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政府大厅的灯光在水晶吊灯的折射下显得格外璀璨,长桌上摆放着精致的餐具和鲜花,银器在灯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华夏代表团成员们身着正装,与战车国代表们分坐长桌两侧。空气中飘散着烤猪肘和黑啤酒的香气,但耿老却感到一丝异样的紧张。
侍者们正端上一道道精心烹制的战车国传统菜肴——金黄酥脆的烤猪肘外皮泛着油光,搭配着紫红色的酸菜和雪白的土豆泥;巴伐利亚白香肠在青花瓷盘中冒着热气,旁边配着甜芥末酱;精致的黑森林蛋糕层层叠叠,巧克力碎屑如同黑雪般洒落在鲜奶油上。
“这是我们特地为贵宾准备的莱茵河鲑鱼,”哈特尼克尔部长亲自介绍道,“搭配了本地产的雷司令白葡萄酒。”他灰白的鬓角和锐利的蓝眼睛在灯光下格外醒目,举手投足间带着日耳曼人特有的严谨与热情。
耿老微笑着观察银盘中粉红色的鱼肉,上面点缀着香草和柠檬片。六十五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作为华夏文物局的资深专家,他经历过无数次国际宴会,深知美食往往是最温和的外交武器。
“这道菜让我想起杭州的西湖醋鱼,”耿老说着,旁边的翻译用流利的翻译着,“虽然烹调方法不同,但都追求食材的本味。”
陈阳在旁边侧头看了一眼耿老,这耿老真是说话滴水不漏,话里说的是鱼,但实际上在说,两国虽然在某些问题有分歧,但对待文物的态度应该是一样的。
他示意年轻翻译小李打开带来的礼物,“这是我们特意准备的龙井茶,希望部长先生有机会品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宴会气氛渐渐热络起来。战车国帕特西亚女士,正与华夏代表团的张教授,讨论着欧洲建筑风格对华夏近代建筑的影响;汉斯则对小李展示的故宫建筑图片,有着浓厚兴趣。
“再次欢迎华夏代表团来到柏林。”哈特尼克尔举起酒杯,微笑着向一众华夏代表敬酒,“希望这次访问能加深我们两国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合作。”
耿老微笑着举杯回应,他注意到哈特尼克尔眼中闪烁的光芒,并非单纯的友好。别看耿老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作为华夏文物局的资深专家,他经历过无数次国际文物谈判,能敏锐地察觉到对方话语背后的意图。
“说起来,”哈特尼克尔部长用餐巾轻轻擦了擦嘴角,声音突然提高了几分,“我们国家在文物保护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先进技术。”
说着话,他示意侍者为大家斟上冰酒,“特别是我们的恒温恒湿系统和 3d 扫描技术,可以说是世界领先水平。”
耿老放下水晶酒杯,注意到哈特尼克尔眼中闪烁的光芒,已经从不加掩饰的热情变成了某种更为复杂的情绪。他轻轻转动酒杯,看着琥珀色的酒液在灯光下荡漾。
“部长先生的款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战车国文化的魅力。”耿老选择了先礼后兵。
“就像这瓶 1945 年的冰酒,经过岁月沉淀反而更显珍贵。”耿老微微停顿片刻,嘴角轻轻笑了一下,“说到文物保护,我们这几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得到了高度评价。”
哈特尼克尔眉毛微微挑起,显然没料到,耿老会将话题这样转向。他调整了一下领带,蓝眼睛里的温度降低了几分:“当然,华夏的成就有目共睹。”
哈特尼克尔微微抿了一下嘴角,“但考虑到某些文物的特殊性、研究难度,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他的目光扫过华夏代表团每位成员,“特别是那些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物,如果能由战车国专家参与研究和巡展,将极大地促进人类文明研究。”
侍者恰在此时端上餐后咖啡,浓郁的香气暂时缓和了紧张气氛。
耿老接过骨瓷咖啡杯,借这个动作整理思绪。他注意到安德森——正对他使眼色,似乎在传递某种警告。
“说到国际合作么......”耿老轻啜一口黑咖啡,苦味在舌尖蔓延,“这些年,我们一直希望能与国际接轨。”
“我们在最近几年里,先后与法国吉美博物馆也在洽谈这方面事宜,希望成果双方共享。”他放下杯子,瓷器与大理石桌面发出轻微的碰撞声,“同时,还要保护文物主权,又实现了学术价值。”
哈特尼克尔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他转头看向窗外柏林博物馆岛的轮廓,那些灯光通明的建筑里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当他转回头时,眼神已经变得锐利:“耿先生,您是否过于保守了?”
“你要明白,现在科技研究需要特殊设备,不是简单搬几台仪器就能解决的。”
宴会厅里的温度突然下降了几度,侍者们识趣地退到墙边,只剩下水晶吊灯在众人头顶投下交错的光影。
战车国代表团中几位年轻官员点头附和,其中一位金发女士,甚至开始列举战车国博物馆近年来的技术突破。
耿老轻轻抿了一口红酒,与身旁的年轻翻译小李交换了一个眼神。小李是代表团中最年轻的成员,虽然只负责翻译,但现在也看出了不对。
耿老放下酒杯,微微点头,声音平稳,“贵国的科技、对于历史文化的态度,我们华夏都是非常认可的。”
“不过近年来,华夏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在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哈特尼克尔轻轻抿了一口酒,随后抬头看看耿老,自己当然知道这位耿先生,今天看来,其他国家没说错,他确实很难缠。
想到这里,哈特尼克尔轻轻点头,继续说道:“当然,华夏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考虑到某些文物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性。尤其是华夏的文物,你们可是四大古国之一。”哈特尼克尔一边说着一边冲着耿老微笑着。
“要知道,现在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你们华夏还存在了,你们国家的那些文物,更能还原当时的文明。”
“所以,”说着,哈特尼克尔耸了一下肩膀,“我认为,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世界的财富,我们要让大家看到,那个时候的文明。”
说着,他的目光扫过华夏代表团每位成员,“如果能由战车国专家参与研究和巡展,将极大地促进学术进步和文化交流。”
长桌上一片寂静,战车国经济部的帕特西亚女士皱起了眉头,她四十出头,短发干练,是代表团中少有的女性高层。她放下餐叉,银器与瓷器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帕特西亚轻轻咳嗽一声,似乎想说什么,但被哈特尼克尔一个手势制止了。
耿老感到一股热血涌上太阳穴,他太熟悉这种学术合作的幌子了——先是以研究为名获取文物,然后是漫长的借展,最后这些文化瑰宝就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博物馆里。
他想起了那些流失海外的珍宝,至今未能归国,现在这帮家伙,又想着打着这样的幌子,来诓骗华夏的珍宝。
“哈特部长!”耿老的声音依然平静,但每个字都像经过精心打磨,“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文物的研究、保护首先应当尊重其原属国的文化主权。”
“华夏是一个有着完整主权的国家,华夏完全有能力自主研究和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战车国代表团中传来几声低语,外交部的中德混血官员西玛微微点头,他三十多岁,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坐在哈特尼克尔旁边的汉斯则皱起了眉头。
“哦,耿!”哈特尼克尔脸上依然挂着微笑,但眼神已经变冷,“打开心胸,不要这么狭隘。学术研究本无国界。”
“我们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如果能为华夏文物研究提供帮助,何乐而不为呢?这难道不是双赢吗?”
“如果真是学术无国界......”耿老团队中的考古学家张教授忍不住插话,“为什么大英博物馆拒绝归还希腊的埃尔金石雕?为什么卢浮宫对埃及的文物归还请求置之不理?”
长桌上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战车国帕特西亚女士在旁边开口说道,“我不得不说.....”
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文物归属问题,确实应当尊重原属国的意愿。华夏有权决定自己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展示方式。”
哈特尼克尔明显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战车国代表团内部会出现分歧。
他只是轻轻瞟了一眼帕特西亚,迅速调整表情:“帕特西亚女士,我们讨论的是学术合作,不是文物归属。”
“对于文物的归属权,我们国家从未质疑过华夏对文物的所有权。”
“但是哈特先生,您提议的研究和巡展方案,”耿老直视哈特尼克尔的眼睛,“实质上将决定权转移到了贵国手中。”
“诸多历史告诉我们,这种'合作'往往导致文物长期滞留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