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宸儿近来可有书信给你?”
顾瑶已经好些时日没有听到大儿子顾宸的消息了。
元佑二十一年,她忍痛将儿子顾宸过继了给了苏煜的兄长苏琦为子,后来儿子就跟随苏琦去了潭州,七年了,她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儿子。
只知道儿子改名叫苏焕,元佑二十三年娶了中州刺史袁洪庆的嫡次女为妻,元佑二十五年生有一女。
元佑二十七年,也就是去年,儿子以苏焕的名字参加了科举会试,考到了第五名,但她看到名单时,怕儿子身份暴露,将儿子的名次降到了三甲第四十九名。而儿子只是参加了会试,并没有参加殿试,她并没有见到儿子。
她当时没有想到儿子会来参加科举考试,不过既然儿子想出仕做官,她也成全了儿子,让他去距离潭州较近的衡州白果县当县令。
苏煜这时从床席下翻出了一个信封,他将里面的书信取出来,递给顾瑶,道:“这是焕儿前几日寄来的家书。”
顾瑶顿住,她捏着手里的信纸,手突然间有些发抖。
七年了,儿子从未给自己寄过任何东西,书信更是一封都没有。
但她知道,儿子一定会跟他的父亲联系。
她赶紧将书信展开,然后又紧张又期待的看向里面的文字:
(叔父,侄儿已到白果县,这里峰岚叠翠,山清水秀,彷如人间仙境。侄儿在这里结交了几个好友,一起:对棋畅饮,日子过得还算自在。对了,侄儿六月得了一子,取名苏畅……)
几百字的书信,顾瑶连着读了三遍。
读完之后,她不知不觉中红了眼眶。
她的儿子已经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而她这个奶奶,并没有见过那两个孙子孙女。
甚至于,若不是今日看到这封信,她都不知道自己多了一个孙儿。
“这书信是直接送到了宫里吗?”顾瑶看完后,问道。
古代通书信是很不方便的,一封书信寄出去,要经过几十上百个驿站,等送到收信人手里时,可能已经过了两三个月,甚至四五个月。
“焕儿会把信寄到苏家老宅。臣去家里取的。”苏煜实话回道。
其实儿子每年都会给他写十几封信,有时候以他侄子的名义寄,有时候以他伯父苏琦的名义寄,甚至有时候还以他祖母的名字寄。他在信中称自己为叔父,这是他要求的,因为这样即使信件泄露了,也不至于暴露身份。
儿子有时候会在信中跟他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有时候会寄他新写的诗词文章。
顾瑶用手压着自己的胸口,此刻她感觉自己的心像是被什么狠狠勒住了一样难受。
她说道:“如此甚好,宸儿有了属于他的生活,朕也能放心了。”
这些年来,顾瑶时不时的会想起这个孩子,甚至夜深人静时,默默流泪。
如今知道孩子过得不错,她很欣慰。
她没有后悔自己当初做的这个决定,虽然断了母子之情,但孩子有了更自由的生活,而不是陷入皇家的争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