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呆了呆:“每天上架五瓶?这是饥饿营销?”
助理摇摇头:“不是饥饿营销,是酒还在酿造,库存都卖完了,想买都没办法。”
导演竖起大拇指,虽然不太相信,但要表达出态度:“牛逼!”
助理看出导演不信了:“导演,你不了解,所以你不信我说的,但凡你要是了解沈雪宁,你就不会这样说了。”
导演正了正色:“我是不太相信,但她的影响力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很强。”
助理满是推崇:“等我们过去拍摄,导演近距离接触到沈雪宁之后,会更加懂的。”
导演看了看助理:“准备准备吧,我们提前过去踩踩点,看看把拍摄地点具体定在哪里,然后给嘉宾发邀请函,让大家都去体验一把沈雪宁的魅力。”
助理兴奋起来:“是,导演。”
……
转眼雪莲种下去已经一个星期了。
沈雪宁来到了七队,没有通知其他人,一个人往山上走去。
半山腰以下没有种雪莲,直接略过,往山上走。
一过半山腰,沈雪宁就停了下来,从现在这个位置以上都种了雪莲,想看发芽情况,从现在这个位置看就正好。
沈雪宁蹲下了身,仔细地看了起来。
雪莲的种植没有规律可言,只要适合种的位置都种上了,但由于山上石头太多,还是间隔了好远。
在两块石头之间的土里,冒出来两片特别的叶子,叶子指尖大小,一看就是刚刚长出来,还分辨不出是杂草还是雪莲。
“你是雪莲吧?”沈雪宁有些不确定,实在是太小了。
叶子自然无法回答沈雪宁的话,安静地长在那里,翠绿翠绿的,看起来充满了活力。
“算了,我再看看其他。”沈雪宁纵向寻找起来。
没多久,她又看到了相同的小叶子长在地里,这下她肯定了,那就是雪莲的叶子:“看这密度,雪莲的发芽情况还不错。”
沈雪宁继续观看起来。
不多时,她看到石头旁边长着一朵松茸,对,就是松茸,指甲盖大小,可以清晰地辨认出那是松茸。
沈雪宁一片惊喜:“不错啊,松茸都长出来了,不枉费自己耗费那么多精力了。”
沈宝宏喜道:“以后这山上都长出松茸,不敢想能卖多少钱?”
沈雪宁道:“现在只看到一朵松茸,还不知道能长多少呢。”
沈宝宏对沈雪宁有着莫名自信:“以你种地圣手来说,肯定不会差的。”
沈雪宁挑了挑眉:“种地圣手?”
“你不知道?”沈宝宏看着沈雪宁,“大家说你种的东西好,背地里给你取了一个绰号,就叫种地圣手。”
沈雪宁还挺喜欢“种地圣手”这个称呼:“大家真会取名字。”
“那可不。”沈宝宏道,“为了给你取这个绰号,可是耗费了许多人的脑细胞,不然根本无法服众啊。”
沈雪宁自恋地说了句:“以我如今的地位,一般的绰号肯定无法满足那么多人对我的期望。”
沈宝宏哈哈一笑:“你说得对,所以大家争论了许久才定下这个绰号。”
沈雪宁喜欢:“好听。”
沈宝宏道:“我也觉得好听,不然我也是不会同意的。”
边走边说,沈雪宁转悠了大半座山,她发现雪莲的发芽情况不错,似乎都发芽了,基本没有看到空着的情况。
另外,松茸也长出来了,目前已经看到了五朵,已经很好了。
沈宝宏道:“我看这山上还空得很,不能再种一些东西?”
“现在还没有长起来,所以看着空。”沈雪宁道,“植物也是有领地意识的,要是种类太杂,长得就不好了。”
沈宝宏受教地点点头:“明白了。”
沈雪宁给沈宝宏招了招手:“走,下山了,过几天又来看。”
沈宝宏点点头:“嗯。”
……
院子里,一股股茶香飘散出来,引得路过的人都不由驻足观看。
张老头往院子里张望了一下,本来打算回家的他不由转道往院子里走来:“老沈,炒茶呢?”
沈爷爷一边忙碌,一边招呼着说道:“是啊,今年的新茶,要不要尝尝?”
张老头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你去采茶也不容易,留着自己喝吧。”
沈爷爷笑道:“客气啥,一碗茶而已,你等我把这锅茶炒好就给你泡。”
张老头摆摆手:“真的不用,我走进来只是来看你炒茶的,不是来讨茶喝的,你忙你的吧。”
沈爷爷问:“你没有去采茶啊?”
张老头摇摇头:“我不爱喝茶,家里人也不爱喝茶,去采来没用。”
沈爷爷道:“那你也可以去采啊,一斤鲜茶叶我花两块钱一斤收,赚点儿零花钱啊。”
张老头惊喜:“真的?”
沈爷爷笑道:“我骗你干什么?村里很多人都去采茶了,今年山里的茶长得非常好,我一个人根本采不完。”
张老头兴奋起来:“那我现在就上山去采茶。”
沈爷爷赶忙又补充道:“茶叶,蘑菇,药材都要收,遇到了就采回来。”
张老头已经转身往回走了:“我知道了。”
沈爷爷笑笑,好多村里人都上山去采茶了,虽然这会增加很多成本,但算起来还是他赚了,毕竟一斤干茶叶要卖好几百。
张老头离开后不久,几个村里人背着背篓走进了院子里:“老沈,听说你收茶叶,是不是真的?”
沈爷爷回答:“是真的,有多少收多少。”
村民道:“那你看看我们的茶叶,这是我们今天上山去采摘的,都是采摘的嫩的部分,要是看上的话,你给出一个好价钱。”
沈爷爷道:“你们稍等一下,我把这锅茶叶炒完了过来给你们看。”
村民回答:“行。”
几分钟之后,沈爷爷把锅里的茶叶炒好了,把茶盛到竹匾里晾晒起来,随后朝村民走去:“这是你们今天采的?”
村民道:“是啊,今天刚采的,还有露水呢。”
沈爷爷翻看了一下:“都挺新鲜的。”
村民问:“老沈,多少钱收?”
沈爷爷回答:“两块钱一斤收。”
村民蹙了蹙眉,犹疑道:“这会不会太便宜了?”
沈爷爷道:“都是这个价格,你们也知道,这是野茶,不值钱。”
村民犹豫起来:“可是两块钱一斤真的太便宜了。”
沈爷爷摆摆手道:“不便宜了,这野茶长在山上,你们去采,跟白捡的一样,只是耽误一些时间而已。”
村民期待地看着沈爷爷道:“再涨点儿。”
沈爷爷摆摆手:“不能再涨了,不然我就亏本了。”
村民道:“你们家这么有钱,还吝啬这仨瓜俩枣的?”
沈爷爷辩解:“瞧你这话说的,就算我们家有钱,那也是辛苦劳动得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村民还不死心:“真的不能涨了?”
沈爷爷坚定地回答:“不能,要是可以涨,我肯定早就涨了,不会跟你们多说的。”
村民问:“除了茶叶,药材收不收?”
沈爷爷点头:“收啊,只要是好药材,都收,你们捡到了吗?”
“有,在背篓地下。”村民把装茶叶的袋子提出来,而后直接把背篓倒扣,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看吧,这是我们顺手捡的药材。”
沈爷爷蹲下身去看药材:“这些药材看着不错,我给你们嫂子打个电话,让她过来给你们出价。”
村民点点头:“行。”
其他人都把药材跟茶叶分离出来,等着沈奶奶过来收。
沈爷爷先把茶叶收了,药材先放一边。
沈奶奶很快赶过来,毕竟她还兼顾着收药材一事:“没想到这才刚刚开春你们就捡到药材了,运气不错啊。”
村民笑道:“在山里转悠,遇见就放背篓里了。”
沈奶奶道:“可以可以,我这里长期收药材,收笋子,收蘑菇,你们要是有的话都可以拿过来卖给我。”
村民道:“好。”
沈奶奶把药材收走了,沈爷爷给他们算钱,村民们高高兴兴地离去了。
沈雪宁回来的时候,沈爷爷正蹲在那里清理茶叶里的杂物:“爷爷,你在干嘛呢?”
沈爷爷抬头:“刚刚收了一些茶叶,我在整理。”
沈雪宁走过来,看了看新茶:“今年的茶叶怎么样?”
沈爷爷中肯道:“还行,比往年的要好,而且更香。”
沈雪宁点点头:“那就好,爷爷多收一些茶叶,炒制之后包装起来,去年好多人问我茶叶的事,今年我帮爷爷卖个高价。”
沈爷爷问:“可以吗?”
沈雪宁相当自信:“相信我,没问题的。”
沈爷爷点头:“好。”他连忙又问,“宁宁,你准备卖多少钱一斤啊?这些茶叶我花两块钱一斤收的,可不要亏本了。”
沈雪宁忍不住笑了笑:“爷爷放宽心,我们这野茶至少卖三百一斤,肯定不会让爷爷亏了的。”
“卖三百一斤有人买吗?”沈爷爷心里喜悦,但面上十分担心,“别到时候无人问津,只能砸手里了。”
沈雪宁安慰道:“爷爷放心,我肯定能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