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皓旸将神识中大道法咒的内容大致浏览了一遍之后,脸上的喜悦之情已无法掩饰。此时他的兴奋之情根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大道法咒之中,固然存在一些法咒,以他目前的修为境界而言,是完全没有能力施展的。然而,张皓旸心中却充满了希望与憧憬。他深知,随着自己修为的不断地提升,随着他对大道法咒的理解和领悟逐渐深入,他坚信自己的实力将会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变得无比强大。
就在张皓旸成功获取大道法咒,激动兴奋之时,他的身形却是直接消失在了当场。下一刻,他便直接出现在了五行护盾石柱的旁边。
但是,张皓旸此时根本顾不上关注自己身处何方,他的心思完全被大道法咒所吸引。于是,他又一次沉浸其中,开始更加仔细地研究大道法咒的内容。
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研究之后,张皓旸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一个法咒之上。这个法咒就是既能够用于攻击,又可以用于防守的定身法咒。在战斗中,无论是作为主动出击的利器,还是作为抵御敌人的盾牌,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大道法咒里对于定身咒有着这样的描述:
“灵气汇、法力丝;
符咒念、手结印;
凝观想、中五穴;
眼激射、匹连锁;
三合一、法力定。”
这其中,第一句话的含义是,定身咒施展的根基在于将外界的灵气汇聚到自身,从而产生法力。就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一般,灵气的汇集是后续一切的源头,若是没有这股汇聚而来的灵气化作法力,定身咒便无从施展。
而第二句到第三句所阐述的,则是施展定身咒时极为关键的具体动作或者说是秘法。第二句提到,在施展定身咒之际,要在心中默默诵念符咒,同时双手结出特定的印法。这一过程需要全神贯注,符咒的诵念节奏与手上结印的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三句进一步深入描述,在结印诵咒之时,还要将心中的观想与目标相连接。具体而言,当五指结印完成后,会出现五道如同实质般的白光,这五道白光如同五把锐利的剑,精准地刺入对方身体的将台、血伦、膻中、气海、关元这五大穴位之中。这五大穴位在人体中至关重要,定身咒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作用于这些穴位,从而达到定身的效果。
第四句描述的是一种极为神奇的景象,当施咒者双眼紧紧目视对方时,眼睛里就会激射而出两道金光。这两道金光朝着对方飞射而去,将对手紧紧地束缚住。这一过程需要施咒者集中全部的精神力量,让目光中的充满威慑力和束缚力。
最后一句强调的是整个过程的连贯性。第二到第四句所描述的动作必须保持一致,否则定身咒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只有当这些动作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顺畅,并且通过法力在其中不断地运转,贯穿整个过程,才能够将对手直接定在当场。
至于定身的时间长短,这完全取决于施咒者自身法力的强弱以及法力的多少。如果施咒者自身法力较为薄弱,那么定身的时间可能少得可怜,甚至不足一息的时间。而当施咒者法力强大且充沛时,定身的时间就能够延长,多则可达数息之久,甚至可以长达一刻钟。并且,与定身咒相对应的,还有专门的解法以及相关的符咒、法印等等一系列的内容。
在对敌之时,定身咒的作用是极其强大的。它能够在战斗中出其不意地限制敌人的行动,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战机。然而,定身咒也并非万能的。当面对那些神识、意念、精神极其强大的对手时,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毫无效果。因为这类对手凭借着强大的精神和神识之力,可以抵御定身咒的束缚。
看到大道法咒中关于定身咒的这些相关内容后,张皓旸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他仿佛看到了对手在被定身咒击中后,手足无措地被困在当场的模样,这一幅画面深深地吸引着他。使他对定身咒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于是便萌生出先修习这个定身咒的想法。
张皓旸缓缓盘膝坐在地上,准备开始他的修炼转化之旅。他首先施展混沌造化诀,这门功法一旦运转,周围的元气就受到了一股无形力量的牵引,纷纷朝着他涌来。他如同一个能量的旋涡中心,源源不断地吸纳着外界的元气。
随后,他便施展太古灵虚诀,太古灵虚诀是之前石老传授给他的一部上古时期的顶级法力修炼术法,通过探寻宇宙大道的本质,从而实现法力与神识上的双重提升。它的修炼法诀是“万物有灵,灵生于虚,虚极而法生!”
通过太古灵虚诀的施展,再加上大道法咒中有关元气转化为法力的口诀,两者合一,他的法力的转化较之前就快上许多。
要知道,法力和元气有着天壤之别。元气一旦被吸入体内,就能够在体内的经脉之中顺畅地流转起来,就像灵动的水流在河道中奔腾不息。
然而,法力却截然不同,它需要依靠那玄奥的口诀来进行转化,而且这个转化的速度较为缓慢。当他体内的元气已经充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按照之前的修炼之法,元气转化所得到的法力,应该还不足所吸收元气的亿分之一,甚至比这还要少。
但是在太古灵虚诀的施展之下,在大道法咒的引导之下,体内的元气很快就转化成一丝淡紫色的法力。这一丝法力虽然还是无比微弱,它的粗细甚至还没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但是目前元气转化法力的速度已经是之前的数倍不止。
由此可见,由元气产生法力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是非常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