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情感。
原来,自己所以为的“治国大道”,在王叔那宏伟的蓝图面前,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般的浅薄见解。
他看到的只是砍掉一棵树,而王叔李唐要做的,是改变整个生态,让旧的物种自然淘汰。
其气魄之宏大,构思之精巧,简直匪夷所思!
李恒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激动,再次向马蒙郑重行礼:“今日得闻殿下高论,茅塞顿开。这份情谊,李恒铭记在心。”
马蒙坦然地笑了笑,扶起他,欣然说道:
“太子殿下言重了。我们都是在这座知识的灯塔下摸索前行的学生,能彼此印证,共同进步,也是一桩幸事。
说到底,我们都应该感谢这座学院的创建者,是他为我们提供了看到世界另一种可能性的机会。”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间的关系在这一刻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敌国质子,而多了一层亦师亦友的道义之交。
告别了马蒙,李恒没有返回自己的居所,而是怀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迫切感,径直走向图书馆的深处——那是存放着西北王府核心典籍与档案的管理区。
他心中燃起一团火,他渴望了解更多,渴望能更清晰地看懂王叔李唐那盘惊天动地的大棋。
他要知道,那片“新的森林”究竟该如何培育,那些“旧的大树”又将如何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
……
与此同时,远在数百里之外,祁连山腹地的秘密基地内。
巨大的环形主控室里,灯火通明,宛如白昼。一整面墙壁都是由无缝拼接的巨大屏幕构成,上面正清晰地显示着船山学院图书馆角落里的那一幕,连李恒和马蒙脸上的每一丝细微表情都尽收眼底。
李唐舒适地靠在指挥官座椅上,嘴角噙着一抹满意的微笑。
“主人,目标人物李恒的情绪波动分析已经完成,其大脑皮层活跃度、心率、肾上腺素分泌水平等多项指标均显示,他已完全接受并信服了‘慢火’理论。思想钢印初步构建成功,忠诚度评估模型预测值提升了12.7个百分点。”
虚空中,主控智能星辰用毫无感情波动的语调汇报着实时监测数据。
“很好。”李唐点了点头,目光深邃。
马蒙的表现,堪称完美。这位未来的哈里发,确实拥有超越时代的智慧与眼光。让他来点醒李恒,远比自己亲自出面要好得多。
这既能避免自己的意图过早暴露,也能让李恒在“自行悟道”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坚固的信念。
一个被强行灌输的理念,和一个自己“想明白”的道理,在一个人心中的分量是截然不同的。
李唐要的,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而是一个能深刻理解并主动执行自己意志的“执刀人”。
“黄巢……”李唐的指尖在光滑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发出富有节奏的嗒嗒声。
历史上的黄巢,是世家门阀的噩梦。他攻入长安后,对公卿士族展开了残酷的大清洗,“天街踏尽公卿骨”,几乎将传承数百年的旧有门阀屠戮一清。
那是一场血腥、残暴、毫无秩序的暴力狂欢,是底层积怨的总爆发。
而李唐要做的,是导演一出“可控”的黄巢起义。
这把刀,必须握在皇权的手中,必须由未来的大唐天子——李恒,亲自挥下。
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小的社会动荡,最快的速度,最彻底地铲除掉那些盘踞在帝国身上的巨大毒瘤,为后续的全方位社会改革扫清最大的障碍。
“星辰。”
“主人请吩咐。”
“提升李恒在船山学院图书馆的阅读权限至三级,对他开放‘唐史·世家卷’的全部资料。”
“指令已确认。权限提升将在三分钟内完成。”
“唐史·世家卷”,这是李唐让星辰根据后世无数史料、论文、考古发现,结合大数据库进行交叉比对、分析、整理后,编纂出的一部“秽史”。
里面没有歌功颂德,没有春秋笔法,只有最赤裸裸的真实。
它详细记录了从魏晋南北朝以来,五姓七望等各大世家门阀,是如何通过垄断知识、把持官位、兼并土地、操纵舆论,一步步成长为国家的寄生虫。
安史之乱时,他们如何与叛军暗通款曲,保存家族实力。
朝廷平叛时,他们如何阳奉阴违,坐视国家糜烂。
国家要改革,他们如何结党营私,不惜牺牲国家利益也要维护自己的特权。
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罄竹难书。
李唐相信,当李恒这位大唐正统继承人,亲眼看到这些被掩盖在“书香门第”、“百年望族”光环下的肮脏交易与无耻背叛后,他心中的那团火,将会被彻底点燃,化作焚尽一切的滔天怒焰。
光有“慢火”的宏大叙事还不够,必须再给他添上一把“快刀”的理由和决心。
……
李恒来到图书馆管理区,心情有些忐忑。
他知道这里的规矩,许多核心资料都设有严格的阅读权限,即便是他这个大唐太子,也无权随意翻阅。
他只是想来试一试,看看能否申请到一些更深入的资料。
接待他的是一位带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文士。
这位文士是船山学院的教习,也是图书馆的副馆长之一,名叫陈寿。当然,这只是他的公开身份。
“太子殿下,您有何吩咐?”陈寿起身行礼,态度恭敬却不卑不亢。
“陈馆长,我想查阅一些……关于本朝世家门阀的详细资料,不知是否方便?”
李恒斟酌着词句。
陈寿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随即微笑道:
“殿下真是来得巧了。就在刚才,王爷亲自下达手令,将您的阅读权限提升至三级。按照规定,三级权限者,可以查阅本馆除‘天工’、‘军武’两部之外的所有典籍。”
“什么?”李恒愣住了。
王叔……他怎么会知道我正好需要这些?
难道说,刚才我与马蒙的对话,他……
一个令人不寒而栗却又无比敬畏的念头涌上心头。在这西北之地,王叔仿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神明!
这种被洞察一切的感觉,非但没有让李恒感到被冒犯,反而让他心中那份敬仰之情愈发浓厚。
他愈发肯定,自己正走在一条被精心规划好的康庄大道上。
“那……太好了!”李恒压下心中的震撼,激动地说道:“还请陈馆长为我指引。”
“殿下请随我来。”
陈寿领着李恒穿过几道厚重的铁门,来到一间戒备森严的静室。这里没有书架,只有一张古朴的书案和几只密封的紫檀木箱。
“殿下,您所需要的‘唐史·世家卷’,全在这里了。”陈寿指着那些木箱说道,“这些皆是孤本,内容……颇为惊世骇俗,还请殿下做好心理准备。阅览期间,不可抄录,不可带出此室。这是王府的规矩。”
“我明白。”李恒郑重地点了点头。
陈寿行了一礼,便悄然退下,并从外面关上了沉重的铁门。
静室之内,只剩下李恒一人。
他怀着一种近乎于揭开历史伤疤的沉重心情,打开了第一只木箱。
里面并非传统的卷轴,而是一叠叠用特殊纸张印刷,装订成册的“书籍”。
封面上,用一种凌厉的宋体字,写着四个大字——《清河崔氏》。
李恒深吸一口气,翻开了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