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7月7日公约生效时,成员国有11个GJ。后来公约又经过多次修订。
Amd没有获得核心技术授权,但如果利用之前代工授权合约,是可以使用盘古5代电脑的xRm芯片架构。虽然没有修改权,但是,Amd可以打擦边球,在授权到期之前,一直使用。而合同至少到95年,才开始正式到期。
双方就合同问题,扯皮可以扯很久,刘焱本质上,也没有认为,靠着打官司,就能让Amd公司停止侵权。
毕竟,Amd胆子这么肥,一方面是野心,另外也是m国ZZ授意。Zm关系渐渐恶化之后,维创系肯定会受到m方越来越多的刻意针对打压。
想到这里,刘焱说道:
“小俞,你安排一下时间,约见一下L山半导体的S总。
接下来我们的重心必须放在内地的半导体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上,核心技术绝对不能依赖于国际市场。”
当初,维创系将xRm构架的专利授权给Amd公司,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维创自己的公司和L山半导体公司虽然也在生产,但是工艺水平不行,为了尽快让产品上市,就只能跟Amd之类的工艺水平高的半导体巨头合作了。
现在形势已经不同了,一方面Amd公司的态度很明显,想要利用代工xRm高端芯片的机会,弄出什么混合架构芯片,抢占xRm芯片的市场,这一招叫反客为主!
如果不想要受制于Amd公司,看着Amd公司借助工艺制程的先进,渐渐的夺走市场,那么,唯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芯片制造业的工艺水平和产能。
1月20号下午,刘孟科技公司和L山半导体、维创半导体三家企业聚首,共同商讨盘古产业链的芯片供应问题。
刘焱开门见山的说道:
“这一次Amd的叛变,对于盘古产业链的打击很大。
虽然,我们推出了盘古6代,使用鲁班1号新架构的芯片,但是,维创半导体的1微米的生产线的月产能仅15万颗芯片。
所以,希望L山半导体能够跟我们一起,大力发展高端芯片制造业,不断的加快工艺技术的更新换代,填补Amd公司减少供应的产能空缺。
5代盘古虽然有1000多万库存,Amd公司陆续对我们减少供应,每月只给我们供货200万颗芯片,并且,随着他们的混合架构芯片出货量增加,还会持续的减少供货,甚至不再给我们xRm芯片供货。造成的缺口,大约是每月300万颗四核心芯片!
现在我们应对的策略是,盘古5代,6代同步销售。
6代不断的优化架构,让性能真正超过5代。6代的鲁班1代芯片,内地是有自主产权,也具备生产工艺,就是产能还就没搞上去。
所以,我希望贵公司目前调整发展计划,配合盘古6代,首要是上新生产线,把鲁班1代的芯片产能搞上去。”
S绪榜一脸深沉的说道,作为一个技术专家,对于其中的技术问题,他自然要比刘焱更加了解,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
“刘总,虽然近年来我们已经配合贵公司,加大1微米生产线的投入,但是生产线的良品率仅能达到88%左右,距离Amd公司仍旧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现在Amd公司0.8微米的生产线,都能做到99%的良品率了。
我们还在努力适应1微米的生产线,可是人家0.8微米都已经很成熟稳定了。
这个差距不是一年两年,而且,良品率上不去的话,成本也会很贵。
目前,鲁班1代四核心芯片计,每个核心60米元,加起来,一颗芯片240米元。
人家Amd公司提供的xRm盘古5代四核心,性能不比我们差,但供货价才120米元。就高端芯片而言,比我们价格低多了!”
刘焱闻言说道:
“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可以克服。
盘古6代电脑上用的鲁班1代芯片,我可以给你250米元的价格,保证你生产能赚钱,但我有一个要求。”
S绪榜问道:
“什么要求?”
刘焱问道:
“每生产10万颗芯片之后,价格降低2米元,你看怎么样?”
S绪榜闻言狂喜的说道:
“没问题!”
L山半导体如果全面投产1微米生产线,每月应该能生产10万颗。
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机器折旧成本逐渐摊薄了,与此同时,管理经验越来越足,这样良品率和产能都能提升,逐月降低成本,是没有问题的。
随着时间发展,两年后芯片成本降低到100米元,理论上也不太困难。
刘焱给的合约,暂时可以保证L山半导体满产满销的同时,也能让L山半导体长期维持盈利。
但是,一定要加强管理和良品率,这样才能适应,逐月芯片价格的下降。
与此同时,利用目前的一条生产线逐渐锻炼出优良的队伍,6个月后,还有一个生产线能投产,到时候,分出一部分现有的生产线员工,就可以让新生产线一开始良品率就相对较高了。
某种意义上,半导体行业不仅仅讲究工艺,还讲究规模。
规模上去了,才能有更多经验丰富的高科技生产线上的工人。这些人员的经验和素质,也影响芯片工厂的成本和工艺水平。
有时候,在还未吃透1微米的生产流程,良品率还未上去之前,就给你上0.5微米、0.2微米的生产线,那么,多半是适应不了的。
刘焱脸色严肃的说道:
“需要承认的是,我们与发达GJ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与Rh相比,现在差距并不大,尤其是南h,现在半导体产业水平还不如我们。
毕竟,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拥有1微米工艺光刻机的生产能力,南h还不具备。东瀛则是遇到了经济问题,未来半导体技术方面的投入会渐渐减少,甚至落伍。
所以,半导体产业大有可为,现在看上去很难,但这都是人才和经验不断的积累就能提升的产业。
我们有GJ培养的大量廉价工程师,每年都在从学校里面毕业。
我们也有做强做大做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和研发公司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