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通了大姐,事情基本就算定下来了,等年后大嫂就能处理好俩孩子上学的事情。
至于三叔和三婶,还是留守老家,他们三个孩子,一个已经工作了,一个正在上大学,还有个建安也在外求学,对于京城什么的需求不大。
总不能再给三叔找份工作,都这个年纪了,再干些年退休也挺好。
要是实在想去京城混,那就到时候再说,总得来说三叔三婶他们夫妻俩的性格是不太适合太有钱的,三婶的嘴没个把门的,容易招祸。
三叔总的来说也算是胸无大志,胸无点墨,对待工作和生活都比较敷衍,没个上进心,等开车开不动了,就转修车的岗也成。
实在不想干了,也可以琢磨着提前退休啥的,总之比较好糊弄。
第二天一早,张奕郭军夏雨他们就提着东西上门了,好像生怕李剑垚跑掉似的。
“垚哥,垚哥,我们是来感谢你的!”
这几个家伙好像都跟家里的狗子混熟了,居然没对着他们吠。
“看样子你们是考的都不错?”
张奕很光棍,
“我家娟子考的挺好,多亏了垚哥你给的资料,我就一般般了,估计是没戏。”
“那你还这么欢乐?”
“没事,家里有一个上大学的就行了,我要是也上了大学,我家虎子要不就得丢给我爸妈,要么就得让他姥姥姥爷带。
万一我们不在一个地方,那还得天南海北的,那可不行。
总之,我家娟子去哪我就去哪。”
“行,知道了,你最离不开媳妇。
你们几个都考的不错?”
郭军、范阳、夏雨,高家姐妹,关姑娘和孙姑娘几个都齐刷刷的点头,一脸的兴奋。
“瞧你们这样子,都报考了哪把你们高兴成这样?”
夏雨先人一步,
“我和小琴小月报考了京大经济系,估计差不多,就等着通知书了!”
“这么有自信?”
“那是!陈校长帮我们看过了,不但打听了县里的成绩,还找关系帮我们问了相邻的两个县的成绩,说我们大胆的报,反正算上补充志愿一共四个,总是漏不掉的。”
“那你们得好好感谢老陈,他这可是帮了大忙了。”
“那是,我们在估完成绩之后就狠狠的感谢了陈校长一番呢。”
“行了,别臭屁了,你们几个呢?”
郭军:“我第一志愿报了钢铁学院。”
范阳:“我报了化工学院。”
关馥雅:“我报了京城医学院”
孙莹:“我报了广播学院。”
李剑垚:“。。。。”
“你们这是跟京城杠上了咋滴,省内也有好多大学啊,郭军你们老家的山大,关姑娘你们申城也有不少重点院校,孙姑娘你们金陵同样也有不少好学校,怎么可劲的往京城钻呢?”
“嘿嘿,主要是大伙儿比较熟,觉得一起去京城也不错,那个马雪倒是报了奉天的学校,还有徐明韩卫军他们,都报考的奉省的大学,但他们因为有工作,复习的时间短,他们说信心不大。
不过对他们来说,已经有了工作,考中了就上学去,厂子还能给补助和留着岗位,考不上大不了接着上班,影响也不大。”
“行吧,反正报都报了,我也没啥可说的。
你们快过年了都没回去就是等通知书呢?”
“对头!回家什么时候都行,通知书要是到手里了再回去不就更有底气嘛,当初家里放我们下乡来,要么是不受待见的,要么是家里条件不行的,这回也算是争了口气。”
也确实,下乡的都是家里好几个孩子的,因为只一个可以不用下乡,要么走关系找人什么的弄一份工作啥的,也就不用下乡了。
他们能在这样的下乡的时候磨练一下,对于个人意志上还是很有帮助的,这波赶上高考,也算是机遇,把握住了,将来成就都不会太差。
不过李剑垚还是细心的提醒了他们一番。
“通知书到了的,你们不要得瑟的满世界知道,尤其是家里不待见你们的,千万千万要收好了,学校只认通知书,不知道你们是谁,长什么样子,人家拿着通知书到时候替你们去上学去,你们哭可没地方哭。
仔细琢磨一下你们在家里的份量,觉得没有二两重的,也就别回去得瑟了。
让村里给你们开证明、介绍信啥的,到时候先去报道,等尘埃落定了,家里也好,亲朋也罢,知道也就知道了,到时候也奈何不了你们。”
几人能考的不错,人也不是太笨,马上意识到这种事情不是不可能发生。
有的脸色上顿时表现出来,有的在暗自琢磨,到底要不要拿到通知书后回去,觉得李剑垚说的先去报到的法子也不错。
这几年跟村里一起分红,各自的钱也都没少攒,就算接济家里也是按照别的知青那样的水平来的,不然没法解释人家吃糠咽菜自己这边手里大把的钱财。
手里不缺钱,心里就有底,也不用再回家去准备上学的行头啥的。
叮嘱了这事,也算是最后帮他们一把,冒名顶替的事情屡见不鲜,能避免还是要避免的。
撵走了这些家伙,李剑垚看了看他们送的礼物,都是些干货什么的,尤其以榛蘑为主,几乎每个人送的都有点这玩意。
他们知道李剑垚特别喜欢榛蘑炖小鸡,别的什么能买到的不是不想买,而是自己不缺。
倒是张奕和郭军一人带了两瓶台子,这酒留家里喝也成,其他几个姑娘有送的糕点糖果之类的,也算是有心。
和给他们的消息以及复习资料相比,这些当然不算什么,但他们能有这份心感恩,那就属于人还凑合,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
那么将来能拉他们下水也好,还是在哪些行业或者机关里也好,总算是有些香火情。
大事有老头子们,小事还是这些人办起来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