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此时的蔡邕,已经有五十四岁,而他身边的蔡昭姬,看上去不过十七岁左右。也就是说,蔡邕在37岁才有了这么一个女儿,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老来得女了。

“久闻蔡大家博文多学,精通音律,且自创飞白体。陆某不才,对书法、音律之道也略有研究,若有闲暇,望能向蔡大家多多请教。”

“陆太守过誉了,书法、音律皆是小道,陆太守治理一方,使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使长者有所依,幼者有所学,这才是大道。老夫想要入襄平学堂,看看幼童所学,不知可否?”

“自无不可。不过陆某此时公务繁忙,还有诸多事务需要处理,不便陪同蔡大家前往。若是蔡大家愿意,我可命人引你前去。”

“如此,就有劳了。”

辽东的教育体系讲究一个实用,并不教什么四书五经,寻章摘句,而是由浅入深,教授识文断字,自然科学,人生道理。

蔡邕一路走来,也曾去沿途城池的学堂之中查访,却都被拒之门外,只偶尔听到一些幼童朗诵千字文,感觉颇为新奇。

如今见到陆诚本人,蔡邕自然想要获得许可,进入那学堂好好看看。

陆诚随即让人叫来田豫,随口吩咐道:“国让,你去陪同蔡大家,到学堂一观。若是蔡大家有何疑问,你当尽心解答。”

“是,主公。”

随后,陆诚起身相送,见蔡昭姬背后背着一个长条形的行囊,便随口问道:“蔡大家,不知令千金所背负的,可是那传说中的焦尾琴?”

蔡邕点了点头:“正是。”

“有空定要见识一番。”

陆诚刚送走蔡邕父女俩,徐虎就带人前来禀报:“主公,屈就城中刚刚传回消息,有一支从高句丽来的商队,暗中花高价从一户百姓手中购买了三十斤玉米种子和五十株红薯秧苗。

目前,这支商队已经在我们的监视之中,我们要不要将其擒获,并向高句丽问罪?”

陆诚闻言,只是略微思索片刻,便微笑着摇了摇头:“不急,也不必去抓。派人暗中盯着,让高句丽那边的暗子重点关注一下,看看这些高句丽人,准备把这些种子种到何处。”

“是!”

经过之前的种子培育,如今的整个辽东境内,已经开始广泛种植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农作物。就连辣椒、花生、甜菜等一些蔬菜和其他经济作物,也选定了专门的区域进行种植。

辽东占据这么大的地盘,想要保证那些有关高产粮食的消息一点不外传,也不太可能。

其实,去年就有一些势力派出探子,混在商队之中,想要盗取辽东的粮食种子。

只是去年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区域相对集中,有军士轮番巡逻看守,各处边境也有严格的盘查,才没让那些探子得逞。

到了今年,种子已经发放到辽东境内的千家万户之中,种植区域遍及各地,当然不太可能防得住。

要是把一些粮食分散藏匿起来,想要检查也不太容易。

“主公,那一户私自倒卖粮种的农户,又该如何处置?”

“依法严惩即可。”

“属下明白。”

“另外,最近把有关高句丽的情报都汇总一下。让那边的探子尽量搞到高句丽各处城池的兵力部署。”

“是!”

高句丽这个国家与夫馀、鲜卑等游牧民族不同,乃是一个农耕民族,和中原王朝类似。

说起来,高句丽与夫馀国属于同宗同源,当初就是夫馀人朱蒙建立了高句丽。公元14年,这一支人马占领了玄菟郡高句丽县,至此改称高句丽人。

到了东汉时期,高句丽开始兼并周边土地,不断扩张地盘,先是占领了朝鲜半岛北部一些丘陵地区,后又向北扩张。

到了汉和帝时期,高句丽入寇辽东,想要侵占辽东疆土。大汉军队将其打败之后,划归到了玄菟郡治下。

到了汉灵帝时期,辽东汉军再次与高句丽发生冲突,将其打败。

尽管一再战败,但高句丽始终想要脱离大汉的掌控,甚至侵占大汉疆土。

黄巾起义之后,大汉逐渐衰落,高句丽又开始不老实,暗中发展,招兵买马,积蓄力量。

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长期处于战乱,让高句丽得以发展。之后,高句丽开始扩张,南进朝鲜,西侵辽东,一直扩张。

到了隋唐时期,高句丽实力达到了顶峰,完全占据了辽东和朝鲜半岛,人口总数一度达到了300万。

而且,高句丽学习中原文化,实行中原制度,政治、经济、科技水平,并不比经历了多年混乱的中原王朝差。

这也是隋唐两朝三代帝王费尽心力,屡次征讨,直到唐高宗时期,才将高句丽彻底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想想就知道,一个农耕王朝持续存在并发展了700年,其实力会有多么强大。

当然,此时的高句丽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强大,再加上十几年前被大汉王朝揍了一次,如今还没有恢复多少实力,并不比夫馀国强太多。

去年之所以没有收拾高句丽,也是看对方还算老实。

现在既然对方把手伸了过来,就等于把刀递到了手中,正好找机会下刀了。

不多时,又有府中下人前来禀报:“启禀主公,府外有一人前来投靠,自称是山阳昌邑人,姓满,名宠,字伯宁。”

“哦?快请进来。”

“是。”

不多时,就见一位身长八尺,面容刚毅,蓄着短须的男子,在侍卫的带领下大步而来。

“山阳满宠,拜见辽东太守。”

“快快免礼。久闻满伯宁执法严苛,公正无私,不畏权贵,陆某也是十分钦佩。”

“当不得太守夸赞。满宠听闻太守虎踞辽东,横扫漠北,名扬天下,特来 投靠,不知太守可敢用我?”

“为何不敢?陆某手下正缺人才,尤其缺乏法家人才,伯宁能来,自是欢迎之至。听闻伯宁曾代理高平县令。这样吧,你先在府中做个从事,熟悉一下我辽东情况。辽东与别处有所不同,政令、律法都有所改动。待你熟悉了这一切,便可从一县县令做起,如何?”

“满宠听凭吩咐。”

这就是名望带来的好处。没名望时,即便是陆诚亲笔书信再送上礼物,也不见得能够招揽多少人才。

有了足够的名望之后,无需再去招揽,那些人才自然就会前来投靠。

满宠,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文武全才。18岁便担任督邮,后代理高平县令,因县中督邮贪污腐败,干扰吏治,满宠派人将其抓捕,严刑拷问,以至于督邮被打死。于是,满宠弃官而归。

原本历史中,直到初平三年(191年),满宠才被曹操征召为从事,之后一路升迁,从县令、太守,做到太尉、征东将军,既能治理一方,也能领兵作战,固守城池,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UU阅书推荐阅读:黑神话:吾为天命狼玲珑谋西宫恨各类男主短篇合集颠!她在娱乐圈里搞抽象魂穿海贼世界让你攻略,没让你成为魔王白月光甄嬛来到大如传未读完的那本书一篇小虐文,敬请期待肥妻变身万人迷,残疾军官醋飞了狗渣爹不哭,我骑猪来救全家了只怪我们太偏执你说你惹她干嘛,她是重生的啊!刺欲棠春女尊:奋赶权臣位,娇宠小云卿爱吃糖醋排骨的她我或许是我们穿越之我的财神竟是短命鬼修真界白月光手握舔狗师姐剧本张起灵!回头!进错房,嫁给八零最牛特种兵破产后,我养的校花成了我老板重生之无心魔女老爷!家主她又又又去搞事了!小可怜嫁首长:随军后被千娇万宠综影视之玥明星希七零:冷面民兵队长被作精拿捏了步步团宠:慵懒小娇花成为耀眼的一颗星星吧那些年的生活痕迹金镯空间,王妃带着军火穿越了万妖至皇虫族之家养小废物是雄虫?炮灰?呸!本宝偏做团宠万人迷!位面男主有点甜修仙百战穿圣甲JOJO:和主角贴贴就能变强李氏仙族,从灭门到飞升魂穿重生重燃江山美人梦皇城探事司月劫倾华:龙女的摆烂人生被打破万人迷每天都在被团宠原神:什么,要救的是芙卡洛斯失忆后我发现自己在柯学世界望你一世安好不正经炼金炮灰一身反骨,为了续命嘎嘎舔我的伯爵老父亲惨死重生后,渣男为我手撕白月光
UU阅书搜藏榜:梦回九天君相逢商姝我,天才科学家,爆改海贼世界!首辅:我那一言不合就杀人的娘子快穿:拯救那个可怜落魄男人混源之体苟系统让我改造五毒俱全的亲戚们契约蜜恋:逸少的天价宠儿雷杰多的海贼家族碧海虫修恶毒女配的悠然生活独路不孤独穿成佐助,每天为哥哥伤透脑筋穿越年代:卷!从小山村开始穿书后,我拐走了反派白月光开局圣人,带着一群精灵遨游诸界尼姑山下天生凤命:家有团宠小锦鲤天选剩女昏不婚大鲁少年江湖行我的夫君是条傲娇大黑龙穿越甄嬛传眉庄只想嗑CP炮灰小庶女被读心后:被全家宠哭武战道之虫族机战王穿成霸总娇妻失败后,在恋综选夫祖魔穿越龙族,我在卡塞尔学院当卧底救命!和学姐谈恋爱真的太可怕了直播算命:你朋友她是恋爱脑脏玫瑰救命!穿书变寡妇,养育反派儿女不当校霸后,校花女主开始死缠烂打二叔的专宠溺爱小娇妻铠甲:向阳疯了,从铠一杀到铠三柯南:自带光环的愉悦犯先生甜撩!病娇反派每天在我怀里撒娇八岁小孩姐,我在改造综艺当大佬穿越成horror快穿之梦里繁花攻略至上穿越古代,特工王妃一顺百顺总裁追妻路漫漫暴躁小樱,莽穿木叶丁敏君仙塔尖尖重生发现仇人竟是穿书女七重神秘空间:我在修仙界逆袭超神学院:穿越,开局十二翼天主荒年不慌,姐带金手指住深山虽然有些屑,但是这个英灵使超强努力败家后老公成了首富
UU阅书最新小说:芙蓉灯下骨穿书七零,我从下乡知青开始做起兽世恶雌,七个反派兽夫修罗场说好的炮灰前妻你怎么飞升成神了永乐鬼案录鱼初沉带着超市回古代弹幕觉醒后,京圈小公主杀疯了嫡女重生:踹渣夫,抱权臣!八零恶婆婆,不孝子女统统闪开二婚,我照样娶汴京鲜食馆在古代靠签到美食致富灵宠直播:崽崽算卦有点灵!九零香江小厨娘贫穷也限制不了我御兽玄学小祖宗一哭,京圈大佬围着宠极品小姑,手握空间赢麻了开局六个兽夫,恶雌挺孕肚被娇宠灵女的摆烂日常两道弧线这个符修女,牛哇!阴阳快递员,时薪百万隐婚危情:冷面霍少追妻火葬场他来自十维空间九零:断亲绝爱后,我直接暴富美人如馔二嫁顶级大佬,渣父子悔哭了小夫人藏起孕肚跑路,京圈大叔急疯了种田逃荒,秦香莲的养娃人生饭馆通大明:我靠预制菜发家致富娇夫侯爷女王妻九零香江,动物们逼我当神探娘娘又娇又媚,一路宫斗上位陆总跪地求饶,沈小姐偏要独美!恶毒公主摆烂后,五个大佬追疯了猫仙事务所斗罗2:除了霍雨浩以外全员穿越阴阳双人道天下总裁请你善良地狱使徒新婚圆错房,我改嫁皇叔你悔什么替嫁嫡女:虐渣打脸不回头外室欺上门?我转身嫁给渣男他叔七零恶婆婆:异能觉醒全家喊祖宗我的小马驹G5,第1季小师妹成修真界团宠,全宗悔哭了听懂毛绒绒心声,保姆成豪门团宠紫嫣的冬日:穿越时空爱恋恶女重生之溪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