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骑兵撤退,刘义季带领大部分骑兵返回大军,不过,刘义季没有忘记魏军粮草辎重,他派出一千骑兵追击粮草辎重队伍。
虽然押送粮草辎重的队伍过去的时间已经很久,但是粮草辎重用的是骡马拉的大车,所以速度并不快,骑兵应该能很快追上。
显然,魏军负责押送粮草的将领已经知道后方的魏军遭到攻击,但是具体情况他并不知晓,而且骑兵已经回援,他认为应当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于是立刻下令队伍继续前进。
然而一个时辰后,宋军骑兵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魏军粮草辎重队伍,于是宋军千夫长立刻下令准备战斗,同时宋军骑兵迅速换马,然后开始拿出强弩准备进攻。
魏军将领虽然听到身后的马蹄声,但是他认为可能是骑兵解围后继续东进,然而一名魏军士卒看清了后面赶来骑兵的旗帜。
“将军,是宋军骑兵!”
随着他的呼喊,不少魏军士卒回头,当他们看到迅速接近的骑兵不在少数后被吓得亡魂皆冒。
魏将心知数量相当步卒根本无法抵挡骑兵的进攻。
而那些民夫早就已经两腿发颤,要不是旁边的魏军士卒手中的兵器,他们早就四散而逃了。
魏军将领看了一眼麾下士卒,无奈道:“所有人放下武器,向宋军投降,大军已经败了,我们再抵抗已经没有意义。”
大部分士卒听到将领的话松了一口气,他们不想死在这里。
虽然还有一些士卒想要反抗,但是看到后面的骑兵也生不出抵抗的心思。
于是,魏军将领立刻让人将白色苫布扯下,用长杆挑起,并且所有士卒立刻将民夫聚集在一起,不要乱跑,他则带着举着白旗的魏军迎着宋军骑兵而来。
宋军千夫长刚想下令进攻,就听一名士卒喊道:“夫长,你看前面。”
千夫长看向魏军,发现三名骑兵向着己方飞速而来,并且还举着白旗。
于是下令道:“暂停进攻,放慢速度,全军戒备!”
看到宋军放慢速度,而且并没有进攻,魏军将领松了一口气,然后策马上前大喊:“将军,我等愿降!”
宋军千夫长听完心中一喜,如果魏军真的投降,不仅可以得到这些粮草辎重,还有一千降卒,这些都是军功,虽然不至于让他升迁,但是赏赐是少不了的,而且兵不血刃完成秦王殿下的任务,必然会让秦王殿下高看一眼。
于是宋军千夫长道:“既然愿降,命令所有士卒放下武器,卸下铠甲。”
随后,魏军将领下令所有士卒放下武器,解开铠甲。
就这样,宋军兵不血刃得到了近万人的粮草辎重。
此时的刘义季会合大军,兵临善无城下。
原本刘义季打算利用降卒骗开城门。
前日傍晚,三百多宋军士卒穿着魏军铠甲,拿着魏军破烂的旌旗向善无城而来。
守城的魏军士卒远远看去,一群面色黝黑、丢盔弃甲的魏军士卒奔跑着向城门而来。
值守的校尉立刻命令部下道:“立刻告知将军,弓箭手上城,向城外喊话,让他们停下来,不要靠近城墙。”
“诺!”
魏军传令兵立刻向城下跑去,弓箭手得到命令立刻上城,床驽手也开始装填弩箭,一名士卒则立刻向城下喊话。
“立刻停下,不要再前进一步,否则立刻放箭。”
带队的宋军百夫长无奈,只得下令停下,他可是看清了城墙上站着很多弓箭手,床驽也上了弩箭。
虽然宋军大部分士卒伙食不错,但是傍晚的光亮有限,他们很难看清,但是到了百夫长这个级别,是宋军基础军官,所以待遇很不错,基本不会出现夜不能视的情况。
自从刘义隆登基以来,宋国所有士卒都可以稳定的一日两餐,并且时不时能有肉吃。
不过并不是猪肉,而是羊肉,刘义隆在西北马场那里建立了牧场,就是想让宋国军队能够时常供应肉食,以提高宋军战斗力。
所以,宋军百夫长借着傍晚的残阳看清了城墙上的情况。
就在这个时候,城门突然关闭,宋军百夫长不知道什么情况,但是进城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于是他下令准备撤退。
原来魏军值守将领得知消息,立刻下令关闭城门,然后亲自登上城头,然后观看那些“魏军士卒”。
然而魏国军队的伙食可没有宋国那么好,还经常被克扣,将领还好,所以,魏军将领看着城外的所谓魏军士卒产生了怀疑。
因为城外的宋军士卒看着十分凄惨,而且看不清面容,但是仔细观察下,他们并不像打了败仗一样。
值守将领不敢轻易让他们接近城墙,而是问道:“你们是谁麾下?”
“我们是程延将军麾下。”
程延就是那支被刘义季击败的魏军主将,也是善无城都尉的副将。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次支援代郡,善无都尉并不愿出兵,他担心宋军偷袭,所以只能派程延率领临时拼凑的一万马步军前往代郡。
这其中就有这位值守将领的亲兵。
于是他继续问道:“程延将军何在?”
“程将军已经战死,我们拼死抵抗才逃了出来。”
魏军将领思索片刻,道:“他们是宋军,放箭。”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宋军猝不及防,几名宋军士卒中箭倒地,这时宋军百夫长知道他们很可能暴露了,于是下令撤退。
就这样,刘义季的谋划失败了。
确认魏军将领并没有发现破绽,但是他知道宋军战力强大,就算有逃回的士卒也不会有这么多在一起。
所以,他不敢放这些人进城,只能放箭驱离,并没有下令床驽发射。
但是宋军反应迅速,他这才彻底认定,城外的一定是宋军,于是立刻亲自前往都尉府汇报。
定襄都尉得知松了一口气,认可值守魏将的做法,并且下令关闭善无城所有城门,守军立刻准备守城一应器械,准备迎接宋军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