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莉现在拧眉头的样子像极了鼎羽,接着鼎羽的话说道:
“这么说,他们两个被鼎侍卫派去天柱山探索左慈的‘神仙洞府’也是极有可能的。”
“也正是这两个家伙杀光一同去的伙伴,并且将‘神仙洞府’搜刮一空,让后来追查发现事实的鼎侍卫愤恨的留下了‘祸国殃民’的字迹。”
“也为后来两人还俗后逃亡国外埋下了隐患。”(又填一个坑)
罗莉停顿了一下,说道:
“我还有个想法,虽然听起来有些扯。”
“假如啊!我说的是假如,戌戊变法失败后,不是有两个家伙逃亡法国、日本了吗?”
“魏庆生的两个徒弟会不会跟这两个家伙有勾连?”
“毕竟当时一方是效力于老佛爷,一方效力于光绪帝。”
胖子惊呼道:“晕死,难道是传说中谍中谍?”
罗莉咽了咽口水,学着鼎羽的样子说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会不会还跟‘新星’有关系?又或者‘新星’就是逃亡的几个人搞出来的?”
“……”
这下大家都不说话了。
脑子里不断的思量罗莉假设的可能性有多大。
鼎羽摸着下巴上的胡茬说道:“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是确实存在这种可能。”
“不过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研究近代史的学界对于康、梁二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说句大不敬的话,这两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戌戊变法失败,戌戊六君子都被老佛爷弄死,他俩跑到国外逍遥快活。”
“大清灭亡后两人又舔着脸跑回来,一个跟段祺瑞混在一起,另一个跟黎元洪混在一起。”
“两人从光绪年间一直折腾到民国时期。”
“从1898年戌戊变法算起,折腾了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活跃在国内。更何况两人戌戊变法之后,就产生了分歧开始分道扬镳。”
“要说俩在欧洲合作建立了什么‘秘密组织’,这有点说不过去。”
“我倒是更倾向于是‘志异堂’逃亡国外的那两个家伙,联合欧洲的某些势力或者国家搞出来的。”
李队抱着大茶缸子喝了一口,将嘴里的碎茶叶吐掉,说道:
“胖子不是在法国么?让顺道查查建国前跑出国的两个家伙落脚在哪里就行了。”
“那个年代许多跑去欧洲的华人,沈薇的太太爷不也是那年代出去的么?”
“你们被困在‘空间泡泡’里的时候,曾经推测是沈家老太爷是鼎侍卫派出去追踪那两个逃亡的家伙的吗?”
“这也算是一条新线索。”
沈薇点点头插口道:
“我记得鼎侍卫的遗书最后有一首打油诗。”
“见得三教九流熙熙攘攘;晓得分疆裂界皆为利往。明得天外有天自我作祖;识得下乘之才羞与为伍。经得求之不得行万里路;终得索然聚散悲从中来。”
鼎羽随口将那首诗念了出来。
“当时就是从这首打油诗推断出‘三界外,五行中’,搞清楚了其余的记录保存在‘五岳’。”
“鼎羽还说过,那句‘明得天外有天自我作祖,识得下乘之才羞与为伍’很可能是鼎侍卫遇人不淑遭到背叛的写照。”
“根据现在已知的信息,基本可以断定就是‘志异堂’叛逃的两人,将某些‘机密’带到了欧洲。”
“这才有我们沈家祖上被派到欧洲来追查那两人的下落。”
沈薇对于自己的判断似乎很笃定。
“我们可以留在欧洲继续调查。”
“现在的任务目标,除了找到海叔,试探‘新星组织’之外,还要加上追查当年逃亡的‘志异堂’成员,对吧?!”
“相信我,很快会有结果的。”
鼎羽知道沈薇肯定是“预感”到了什么,所以才会这么肯定。
“你们两个小心,缺少什么‘装备’联系六爷。”
胖子这时候也洗漱完毕从楼上下来,推开沈薇凑在镜头前说道:
“有我在大姑奶奶绝对安全。”
“欧洲又不是无人区,也不是荒岛。真遇到硬茬,干不赢跑还是能跑掉的。”
“我俩这些日子多少有了点眉目。”
“等查出点东西再详细汇报。”
罗莉已经将鼎侍卫的记录全部拍摄完毕,将拍摄好的照片放在大屏幕上说道:
“时隔半年,终于完成了最后一片拼图。”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开始细读鼎侍卫留下的记录。
几秒钟胖子就放弃了。
“次奥!这蛛蛛爬的字我是看不下去。”
“谁给我同声翻译一下?”
沈薇也不太能看得懂鼎侍卫的“草书”,往后倒了倒蜷缩在沙发上,等着鼎羽给讲故事。
鼎羽苦笑了一下,索性关掉了投屏,开始口述鼎侍卫的记录。
……
鼎侍卫跟李存义两人带着“义和团”的高手,偷袭了英国人在厦门的藏宝库。
死了不少人才抢回四个“十二生肖铜首”,得到八颗“长生珠”。
回京复命的鼎侍卫压根就没见到老佛爷,甚至连紫禁城都没进去。
李大总管转告鼎侍卫,老佛爷要求必须找起了二十四颗“金珠”才能上报。
知道自己已经被宫内“除名”,老佛爷的举动肯定是为了掩人耳目。
只好孤身一人返回“张垣(张家口)”老佛爷赏赐的产业。
没想到祁太监颇有点经商天赋,鼎侍卫不在的时候接手了老佛爷赏赐的产业,还打理的井井有条。
看到他这么有天赋,习惯懒散的鼎侍卫索性把所有的产业都交给了小太监负责经营。
为了给老佛爷的“暗线”和“志异堂”的人提供隐秘的落脚之处,于是又兴建了一座“会馆”和一座“青楼”。
时光荏苒。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的一段时间,京城周边的局势安稳了许多,民生、商业也开始恢复。
鼎侍卫的生意在小太监的帮助下也越做越大。
会馆也迎来了许多老佛爷派过来的‘高手’,“志异堂”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手也越来越充足。
但是无论怎么打听,始终都没有得到其余“十二生肖铜首”的下落。
只知道被英法两国瓜分。
在那个通讯不便的年代,鼎侍卫甚至都不知道“铜首”到底被运到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