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安宁在周父出门后,她也跟着出门,只是她去的是鹅棚那边。
田犁好就准备插田了,而且过几天就是清明了。大哥说这几天有人问清明做不做烧鹅。
虽然多人问,但是多人,瓦缸好像不够用。她还是去店里看看情况再说,还有几天呢。
皓崽曜崽被爸爸妈妈告知这几天很忙,所以早上起来,不是跟公太就是阿爷去买菜。
周明泽之那次出差后,这段时间都是在单位正常上下班,目前都没有外派出差。
“豆豆,你不是说你爸爸要回来的吗?”
豆豆摊摊手,表示他也不知道,而且他爸爸什么时候到家没说。毕竟他早说他爸爸回来,可到现在都还没回到呢。
皓崽曜崽好像发现了好朋友有点闷闷不乐的样子,也就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了。
中午的时候,皓崽曜崽坐在院门口的门槛上,等着阿哥阿姐二哥放学回来。
“皓崽曜崽,进来了。”周母喊道。
“嫲嫲,阿哥他们还没回来,”
“那时间还没到,估计路上又玩起来了,快进来洗手先。”
周母的话刚落下,周承义就带着弟弟妹妹跑着回来了。
“皓崽曜崽,在等谁?”周承义稍微提前放慢脚步,这会到他们跟前了。
皓崽:“阿哥,我们俩在等你们啊!快点走,嫲嫲刚刚已经在喊我们进去了。”
周承义各牵着皓崽曜崽的一只手,跟着他们一起进去。
“你们可算到家了!”
“嫲嫲,怎么了?”周依依问道。
“你们还没回到时,皓崽曜崽就已经在门口玩耍,等你们回来了。”
周承礼捏了捏曜崽的脸,又捏了捏皓崽的,“想我们告诉我们,我们会很高兴很久很久~”
“二哥,别捏脸了,会流口水的!”皓崽扒拉掉他们二哥的手,真是的,怎么大人小人儿都喜欢捏他们的脸蛋。
皓崽之后也捧了捧自己的脸蛋,感觉有点滑滑的,肉肉的感觉诶!
难怪难怪!不行,这脸蛋那么容易摸的吗?
曜崽可不知道他亲哥想什么呢!这会公太喊他们去洗手,咻的一下就跑去洗手了。
“公太,阿爷,嫲嫲,我们清明节没假放,老师说可以请假。”周承义咀嚼着饭,突然想起放学前,老师说的事。
老师虽然说还有几天才清明节,但是需要提前和家里沟通呢。
周父:“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这事说得和他们商量一下的。”
“阿哥,你帮我和阿姐的一起写了。”
“我给准备好,你们照着抄就是了。”
周母:“好了好了,先吃饭,今天晚上回去,和你们爸爸妈妈说一声。”
嫲嫲都这么说了,他们也赶紧先吃饭,有啥事,放学回来再说,毕竟现在他们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呢。
皓崽曜崽不知道阿哥阿姐他们为什么要请假,但是知道请假后,他们就可以跟阿哥阿姐一起玩,就很开心了。
中午饭吃好后,承义他们三兄妹便去休息会了,到点时,周母再把他们喊起来上学。
皓崽曜崽也非得要挨着他们睡,周母就由着他们,但前提不要吵闹。
——
沈安宁跟着大嫂过来店里,又开始帮忙先了。
“方华,你们也都是清明当天祭祖的吗?”
“啊?不是。”方华反应过来应道。
“不是的吗?”沈安宁疑惑的问道。
“对啊,我们那边是二月初二至清明期间就可以了。我们家前两周就祭祖了。”
沈安宁:“欧,这么早的?我还以为我们一样的。”
周大嫂也走了过来附和道:“你不说,我以为全部人都是清明当天祭祖的。”
沈安宁:“我也是这么认为。”
方华也是懵了,“你们不是的吗?”
沈安宁和周大嫂摇了摇头,她们这边还真不是。
方华突然挠了挠后脑勺道:“其实我们家不是本镇的,因为我爸妈在这边的工厂上班,分有房子,我们一家就都搬过来了。
不过我们乡下离这边也不是很远。”
沈安宁似懂的点了点头,“欧,也就难怪了。”
这会,周大哥过来喊人了,因为烧鹅出炉了,准备开档了。
还真如沈安宁所想的,又有人来问,订制烧鹅。
这事,沈安宁也有其他想法了。
午饭过后,沈安宁准备和大嫂回去了。也提前和周大哥说今晚到她家吃饭,有事商量呢。
“弟妹,没问题。要不要斩料?”他突然小声问道。
“可以啊,家里也很久没安排吃了。不过大哥你记账的时候登记一下。”
“没问题,熟头熟路了。”
周大嫂看着自家男人,嘴角都忍不住微微抽搐。
回家路上,沈安宁和周大嫂说了两句,周大嫂觉得可行,毕竟这个时候有点小钱的,很乐意买。
到家后,又各自忙活了。
“娘,今天皓崽曜崽认真吃饭没?”
“你还不知道他们啊?店里生意怎么样?”
“一如既往的好。娘,我下午过去我妈那边抓鸡,我带只大鹅过去。”
“你决定就好。你过去的时候,帮娘带只鸡给你阿公阿婆。”周母用围裙擦擦手说道。
“娘,直接抓大鹅过去呗,你跟我一起去。”
周母:“你去就行了,就抓一只鸡。大鹅现在还是留着卖钱,等中秋再抓过去。
还有就是,那后院的鸡,有多养着呢。”
好吧,中秋她不说,她都得给抓只过去呢。
说着,也没有等皓崽曜崽醒来,在家歇一会,提着水壶就往鹅棚那边走了。
等会她呢,直接开放鹅棚那边用的三轮车过去娘家那边抓鸡。
这个时候陈卓盛是还在家休息的,不用那么快过来。
她找巡视一遍,每天惯例了。
哪里要处理,哪里需要添加,都得巡过才知道。
鹅鹅鹅~她的财富啊~
抓好大鹅,她准备开车出去的时候,陈卓盛就过来了。
“卓盛大哥,你来得刚好,我和你赶紧的把饲料车去鹅棚那放下,等会我得用车。”
“又捉鸡了?”
“对,再过几天,就搞定那边的了。”
“这销售量,发大财了。”
“哈哈,承你贵言。发大财,大家一起加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