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万般不舍,终有离别之时。
秦棣终究还是要走了。
那座京都的宁王府已近乎搬空,车队停靠在王府的门口,秦风与秦樉秦博前来送行。
王妃们则聚集在另外一边。
“不去再给父皇请个安了吗?”
秦樉冲皇宫方向行礼。
秦棣一同行礼:“如今父皇上了年岁,早晨能睡个安稳觉也挺好,还望二哥、五弟、六弟在京,照顾好父皇。”
秦博笑着点头:“三哥放心就是,你到了新宁地,一身报复志向便可尽情施展,当真羡慕至极。”
秦博这纯属于没什么想要什么。
宁王笑道。
“等新宁地连通大庆的道路以及铁路修缮完毕,那时候就算是万里之途,也数日可至!”
与此同时,宁王拉住了秦风。
“等我抵达新宁地后,第一时间就会命人勘测铺设铁路,一旦畅通,未来与大庆走动调度更加方便。”
“后续的百姓迁移,也将更为便捷,省去诸多物资。”
这场万里开拓毫无疑问是相当困难的。
特别是秦棣带走的先行者们。
而一旦道路走通了,铁路贯穿了,那么后续的百姓迁移,将会源源不断的涌入到新宁地。
与辽地的连通,也将会更加方便。
“辽地的勘测队已在勘测了,铁路修建之事儿三哥盯着就是,不必过于费心。”
新宁地的许多建设,都是辽地在做技术支撑。
这也跟工业大学培养出的人才爆发,在广宁城已经卷到没有就业机会有关。
如今正好随着秦风权势暴增,他们也能随之将一身本事投入到整个天下的建设中来。
也算是赶上了最好的时候。
如今整个天下,京辽铁路在建,宁辽铁路也在通,辽美铁路已经快通了。
三条铁路线,如同一个大触手般,连通了广宁城外的主要三个方向!
一通往南方京都,一贯通北胡新宁地,一条则通往远东抵达遥远的美洲大陆。
这三条铁路一旦贯通,广宁城便可通过铁路汇聚大量资源,发展更进一步!
当然离着广宁算不上太远的范阳,将会被新建造的京师彻底吞并,也会随之更加兴盛,能占到铁路的红利。
至于渤海。
则已经彻底成为秦风的后花园。
宁王固然去新宁地施展自己的志向与抱负。
却也能让秦风受益良多。
兄弟之间无论谁强盛起来,大家的利益都是共同的。
这就是天家。
也是父皇多年来,一直用心维系出的结果。
兄弟之间,也无需说太多。
宁王用力的攥着秦风的手臂,眼里充斥着太多的感情,无比的复杂。
“我会的。”
宁王与兄弟几人一一点头致别。
“走了,别送。”
宁王转身坐入了秦风送的车队,上面挂着属于宁王的旗帜,缓缓向北而去。
众人挥手致别,目送宁王车队驶出了皇城。
“这一别,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再见。”
秦风万分感慨,他清楚三哥的雄心壮志,大庆内盘踞的真龙太多,让他难以施展。
到了新宁地,才能让他真正的去大展拳脚,为大庆黎民百姓,开辟出崭新富足的生存净土。
秦樉更是感慨。
“咱们兄弟四人,身边的总是越来越少,不过你们放心,我还想在京都多留几年。”
秦樉拍着肚子笑着。
这时,突然有俩稚嫩的声音响起。
“我们还在,能替父王陪着几位叔叔!”
秦风觉得这两声音比较熟悉,不免转头望去,瞧见两个像极了宁王的两个小家伙,嘴角轻微抽搐。
那是三哥家的老二老三。
秦博忍不住大喊。
“哎呀!三哥这时候怎么这么糊涂,俩儿子都给落下了!快让人去追!”
秦风却将之阻拦住了。
“三哥不会忘了这事儿,他俩既留下了,就留在京都吧。”
新宁地终究是苦寒之地,虽都觉得秦棣没有什么问题,但谁知晓上天之意如何?
三哥家的老二老三还小,留在京都也算是好事儿。
等到再长大一些,再去新宁地也不迟。
“雄英。”
“侄儿在。”
年轻的雄英与秦棣也相处了许久,此时在一旁偷偷的鼻子发酸,见不得这离别的场面。
“这两个弟弟,你多多照顾。”
“侄儿明白。”
宁王府虽然快搬空了,但终究还留了一些人在里面维系。
只需要再从宫里派来一些人,照顾两个小家伙还是没问题的。
更不用说。
不出意外的话,这两个小家伙都会前往京都的大学堂,从今往后怕是直到彻底成年,都得彻底住在里面。
原本庆皇定下的,皇宫大学堂,又称大本堂,只需六七岁入学,学到十五岁即可。
秦风执政后。
又加了三年的科目,要学到十八岁才能出来,再凭考试册封为王。
考得好了,才能去就藩。
考不好,王位撤掉,降级两等。
当然也可以选择留级三年,若能过了继续就藩,过不了则从降两等为降一等。
这对皇室宗亲的改革,可谓极大了。
主打了不想今后天家出现废物,猪一般的存在,最后败坏了天家的形象。
有许妃嫔跟庆皇反映,庆皇则只是哈哈一笑。
“老六这个,比咱定的更好,天家也不能就养一群废物。”
“而且这个家,迟早得他们当,都得听话。”
庆皇还是一如既往的维护自己的嫡子们。
三哥家的俩儿子还小。
还不明白未来究竟会遭遇多少艰苦的生活。
不是说成为皇子、王子了,就能在皇城内过上优渥的生活。
那简直就是在做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京都虽没有新宁地的苦寒,却有另外一番苦楚,三哥家的这俩侄儿,就去学吧。
保证一学一个不吱声!
而且秦风保证,三哥不在了,绝对会重点照顾这两个侄儿学习的。
此时,两个小家伙还一边一个拉着秦雄英的手,在嘿嘿的笑着,浑然不知道未来将会遇到多么的噩梦的教育生活。
朝廷的一切,并没有因为宁王远行就藩,就出了什么变化,一切照常如旧。
秦风盯了几天户部的奏疏,发现基本没什么纰漏,便也放手了。
不知不觉间,红鸾生的龙凤胎,也已满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