张超可是记得,在明清时代,那时江南也没有化肥,可他们用豆饼、粪肥、塘泥等肥田,兼之精耕细作,很多水稻田都能亩产四五石。

一家人就耕种那么几亩十几亩地,全家人甚至天天扑在上面,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可人工除草,细心伺弄,比起后世那种随便打打药水洒点化肥就不管的耕作方式,可是用心多了。

只是在张超眼里觉得挺正常的一个产量,却让魏征等人认为张超在吹牛。

在灞上种水稻,你还敢说一季亩产五百斤,你怎么不说一千斤呢。关中能亩产三石的地,都是一等一的好地了。你这刚垦的荒坡梯田,怎么看都是生地差地,还一季亩产四石,真是吹破天了。

“只要保证水和肥,我这千亩梯田,绝对能达到亩产四石!”张超看出他们不信,但依然自信满满的说道!

最近倒霉事情比较多,手机和电脑都坏了,偏偏右眼还感染发炎,电脑多看会就难受。昨天我妈又摔了一跤,左手摔断了两根骨头,哎。这些天都是用存稿在更新,非常无奈。希望倒霉的事情早点过去,能够全力码字更新!(未完待续。)

UU阅书推荐阅读: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三国:我把貂蝉训成了绝世猛将三国:大魏庶子,开局截胡邹氏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大唐:开局系统让我掳走长孙无垢开局截胡五虎上将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抗战游击队有个妹妹叫貂蝉三国之佣兵天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复国重生三国闹革命我是大当家三国:一统天下,从颍川开始振兴东汉特种兵之妖孽奶爸穿越三国之再续大汉三千年一品媒官无双三国之征服天下大明国士三国:曹魏有仙人我,潘凤,三国第一混子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逍遥小贵婿玩我呢?新手任务是长平之战?天唐锦绣医毒狂妃路子野我用武功在三国练兵军旅:倒数第一?我考入最牛军校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儿子带手机穿越明末,老爹供物资水浒之狄家将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红颜泪:清代英雄儿女传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苟在边疆当藩王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三国之神级商城系统三国:开局先取西川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三国之无双华雄人在三国屯物资,貂蝉开口安慰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北朝奸佞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黑铁时代龙珠之牧神传说窃国小相爷金锋关晓柔辛亥大英雄东汉问鼎他改变了法国唐朝小白领掠爱:错上王爷榻穿越异世娶到美娇娘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明:开局直面朱元璋
UU阅书最新小说:女帝宠臣?不,我乃国家柱石三国S2逆天重来人在乱世当世子,娘子却是大剑仙绝世小书儒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穿越后,我为王朝续命百年鬼明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千羽谱:夜医三国:和貂蝉喝酒回到大汉打天下李二身死长孙皇后让我做皇帝穿越三国之与妻行兴晋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亮剑:开局我魏和尚独立发展女帝赐死:玩家助我黄袍加身亮剑:李云龙拿我的无人机打鬼子逆境富豪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镇西王:天下霸业回到明末当个大贪官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始更穿越成了李自成亲弟弟穿越古代和离妇,她把娘家兴旺了本驸马热武器自由,开荒怎么了?南明义军大魏之曹氏虎狼九州恃风雷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明朝最真实科举再造河山,从被女侠绑架开始三叉星玉无限白粥无限米饭无限资源系统我爹是奸臣无敌赘婿:只想咸鱼的我被迫营业汉末之常山赵子龙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霸业天子唯有华夏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大宋第一奸臣重回三国当霸主我不是文官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重生大明:这位子就该我来坐!崇祯是我老丈人!我携带超市空间在乱世荒年杀疯了官府发娘子,我竟领到前朝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