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出身于一地,但凡是有能力也有机会的人,便是再冷酷的人都会想着为家乡干点什么好事。此便是家乡情怀。

谢艾不是一个冷酷的人,他在这个历史版本没有了西凉的成名之战,自然也就没有“儒将白衣击麻胡”的传说。

事实上,谢艾在历史上也不出名,就如同五胡乱华时期多次抗击胡虏的那些人一样,没有得到当代人应有的尊重。

要是历史没有被改变,谢艾是以儒生的出身成为张氏凉国的一名统兵将领,小的战事不算,于三次大型战役中击败石碣赵国的军队,却是死在了张氏凉国的内乱,留下的《谢艾集》。此书直到唐朝初年仍然存世,魏徵编撰《隋书.经籍志》时,着录了这本书。

在被刘彦改变的这个历史版本,谢艾的成名之战是在草原追亡逐北战役,追击少量奔逃的羯族人,转战千里入侵拓跋代国,又与柔然在草原会战一场而得胜。

至少是在当前年代,诸夏还是重视对外的军功,人们对于敢于深入草军人还是存在佩服的情绪,尤其是掌握历史记录权的东晋小朝廷被灭,那些抗击胡人的人物与烈士并没有被刻意打压或抹除。

东晋小朝廷消除和压制那些抗击胡人的英雄,是因为小朝廷的一种怯懦,他们对自己做的事情没脸向后人交代,只能去无视甚至敌视一些真正干了大事的人。不说小朝廷先后消除和压制,例如祖逖的北伐,又有庾亮的北伐,更有冉闵在邺城起事后邀请晋军北上被拒绝,反而以“正朔”地位宣告各方谁能消灭冉闵就将得到封赏。

胜利者才有资格来书写历史就是定律,有太多真正为民族干了事实的人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历史地位,只因为那些人在后续的内战中站在了失败的一方,他们所做的事情不管多好基本是被否定,除非是与新朝不搭边,要不然都不会得到应得的历史评价。

很明显的例子也发生在了当代,刘彦统治下的汉国也在消除西凉张氏的影响,比如无视张氏其实是庇护了相当数量的汉人,也一直在抗击胡虏,一切都是为了统治的正义性这个出发点。

没办法的事情,一旦宣扬张氏的正确和伟大,消灭了张氏的刘彦可不就成了反派?再来是西北之地的人会更加怀念张氏,对汉国统治西北造成障碍。那只能是刻意的无视,不抹黑就算是有点良心了。

张氏在统治西北的时候,不能说是干得多好,至少保证了绝大多数人有个安身立命的环境。不过张氏凉国与东晋小朝廷都有着相同的毛病,统治范围内世家的权力无限大,社会资源大部分是被掌握在少数的世家和豪族手中,反而是作为普通人的绝大多数人,再努力也无法使自己过得稍微好一些。

哪怕是那样,可仅仅是得到庇护,不让自己像中原地区的同族被胡虏肆意凌虐,西北的人对张氏就有感恩情绪。所以说是有了对比才更能使人看清楚现实,但西北人对张氏有感恩,实际上是对汉国统治西北不利的。

谢艾有在张氏凉国当过官,但并不能说是被挖掘出来,之所以能够当官,是世家政治的一种延续福利。他后面是经过汉国与张氏凉国的交涉才转为刘彦的臣工,身份的转变上不存在背叛行为,道德上也就没有亏失的地方。

只要是人都会有现实或市侩的一面,只是表现得明不明显罢了,现如今西北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就谢艾一人。

之前张氏凉国没灭的时候,谢艾在张氏凉国官方的定义虽然不是叛臣,可真没有多少正面的肯定,甚至是会被恶意的抹黑。

等待张氏凉国被灭,哪怕就是西北人再不愿意也要抬高谢艾,是在表明西北至少还有能上得了台面的人,也希望谢艾能多多照顾一下西北。

乡土情怀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是出身于那个地方,就是家乡的人再怎么恶意对待过过某人,等某人发达了有能力时却不照顾家乡,该人的风评就绝对好不到哪去。

很明显的事情,人们才不管家乡是怎么对待过某人,只会感慨连家乡的人有机会都不照顾,哪能奢望跟着某人有什么好处。

谢艾现身西北,消息一经传出,不但是谢氏原先的友人动身赶往日勒,便是一些觉得自己有些面子的人也是启程。

那些人找谢艾也许并没有太特别的目的,可能只是纯粹处于礼貌和尊敬拜会一下,但更多实际上是出于一种自古就有的乡党情绪,想在谢艾这里找到一条通畅大道,参与到汉国的统治阶层中去。

谢艾是敦煌郡人士,从敦煌到张掖足有千里之遥,等待他们到日勒县的时候,实际上谢艾已经不在该地。

“新亭侯断无刻意躲避我等的意思。”谢平也是敦煌谢氏,只不过是不在谢艾五服之内的旁支,要不然就该是早早搬迁到刘彦治下。他就算是旁支,于一些人眼中也是很有地位,矜持地说:“诸君且稍候,平往县衙一问。”

敦煌在大一统时代是边陲,就是在张氏凉国时期也是地地道道的边陲,甚至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前线。

一般情况下,处于边陲的人真不会老实到哪去,真正老实的人在边陲基本活不下去。可他们的那种不老实绝对不是贬义,是相对于身处绝对完全区域的人民风显得更加彪悍,就是再富足或大的家族出身,基本是看不到养尊处优的影子。

谢平是一个皮肤黝黑且看着壮实又魁梧的中年人,他没费什么劲就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谢艾是往玉门而去,也就是他们和谢艾错过了。

现如今是有两个叫玉门的地方。一个全称叫玉门关,是在敦煌郡境内,是真正意义上的边关,与阳关同为边疆军事重镇。另外的一个玉门是在晋昌郡靠近酒泉郡的方向,非常靠近后世的嘉峪关。

西北之地就算不是灾年,相当多的区域也是一片荒凉,绝大多数地区不是草原就是戈壁,尤其是以伊吾以北最为荒芜,姑臧和张掖郡以北到了现代干脆就形成一片沙漠。

在很久很久以前,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兴郡其实是胡人的地盘,一个叫休屠的部落盘踞在这一片土地上,他们主要的栖息地是在祁连山周边。

休屠部在随后被并入到匈奴里面,祁连山附近就成为匈奴右贤王的地盘,是等待西汉的军队进军到这里才成为汉土。

谢艾的行踪会那么好找,是他特意的行为。他来西北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西北人对汉国的归属感几乎没有,甚至是不信任的情绪居多,哪怕他自己是西北人,得到的加分也相当有限,肯定是要更多的人配合,会找他的人不是亲朋就是故旧,会相对信赖和配合一些,是作为榜样的好人选。

“诸君,为免再错过。及早赶路吧?”

众人自然是相应谢平的意见,连在日勒停留都没有,重新向着刚刚前来的道路折回。

日勒县到玉门县也不近,一走就是近八百里路程,徒步怎么也要走上半个月,那还是西北大多数地方地形平坦的原因,一路上仅有少数的戈壁,大多数是平坦草原。八百里路呢,要是山地走上数个月都不算久,没有前人开路,绕来绕去走上一年也不算过份。

谢平等人,要么是骑马,要么是乘坐马车,花了六天的时间才赶到玉门县。

他们重新来到玉门县,没进县城却是发现比起前次,今次玉门县的人增加了不少,那是从道路来往人群的发现,也是周边多了不少的营地。

“此些营地,除无栏栅、拒马等物,如何看都像军营。”

当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营,但里面真有不少的军方将士,他们以李匡为主,玉门县只是一个临时停留地,最终的驻营地是在阳关。

“咦!?那位,不正是新亭侯?”

谢平闻言看去,前方一伙人正在走动,多数是身穿甲胄的军人,一身白色为主色调服装的谢艾被拥簇在中间。

谢艾已经在玉门县待了将近半个月,主要是等待李匡带人过来。他前后也已经接待了不少亲朋故旧,位处玉门县本地的那些人已经响应起来,带头加入到官方的诸多新举措,营地里那些百姓青壮就是成绩之一。

汉国缺粮,其实哪怕是不缺粮,西北遭遇旱情也不会大面积的发粮,不但是刘彦统治下的汉国,之前的历朝历代都是相同的做法,甚至是秦帝国和先汉压根就不会发粮赈灾,仅是开放山川让百姓自己求活。

恰恰是遭遇灾年官府没有大肆放粮的例子在前,现如今的汉国不干也没遭到非议,中枢开放山川的行政公文已经下达到西北各郡县,另有增加徭役和募工的做法,就是徭役和募工的增加数量也是杯水车薪,才有了鼓励民间青壮加入到军方主持的向外求活这么一件事情。

“侄儿谢平,拜见叔父。”谢平来到谢艾跟前就是行礼,弯腰又起身之后,说道:“侄儿与家乡诸位兄长、叔、伯得知消息赶往日勒,却闻叔父来了玉门,日夜兼程再次返回。”

得说的是,谢艾还真不知道自己有新平这么一位侄儿。按照习俗还是得验证一下,比如让谢平说说自己的父辈和以上都是谁,搭得上脉关系才能证实下来。

今年(公元三四九年),谢平三十三岁,谢艾四十八岁。从辈分和年轻上讲,两人还真的就是叔侄辈分,就是谢艾为主家,谢平却是五服之外的旁支,两人不光是没见过,除开能搭得上边之外,血脉也是淡得很。

谢艾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需要安排什么官身给谢平,就是做的一些事情搞砸了关系也不是那么严重,不亲不热地对待着谢平,可在其余跟随谢平而来的众人看来,使他们认为跟谢平走近了必然是有益处。

“叔父有命,侄儿定当从之。”谢平非常非常的恭敬:“侄儿正当壮年,该为表率。侄儿的长子也已行冠礼,可随行之。”

谢艾才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就是说汉国现在有一项政策,组织人手要前往西域,去干些什么自然是不用明白提出来,只是需要暗示就可以了。他也知道谢平为什么会那样表现,却一点都不介意,甚至是对谢平的表现很赞赏。

从敦煌郡而来的众人,皆是信誓旦旦地表示:“我等为乡党,新亭侯有命,必从之!”

谢艾看上去更为满意了。他离开家乡已经有六年之久,见到家乡的人还记得自己首先就很高兴,得到家乡的人极力配合和帮助,对于风评来讲是一件好事,外人提起的时候首先是他做人不失败,要是乡党又将事情办得漂亮,怎么都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对了,谢平早婚,长子却是只有十五岁。按照汉家的习俗,冠礼是在二十岁的时候办,但那并不是一成不变。比如谢平一家是在边疆,就会被和平地带的人更早行冠礼,使继承者更早参与家庭事务。

一直站在一旁的李匡,对谢艾到了家乡就有人不断来访或是来投很是羡慕,做人成不成功首先就是看朋友多不多,需要帮助的时候愿意帮忙的人又有多少,真的是能用来评判一个人。

当然了,谢艾是侯爷呢,本身就是成功人士,李匡也知道是因为这么一层关系才会等加得到家乡的人追捧,可那又有什么关系?

“此为塬亭侯。”谢艾为谢平介绍李匡,说道:“此次前往西域,正是塬亭侯主持。”

没得说,不但是谢平立刻恭敬行礼,旁边众人也是赶紧行礼。

就是消息再闭塞的人,想打探也不难打探,比如偌大汉国也就二十来位侯爵,只要是个侯爵就绝对是战功赫赫,也是国朝一顶一的顶尖人物,再怎么巴结都不会为过,更别说他们愿意前往西域后,李匡能够掌握他们的小命和前途。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名门春事楚天子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大秦二世公子华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席卷天下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三国之风起扬州明帝蒙古人西征大秦之极品皇帝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人在大明当喷子,气坏朝臣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破晓之舞汉末之全面开战大宋很野蛮穿越古代:我有门徒三千邪龙狂兵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马谡别传再兴大汉四百年救命,系统要害我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人在古代,每天直播整活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拆现代快递玩转古代人生奋斗在嘉靖年间开局假世子,我反手称帝你慌什么?三国:修改词条,曹操命运崩了大秦:生存法则,谁先造反谁输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开局夺嫡:从捡了个母老虎老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