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
林跃回到武威侯府内,
他将今日之事完完全全的讲给了郭嘉,随后问道:“奉孝,你说那胡亥用我镇守咸阳,到底是何用意?”
郭嘉闻言面色严峻,沉默不语。
林跃就这样默默望着,没有打扰。
足足几十息后,郭嘉方才开口道:“主公,那胡亥怕是一石三鸟之策。”
“又是一石三鸟?”林跃闻言一愣,心想上一次河东郡便是一石三鸟,今日怎么还是一石三鸟?
随即他便想到了上次与他所说“一石三鸟”的贾诩,心中暗道这次不会也是贾诩的主意吧?
他问道:“奉孝,我只看出了那胡亥因御史上奏一事,不知其余两个意图是什么?”
郭嘉沉声说:“主公所言不错,那御史上奏如潮水般涌向胡亥面前,可为其一,不过却也是最小的一件事。”
“最小的?”林跃听后很是不解的问道:“那其余两个是什么?”
郭嘉直接回道:“其二,便是借此机会东巡,敲打安抚各郡主官,威震各郡贼子,使大秦百姓归心。”
顿了顿,郭嘉补充道:“随后至琅邪,检阅东海舰队,使其归心,毕竟如今我大秦仍有一支舰队未归。”
林跃听闻此言很快便明白了过来,前者他倒是能够理解,毕竟胡亥效仿始皇帝巡游,为的便是敲打或安抚各郡的主官、反贼和百姓。
况且有河东郡、辽西等郡之事在前,胡亥巡游途经十余郡,期间能够改变的可太多了。
同时有郎中令署的郎官随行,诸多甲士相伴,高头大马昂头齐进,在这种浩荡巡游的情况下,能够生出“彼可取而代也”和“大丈夫当如此也”的人注定是少数。
大多数百姓见此情景大多会生出浓烈的臣服、敬仰,甚至是生出自豪之感。
而这些情绪,对于大秦今后的稳定很是重要。
至于后者,说的便是赢季曼与李信所率的大秦皇家海军第一舰队,那支远渡重洋,如今在大洋彼岸的阿美莉卡攻城掠地,扩充大秦海外疆域。
但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赢季曼身为大秦皇女,胡亥的皇姐,在如今好似“女王”的身份下,要说胡亥不忌惮是不可能的。
故而胡亥检阅东海舰队,虽也是有意使东海舰队归心于皇室、而不是自己的“私军”。
但更重要的则是他必须亲眼所见这东海舰队的实力,使赢季曼与李信即便有朝一日率舰队回返咸阳之时,这东海舰队不落下风,甚至是将其据之于大秦海域之外。
林跃听后默默点头,郭嘉所言句句在理,想必胡亥借此机会执意东巡,便是因为此事。
毕竟一个是蠢蠢欲动的反贼,一个是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皇姐,都足以令胡亥寝食难安。
“奉孝你果真是大才,三言两句便解开了我心中困惑。”林跃舒了口气笑着说。
毕竟上述两点皆于大秦的稳定有利,他也乐见其成。
但郭嘉却是摇头说:“主公,那敲打安抚沿途各郡与最终检阅东海舰队乃是一途,故而只能算是一鸟。”
“还有?”
林跃闻言很是诧异,心想这计策八成就是贾诩所想出来的了,不然不会将群臣上奏一事在短短几日内便转化为好事,还是如此之多益处的好事。
郭嘉见状点点头,解释道:“至于其三,怕是便与主公您镇守咸阳有关。”
“奉孝你仔细说说。”林跃追问道。
郭嘉开口说:“那胡亥选择主公您镇守咸阳并不意外,但却也并非最好的选择。”
林跃点头说:“我知道,若是我的话,我会选择中尉辛胜镇守咸阳,无论是忠心、资历、威望还是他这个人,都比我要靠谱的多。”
说罢,林跃紧盯着郭嘉,他想知道胡亥为何会选择自己,而那胡亥一石三鸟之策中最重要的一策,为何又会与自己有关。
郭嘉沉声解释道:“主公,您不妨仔细想一想,您照比辛胜的优势在哪?或者说您与辛胜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年轻?”林跃见郭嘉摇头,思索片刻便说:“亲近?”
但此刻林跃还不待郭嘉有所反应便直接否决,毕竟胡亥虽然嘴上说着“姐夫、家人”之类的话,但自己出自长城军团,乃是天然的扶苏一派。
对于久不参与朝堂纷争的辛胜来说,还真不一定能够赶得上辛胜要来的放心。
想到此处,林跃忽然惊醒,他下意识说:“辛胜不参与朝堂纷争,但我却不是?”
郭嘉默默点头,解释道:“主公英明,而新帝不选择更令人放心的辛胜,而选择主公您,适何用意?”
林跃稍作思索,便直接脱口而出,
“引蛇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