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裴语迟还在书房。
全息屏上,“智启未来”V3.0全球上线首日数据流平稳如镜:98.3%的参与家庭情感健康指数达标,亲子依恋稳定性提升21%,儿童情绪波动干预成功率创历史新高。
一切光鲜,如同精心打磨的橱窗。
廖敦敏出现在全息屏上,手里拿着一份未加密的临时签批单,声音压得极低:“裴总,关于今天A区01会客室的隔离事件……安全组建议,从明日公众演示数据流中剔除该片段。”
如今,廖敦敏向裴语迟汇报工作都会留存记录,因此,他都会规范地称呼其为“裴总”。
裴语迟没抬头:“理由?”
“明天上午十点,全球直播发布会。三十国媒体、伦理观察联盟、还有上千个测试家庭代表会同步观看。”
廖敦敏顿了顿,语气谨慎,“系统会自动调用真实干预案例做动态演示。如果那段‘高风险交互’被剪辑进‘典型异常响应’轮播,观众会看到——总指挥与外部访客在非协同空间内情感同步率超79%,触发隔离协议。”
他停了一下,目光诚恳:“我知道您问心无愧。但公众不会看日志细节。他们只看画面:您和林莞尔,被锁在一间屋子里,生命体征曲线缠在一起。舆论会说,连设计者都守不住边界,普通人又凭什么相信这个系统?”
裴语迟终于抬眼:“所以?”
“只需您授权‘数据脱敏-事件归零’,系统会将该记录标记为‘模拟误报’,替换为预设的演练案例。”廖敦敏递上签批单,“观众看到的,仍是那个冷静、理性、从不越界的裴总指挥——这对项目公信力至关重要。”
裴语迟沉默。
让他迟疑的,是林莞尔。
她丈夫本就因“亲密关系效能低下”被系统标记,若再被卷入“总指挥情感风波”,他们的婚姻将彻底沦为笑柄。她的拒绝、她的挣扎、她那句“连难过都要挑系统允许的时间”……全都会被解读成“情绪不稳定”“家庭失范”的佐证。
而她,只是想保护一段真实的感情。
“如果我不删呢?”他问。
廖敦敏叹了口气:“系统会在发布会第17分钟自动播放该事件,配文:‘当高共鸣非亲属个体共处封闭空间,启明及时阻断潜在情感污染’。”他声音更低,“……林莞尔的身份会被标注为‘核心测试家庭成员’。她的家庭数据,可能被重新评估。她丈夫的同步协议,大概率会被强制升级。”
裴语迟心头一紧。
他忽然明白:这个系统,不仅在监控情感,还在惩罚真实。
他拥有L5权限,可以一键抹去这段记录。
可一旦这么做,等于默认那段共处“不该存在”——既否定了林莞尔求助的正当性,也坐实了希雅的怀疑。
而若不删,林莞尔的家庭将承受系统更严苛的审视,希雅的沉默也会变成永久的冰封。
无论选哪边,他都在伤害某个他想保护的人。
“不删。”
廖敦敏愣住:“裴总,您确定?一旦进入演示流,就不可逆了。”
“我知道。”裴语迟望向窗外启明社区的灯火,“如果连我们都害怕真实,还谈什么‘人性边界’?”
他按下拒绝授权键。
系统提示闪烁:【真实事件保留|编号A01-|将纳入全球发布会演示序列】
廖敦敏嘴唇动了动,最终没再说什么,默默退了出去。
他知道,裴语迟不是在赌气,而是在用自己做祭品,测试这个系统是否还容得下“不完美的人”。
第二天 · 上午10:17|全球发布会直播中
全息主屏正播放“启明如何守护千万家庭”的温情短片。
突然,画面切换——
【实时干预案例|编号A01】
场景:人类-AI共生实验国家指挥中心·A区-01非协同会客室
人物:裴语迟(总指挥)、林莞尔(核心测试家庭成员)
事件:检测到非亲属高共鸣交互,情感同步率79.1%,触发一级隔离协议
系统响应:自动封闭空间,阻断潜在情感污染
画面下方,两条生命体征曲线如藤蔓交缠,AI旁白冷静解说:
“即使是最理性的设计者,也可能在无意识中滑向情感越界。启明的存在,正是为了在人性失序前,及时干预。”
直播间弹幕瞬间爆炸:
“总指挥和那个女的是谁?!”
“测试家庭?她老公知道吗?”
“笑死,自己造的笼子,自己先钻进去了?”
“所以‘智启未来’连总指挥都管不住?”
伦理观察联盟代表霍然起身,话筒未递,声音已刺穿全场:
“裴总指挥,请问您是否承认,自己违反了《人机共生伦理守则》第7条——‘核心设计者不得与测试对象发生高情感耦合’?”
全场镜头齐刷刷转向裴语迟。
他没有回避,没有辩解,只是缓缓站起身,直视摄像头,目光如炬:
“我没有越界。”
停顿一秒,声音沉稳如钟:
“但我尊重系统的判定逻辑——它认为‘可能越界’。”
他环视全场,语气平静却字字千钧:
“可我要问一句:如果一段真诚的倾听,一次无害的共情,就被定义为‘污染’,那我们守护的,究竟是人性,还是服从?”
全场死寂。
三秒后,不知何处传来一声掌声。
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
最终,掌声如潮水般涌起,却夹杂着更多质疑与不安的低语。
裴语迟没有坐下。
他知道,有些墙,必须有人去撞。有些真实,必须有人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