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泰山军诸将中,蒙沮算是比较独特的一人。

最早他就负责泰山军的游奕、哨探工作,后来更是做到了飞军大将,执掌对外军情的工作。

由于多年都是在条线上工作,他也养成了做事细谨的工作态度。

不细谨不行啊,无论是哨探还是谍报工作,一个疏忽就可能直接丢了性命,不细谨的早就都死了。

至今蒙沮都记得他初次带人哨探的时候,一名与他同时投军的山寮,就是因为粗疏而暴露了行踪,最后被泰山本地的豪势部曲给发现,全小队都战死了。

而现在蒙沮负责组织绣衣卫的工作,核心还是要保护王上的安全,那就更让蒙沮越发谨慎起来。

别人想到的,他蒙沮都想到了,而一般人想不到的,他蒙沮也想到了。

就单说一个细节,绣衣卫的日常工作中不是有擎执卤簿、仪仗这些工作嘛。

蒙沮竟然别出心裁的在那些伞盖内圈上铁线,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时,擎执伞盖的绣衣卫可以出伞保护张冲。

这心思也是绝的,毕竟无论是伞盖还是团扇,在表面都是一些仪仗道具,刺客好不容易突入到了最后一层了,谁会注意到那些仪仗队?

而这时候,这些仪仗队的彪形大汉一个个从伞盖下抽出铁丝缠的长矛跳出来,这局面,你说你是刺客,你受得了不?

这还只是一个小细节,更多的因为保密原因都不对外宣示,只有你真的遇到了,才会明白绣衣卫们多么严谨细致。

当然,承担这样重要的工作,绣衣卫们的待遇自然是不用多说的。

这其实也符合权力的运用之道,那就是越是身边的人,越要示之以亲,如此才是安稳之道。

但并不是所有君王都能有这个意识的,他们沉迷在至高无上的的权力幻觉中太久了,就真的以为自己是至高无上的。

所以对待身边人,特别是一些宦官、宫女们,那是苛刻酷待,总以为自己无论怎么做,这些人都只能应着,不敢反抗。

但实际上呢?越是身边人,越对你所谓的君权没有幻觉。

为何?

因为这些亲近人才看过你私下的丑态,明白你无上权威下的黄袍下,也不过是一具肉体凡胎。

而相反呢?

一旦这些人被逼到了绝路了,他们也是最能威胁到你的人。

普通人被惹急了,他能找到谁?还不是随便找一个能接触到的小吏杀一杀,美名其曰是“官逼民反”。

但真正能逼反你的那些人,你一普通人是压根接触不到的。

但上位者的身边人可不是如此,他们一旦被逼反了,那就能直接威胁到你的生命。

而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历朝历代,莫不如是。

所以,时为绣衣卫都督的蒙沮在获得张冲的同意后,特规定了绣衣卫的待遇。

待遇中首要一个就是通人情。

蒙沮很清楚要想让绣衣卫们有归属感,那就必须让这些人感受到朝廷的温暖,感受到王上对他们的体恤。

而提高归属感的重要手段就是给假。

凡是有死丧疾病嫁娶生产诸事者,即便当直,也准告假。另外如果有父母病了,家中无其他男丁的,也准许你告假,且不限时间。

而妻子有病了,你也没有子女的,也准你告假。

另外入一些庆吊亲戚,只要你不出百里以外,也给假。

当然,如果事后被查出来是谎报,那不仅要被开革出队伍,还要被重罚。

而抛开这些惩罚不谈,只要是符合天理人情的,无有不给假的,就是主打一条,让你感受到王上那无所不至的温暖。

甚至,如果你家中老人得病,王上还会赠送汤药,你家中有子出生,还能获得一笔喜钱。

总之,王上是真的把你当家人,当兄弟。

这种情况下你还有其他想法,那就是真的天良丧尽了。

而除了让这些绣衣卫有归属感,蒙沮还要让这些人有荣誉感。

制造荣誉感的手段就是在衣装上做出区别。

所谓绣衣卫,那自然是要穿绣衣的。但绣衣的价格一件就堪比数千钱,这光换装的费用就海了去了。

所以张冲肯定是不可能给所有绣衣卫配上绣衣的,但为了壮绣衣卫的威严,他还是准许绣衣们穿绛衣,戴锦帽,以与众军不同。

而除了在衣着上做出区别,张冲还常会对绣衣们有不时的赏赐。

除了宫内的一些生日或者重要节日有赏赐外,还有夏之冰饮,冬之热汤。总之,张王之体恤人情如此,如何不得绣衣众心。

另外还有一件事,是蒙沮为了方便开战工作而向张冲请来的。

那就是关于绣衣的钱粮俸禄问题。

随着泰山军的数次改制,军队越来越向经制之师发展,凡各军各营,军额都有限数,一增一减悉要向枢密院申请,由枢密院批准,才能增减。

而枢密院如何控制各军的人数呢?就是按照兵额发放钱粮俸禄。

其实,这个兵饷也是这几年才陆续实行的,以前泰山军扩充军队压根不费一钱,只需要为兵士们提供冬夏两衣,以及日常口粮就行了。

因为这些人来当兵,本身就是此前泰山军在地方上重分土地后换来的。

但随着时间过去,泰山军的战场从河北也一路到了并州,到了中原,这些人早就远离了家乡。

过去战场在河北时,这些护田兵出身的还能为了保卫乡土,护住分得的田地而拼命,可现在已距家千里了,过去的初心早就不在了。

当然,受军中宣教使们的影响,大部分泰山军都将过往为小家的想法转变为解放大家的公心。

越来越多的吏士们也意识到,只有全天下的穷苦人都能如他们有田耕,他们才能真正的守住传家的基业。

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享受着这份伟大事业,能为王上的黄天大业做出贡献,所有人都深感荣幸。

但理想归理想,现实是,张冲不能让这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最后就带着一份理想回去。

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太不公平了。

虽然解放天下的大业中,不乏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实事求是的讲,这种机会对于大多数吏士们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

而等这些人转业回去,就会发现自己家庭的生活水平是要落后社里其他人一大截的。

道理很简单,每一个吏士都是家庭中的重要劳力,他离开家庭的生产,但社里其他没人参军的家庭却一直在生产。

这一进一出下,双方的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如果这些浴血百战的吏士们回到家乡是这样一个结局,那泰山军的形象得是什么样的?

长此以往,等分配土地的红利度过,谁还会主动参军?

所以,即便从荣军的角度,张冲就必须要给吏士们发饷。

而且发饷不仅能约束住军队劫掠,还能提振地方消费。等这些转业的吏士们回到家乡,手里拿着积攒几年的军饷,必然是修房娶妻,当地经济如何能不好。

所以,张冲不怕发钱,就怕钱都烂在仓库了,那才是什么都没有了。

张冲还是有简单的经济学常识的,知道钱只有流通起来,才会越来越多,反而都存在府库里,那就是一堆破铜烂布。

正是得益于这份见识,张冲对于赏赐这件事从来都是很大方的。

其实在前世时,张冲还是学生的时候,就常在史书上看到一些皇帝动不动就大量赏赐下去,比如宋真宗去封禅泰山的时候,将府库的钱如同潮水一样赏赐给沿道的百姓。

还有一些好大喜功的皇帝,每每有外酋朝贡时,国家就会数倍返回过去,这些都曾让年轻的张冲认为,这些人都是败家子,儿卖爷田,不把钱当钱。

而到了张冲有了一些阅历,对经济学有了入门的认识后,他才意识到,在那个缺乏市场调控的时代,大规模的赏赐是提振经济的不多的手段了。

所以,张冲不仅给军士们固定发饷,战后叙功的时候还有赏格,可以说,对军中吏士们是极致优渥了。

张冲手这么松,也不是没有大臣们提过意见,认为国家钱粮储备如此山海一般撒下,日后朝廷有事,需要用钱粮时,怎么办?

其实张冲也认为这些大臣们的想法是对的。

紧财政确实好,能将足够多的钱投入到社会财富的流通中。

但可惜,要想实行紧财政,就必须要有严格的税收制度,以及一支人数众多的税务铁军,如果少了后着,钱撒下去却收不回来,那就真成了明朝了。

无论是国富民穷还是国贫民富,都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张冲也在寻找着两者之间的平衡。

但给军队发饷还是按照张冲的意志给贯彻下去了,而且达成的效果就很好。

这些年,当退役的军士们带着丰厚的军饷回乡时,治下对于泰山军的追捧和爱戴是肉眼可见的提高。

毫不夸张的说,在冀州一些富裕地区,大伙甚至自己掏钱,也想让子弟们参军。

民间对于参军就是这么趋之如骛。

本来嘛,既然是发饷,那必然是发钱的,而本朝一贯以来的钱就只有铜钱,至于这些金银都还只是上流社会流通。

比如前汉时,王侯之家必须要每年缴纳给皇帝一笔钱用于祭祀。而这笔钱就是按照王侯食邑的户口数量来缴纳的。

换言之,这笔钱呢,就是朝廷对于公侯们每年征收的一笔人口税。

在汉代时,公侯们缴纳这笔钱就是用黄金来缴纳的,所以也叫酎金。

所以黄金也就是多用在上层的祭祀上,民间还是多用铜钱和布帛。

但张冲明白,这两种都不算是好的货币。

铜钱流通的历史非常久,但因为铜本身就具有使用属性,无论是铸造铜镜还是其他材料,都要耗费大量的铜材。

所以在流通过程中,铜钱必然是不断减少的。

当然,对于目前的商业活动以及铜料开采的规模,这点损耗减少并不是什么问题,所以天下缺钱,那也得宋以后了。

所以,张冲自己也给下面发铜钱,毕竟真要在民间流通,还得是这种小额的铜钱。

但另外一个布帛可就不行了。

布帛能作为货币存在于世,的确和它坚挺的实用价值有关,但它却少了能作为货币的一个最重要功能,那就是可以分割。

布帛当然能分割,但每分割一次,它的价值就会锐减。

比如一整块布的价值就要比割开的两块布总和要高,此外布帛在分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分了,因为分到碎布后,也就没使用价值了。

所以,布帛并不是理想的货币媒介。

张冲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才试图将金、银引入到民间,作为一种新的货币。

此前,他在荥阳大战的时候,就熔铸了一批纪念金用来赏赐给有功将士,然后还将金牌、银牌、铜牌来颁发给演武大赛的武士们。

张冲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希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金银的流通。

但目前来看,还是需要时间。

所以,目前张冲在给军士们发饷就是发铜钱和粟米两种。至于其中的比例,则按照屯驻地的商业情况来算。

比如说现在大军屯驻在京畿,商业凋敝,军士们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什么东西,所以按照往常,张冲应该是发粟米多,钱粮少。

但问题是,京畿地区因为常年压榨,又误了此前的春耕,所以地方上也是是缺米的。

而现在京畿地区的十万大军的后勤全部仰仗于河北,

所用的米粮全部都是从邺城一带沿着大河转运过来的,这就造成了粟米也是非常珍贵的,几乎各个部队都有多少折色。

也就是说,各营吏士们只能收到一部分粟米,其他的都按照钱帛来折算。至于这里面的比例,就看各军军主的本事了。

但蒙沮这位绣衣都督是怎么做的呢?他竟然能争取到麾下所有绣衣都拿粟米,一点折色也没有,全部都能收到粟米。

正是这份特殊待遇出现,诸军就明白了,那就是绣衣卫自诞生的那一刻,就是简在上心,注定就是不一样。

如是,此前拒绝加入绣衣卫们的军中果毅们,这才大呼后悔。

UU阅书推荐阅读: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名门春事楚天子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食王传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大秦二世公子华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北宋最强大少爷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三国之风起扬州明帝蒙古人西征大秦之极品皇帝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人在大明当喷子,气坏朝臣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破晓之舞穿越古代:我有门徒三千邪龙狂兵马谡别传再兴大汉四百年救命,系统要害我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刺客信条:梦华录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重生之项羽崛起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