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很有灵性,应是知道了主人已经离世了,在嘶吼一声之后,便就不吃不喝,最终了结了自己的性命。
得到保儿离世的消息,他才总算泪涕横流。
他是她的丈夫,可他甚至还不如一头畜生。
既不能殉情随她而去,甚至连悲伤都要点到即止。
毕竟当时天下并不太平,三藩作乱,朝堂局势愈发紧张,哪天不在烧银子?国库都要见底了,整个朝堂都充斥着不安紧张的空气,越来越多的朝臣竟然主张议和。
向叛军议和?然后再由着他们纠结更多的人马继续蚕食他们牺牲了无数满清将士热血才打下来的江山?
简直可笑又混账。
这个节骨眼儿上,他这个堂堂天子,若终日沉湎于丧妻之痛,局面会混乱到何等地步?朝臣会如何做想?天下人又当如何作想?
就连哭也只能躲在寝宫里头,不能哭太久,日日都有前线的战报送抵,等着他批阅指挥。
后来,他册立了当时刚过周岁的二阿哥为皇太子。
早早册立太子,这可并不是满清皇室的传统,谁都知道,万岁爷这是为了稳定朝局、稳定人心,才不得已做出的妥协。
形势紧张也的确如此。
但即便没有三藩之乱,他也会早早地册立保成为皇太子。
那是他和她的儿子啊,是她拼上了一条命才为他生下的儿子啊,自然跟别的奴才所出的孩子不同,他豁出命力保的大清江山自然当交到他们儿子的手上。
这一点,他从来都没有迟疑过。
在她死后,更是越发强烈。
他绝对不会让他们的保成受一丝一毫的委屈怠慢。
所以后来,索额图在制定太子礼仪时即便多有逾矩,比如皇帝接受百官跪拜时,大臣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太子则接受大臣行两跪六叩之礼,太子的朝服和龙袍除了大小不一样,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些礼仪,让太子几乎能够比肩他这个万岁爷,但是他也并无不悦,皆答允。
这都是他们的保成应得的,别的太子有的,保成得有,别的太子没有的,他也会毫不吝啬赐予保成。
保成四岁那年,不幸出痘,自从亲政以来,他从无懈怠,但是那一次,他却整整十四天没有过问朝政。
那十四天,他衣不解带地陪在保成身边,乳母宫人再多,太医再尽力,到底也不能让他放心,他必须要亲自照顾他的儿子。
他们盟过誓的,他要好好儿陪着保成长大的,他不能失约。
他更不能失去她生命的延续。
他早不记得自己幼年出痘时候的不安害怕,可那十四天的煎熬惶恐,却让他终身难忘。
待保成总算安全度过,他像是重获新生,特地祭扫方泽、太庙、社稷等,第一时间将这喜讯向天下臣民宣示。
他是那样地疼爱、看重保成,不仅亲自抚养还亲自教养,一面恨不得把天底下所有的好儿都塞到保成怀里,一面又严厉地受不了保成任何的懈怠瑕疵。
他和她的孩子,自然该是这世上最好的孩子,也该是最贤德英明的君主。
保成也的确没让他失望,五岁那年就能连发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八岁就能射死老虎,随他前往东北边地视察。
到十二岁,保成已然熟读《四书》、《书经》,并且深通义旨,正式出阁读书。
他钦点尹泰、汤斌、徐潮、哈塔、徐元梦等满汉学问优长之臣为太子讲师。
保成是真的聪明也是真的用功,每天的功课安排都在六个时辰以上,练习骑射功夫要两个时辰,再加上他的抽查功课又要半个时辰,就连休息的时间还要诵读《礼记》选篇一百二十遍,多年坚持下来,保成却从未叫苦。
他对保成越发满意骄傲,自然也越发心疼,所以就算保成花销越来越大,甚至后来都越过他这个老子了,就连有时候太子出行的阵仗比他这个万岁爷还要大,他也没觉得有什么。
这是他的江山,以后也是保成的,儿子花老子的银子,有什么不妥的?他也愿意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