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青石板路上,镇口的老槐树下围了好多人。六岁的丫丫挤在人群里,手里攥着妈妈给的两个铜板,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卖糖画的张爷爷。
张爷爷的糖画担子可神奇了,锅底熬着金黄的糖浆,旁边插着各式各样的糖画:威风的老虎、展翅的凤凰,还有丫丫最喜欢的小兔子。\"小朋友,想要个什么呀?\"张爷爷笑眯眯地问,手里的铜勺在青石板上轻轻敲了敲。
\"我要小兔子!\"丫丫把铜板递过去,鼻尖上渗着细细的汗珠。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一阵吵闹声。卖西瓜的李叔叔正和一个穿蓝布衫的胖叔叔争执:\"王掌柜,您就多给一个铜板吧,这西瓜是今早刚摘的,甜得很!\"
王掌柜掂了掂手里的西瓜,皱着眉头说:\"说好五个铜板就是五个,多一个子儿都不行!你这瓜蒂都有点蔫了,我没少给你钱就不错了。\"
李叔叔急得脸通红:\"这瓜保甜!不信我切开来您尝尝?\"
\"切开来不买怎么办?\"王掌柜把西瓜往筐里一扔,\"我可没空陪你耗着,不买了!\"说完背着手气呼呼地走了,留下李叔叔蹲在瓜摊前叹气。
丫丫捧着刚做好的兔子糖画,咬了一小口,甜甜的糖浆在嘴里化开。她听见旁边的奶奶们议论:\"这王掌柜啊,就是太抠门,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另一个奶奶接话说:\"上次我去他店里买针线,多要一根线头都不给,真是一毛不拔。\"
丫丫不懂什么叫\"一毛不拔\",但她觉得王掌柜刚才对李叔叔太凶了。她舔着糖画,看着王掌柜走进了街尾的杂货铺——那是他开的店。
第二天一早,丫丫被窗外的雷声吵醒了。天阴沉沉的,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屋顶上。妈妈让她去王掌柜的杂货铺买包盐,还特意叮嘱:\"路上小心,别淋湿了。\"
丫丫撑着小伞跑到杂货铺,店里光线暗暗的,王掌柜正坐在柜台后算账。\"王掌柜,我买一包盐。\"丫丫踮着脚尖把铜板放在柜台上。
王掌柜抬头瞥了她一眼,慢吞吞地从货架上取下盐包,扔在柜台上:\"两个铜板。\"
丫丫把铜板推过去,拿起盐包正要走,忽然听见\"哐当\"一声,外面的雨棚被风吹塌了一角,雨水顺着缝隙灌进店里,正好落在堆着干货的货架上。
\"哎呀!\"王掌柜急忙跑过去,手忙脚乱地用抹布擦着受潮的干货。可雨越下越大,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丫丫看着他着急的样子,想起妈妈说过\"别人有困难要帮忙\",就放下盐包跑过去:\"王掌柜,我帮您!\"
她拿起墙角的小扫帚,把流进店里的雨水往门外扫。王掌柜愣了一下,随即大声说:\"别碰!你把我的扫帚弄脏了怎么办?快出去,别在这儿添乱!\"
丫丫被他吼得吓了一跳,手里的扫帚\"啪嗒\"掉在地上。她委屈地咬着嘴唇,捡起盐包跑出了杂货铺。雨水打湿了她的头发,顺着脸颊往下流,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傍晚雨停了,丫丫帮妈妈收衣服时,听见邻居婶婶们在聊天。\"听说王掌柜的店进水了,好多干货都潮了,正愁没人帮忙晒呢。\"婶婶惋惜地说,\"可平时他对谁都抠巴巴的,现在想找人帮忙都难喽。\"
丫丫心里一动,跑到杂货铺门口偷偷往里看。王掌柜正蹲在地上,把受潮的花生、瓜子摊在门板上,唉声叹气地用扇子扇着。他一个人忙得满头大汗,却没人过来帮忙。
这时,卖糖画的张爷爷路过,王掌柜急忙站起来:\"张老哥,帮个忙呗?借你那把大扇子用用,明天就还你。\"
张爷爷摆摆手:\"不巧啊王掌柜,我扇子昨天被雨淋坏了,正打算修呢。\"说完摇摇头走了。接着卖西瓜的李叔叔推着空车经过,王掌柜又赶紧喊住他:\"李老弟,帮我抬下门板好不好?晒完给你两个铜板。\"
李叔叔停下脚步,淡淡地说:\"不了,我还要去田里看瓜田有没有被淹,没空。\"说完也推着车走了。
王掌柜看着空荡荡的街道,蹲在地上发起了呆。丫丫站在不远处,看着他孤单的背影,心里有点难过。她想起妈妈说的话:\"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大家互相帮忙,日子才好过。\"
第二天一早,丫丫拿着妈妈做的玉米饼,又来到杂货铺。王掌柜正蹲在门口晒干货,眼睛红红的,好像没睡好。\"王掌柜,这个给您。\"丫丫把玉米饼递过去。
王掌柜惊讶地抬起头:\"你...你给我这个干什么?\"
\"妈妈说吃了早饭有力气干活。\"丫丫小声说,\"我可以帮您扇扇子吗?我的小扇子很干净。\"
王掌柜看着丫丫递过来的玉米饼,又看看她手里的小扇子,忽然眼圈就红了。他接过玉米饼,声音有点沙哑:\"谢谢你啊,小姑娘。昨天...昨天是我不对,不该凶你。\"
丫丫摇摇头,拿起小扇子帮他扇着受潮的花生。扇了一会儿,她看见邻居家的小哥哥路过,就大声喊:\"小虎哥,快来帮忙!\"小虎哥犹豫了一下,还是跑了过来。
不一会儿,又有几个孩子路过,丫丫都热情地邀请他们帮忙。孩子们有的帮着扇风,有的帮着把干货摊开,还有的跑去井边打水擦门板。王掌柜看着忙碌的孩子们,不停地说:\"谢谢,谢谢大家。\"
正忙得热闹,卖糖画的张爷爷挑着担子过来了,他笑眯眯地说:\"王掌柜,我这儿有多余的竹匾,借你晒干货吧。\"卖西瓜的李叔叔也推着车过来了:\"我车上有块塑料布,铺在地上晒东西快。\"
王掌柜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手里的玉米饼都忘了吃。他忽然站起来,跑进店里拿出一大把糖果,分给帮忙的孩子们:\"来,孩子们,吃糖。\"又从货架上取下几包饼干,塞给张爷爷和李叔叔:\"老哥,老弟,多亏你们帮忙,这点东西别嫌弃。\"
张爷爷笑着摆摆手:\"邻里邻居的,客气啥。\"李叔叔也说:\"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丫丫含着甜甜的糖果,看着王掌柜脸上的笑容,觉得比糖画还甜。她听见王掌柜对大家说:\"以前是我糊涂,总觉得省钱最要紧,现在才明白,大家互相帮衬,比啥都金贵。\"
从那以后,王掌柜的杂货铺变了样。有孩子来买东西,他总会多给一颗糖;邻居们需要借东西,他爽快地答应;遇到谁有困难,他还会主动帮忙。镇上的人都说:\"王掌柜变了,变得和气又热心了。\"
秋天的时候,镇里要修石桥,需要大家捐钱出力。王掌柜第一个站出来,捐了不少钱,还主动提出负责采购修桥用的钉子和绳子。修桥那天,他忙前忙后,给干活的人送水送点心,比谁都勤快。
丫丫和妈妈也去帮忙了,她们给大家送午饭。丫丫看见王掌柜正和李叔叔一起抬石头,两人累得满头大汗,却笑得很开心。张爷爷还特意做了个大大的龙形糖画,插在桥头,说是给修桥的人们加油。
石桥修好那天,镇上的人都来庆祝。大家在桥上挂了红灯笼,孩子们在桥上来回跑着玩。王掌柜站在桥上,看着热闹的人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看见丫丫,急忙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红绳系着的小铜铃:\"丫丫,这个送给你。谢谢你让我明白,做人不能太计较,互帮互助才快乐。\"
丫丫接过铜铃,轻轻一晃,\"叮铃叮铃\"的声音真好听。她看着王掌柜真诚的笑脸,又看看周围说说笑笑的人们,忽然明白了妈妈说的话。原来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收获快乐;对别人大方友善,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
夕阳西下,石桥上的灯笼亮了起来,温暖的光映在每个人的脸上。丫丫握着叮当作响的铜铃,跟着妈妈往家走。她回头望了一眼,看见王掌柜正帮张爷爷收拾糖画担子,李叔叔在旁边帮忙递东西,三个人的笑声顺着晚风飘过来,像铜铃一样清脆悦耳。
从那以后,镇口的老槐树下更热闹了。王掌柜的杂货铺常常有人来聊天,他的柜台上总是放着给孩子们准备的小糖果。丫丫知道,那个\"一毛不拔\"的王掌柜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愿意分享、乐于助人的好邻居。而那份互帮互助的温暖,就像石桥上的灯笼,照亮了整个小镇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