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21:25:52
时间消耗:娱乐大于休息大于学习大于锻炼
这几天从冬天的尾巴抓住夏天的衣领,最后又落入冬天的怀抱,非常曲折反常的天气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可明明这春节才刚刚开始,持心正,在哪里都是修行,哪里都是极乐。生活总要有个盼头,总要有一个念想,总要有一个目标,总要保持一份期待期望,如果能够达到天天都是春节,都是除夕,时时刻刻都中了千万彩票大奖,活着比中大奖还欢喜幸运,这种境界的人必然将收获幸福美满的一生。
经常会感觉某一天过得很快,又会感觉某一天过的很慢,举个例子,深陷热恋之中,跟情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但当我们深陷囹圄或者麻烦之中,比如上课考试,就会感觉度日如年,当然我觉得时间飞快是在我们有了灯塔,有了方向之后,当我们感觉时间很慢,多数是没有目标的徘徊踌躇,这就是利用跟消磨的关系,当我们跟时间做情侣做朋友的时候,肯定会过得很愉快,时刻跟时间十指紧扣,当我们跟时间的感情破裂的时候就成了煎熬。
(人只有突破缸中脑的桎梏,明白大脑只是工具,突破喜乐悲燥,才能抵达平静的彼岸,真正的跟自己和时间做朋友)
这几天阴雨绵绵,空气中有冰凉的味道,以前总感觉我们小镇人口不多,今天去接外甥,恰逢又是雨天,导致学校门口大堵塞,即便我的是小型的三轮车,还是要见缝插针,蠕行的那是举步维艰,小镇人口也还是挺多的,下午去接孩子的时候,遇到了以前一起上学一年级的同学,感觉他有些苍老,可能我也有一些苍老吧,只不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跟他打了招呼,可能是热情过度了,毕竟那么多年不见面了,应该保持一点客气和距离,闰土点赞,懂得察言观色,尊重别人,不要侵入别人的隐私圈,而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以己度人,从自己这面镜子看待世界,以人为镜,从世界这面镜子反观自己,即为上帝视角,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小圈子,只是你不在那个圈子里,如今看来,深以为然。
简单与他寒暄几句,没有多少恍如隔世的感觉,只是感慨,不要小看孩童时代,我到现在连一年级的事情都还记得清清楚楚,聊天中得知他现在是在临近城市给迎驾公司开车的,家里有两个孩子,从他有些斑白的头发和臃肿老太的脸,可以看出生活的痕迹。我不是生活的逃兵,心里还是会有一些小小的对比,不过迅即又恢复如常,没有在这些浮云乱花之上羡慕别人,我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应该稀里糊涂的将这一辈子过完,我的墓志铭我做主。
脱离群体无形的思维绳索,做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有自己灯塔的人。
今天看到一个叫做《敬老院》的纪录片,里面的老人可谓各有各的不幸,简直是人间地狱啊,各种悲欢离合,特别是在年关将近的时候逐一上演,那些要孩子的父母老人,那些把养儿防老,儿孙满堂当作是幸福信条的人们都应该过来看一看,纪录片里面有一个老人,有两男两女,这在一般的中国人看来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凑成两个“好”了,可等到自己年岁大了,依然会成为嫌弃的对象,久病床上无孝子。教育不好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连陌生人都不如,甚至化身为恶魔白眼狼。
每个人的梦只能自己醒悟,别人只能点拨,很难跟国人这个群体讲明白生儿育女的底层逻辑,群体向来是弱智的巨大野兽,你只能保证自己的特立独行,做自己——这本身就已经需要很大的勇气了,因为你站在群体的对立面,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敌意,更别提能够把你的想法像基督教传福音一样散开,上层不允许,下层不愿意,执意这样做,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有甚者将反噬其身。
民族和国家的确是很有底层特质的,就像某一片土壤偏碱性,某一片偏中性。
很多人可能直到耄耋之年,或者行将就木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顿觉生儿育女何其可笑,无用,就拿我自己来说,小时候,奶奶对我很是照顾,很心疼,可等到奶奶生病卧床之后,我对我奶奶并没有尽多少孝心,没有尽到做孙子的义务,不过当时的自己的确没有可靠的能力和心性,看到那些失禁的大小便,闻到浓重的尿骚味,会有点嫌弃,到今天我还记得在那个阴暗的房间里,奶奶坐在床上,孱弱的声音喊我过去,我有一点畏怯的往后退,真真切切,鲜活无比的,她沮丧失望的闭上了眼睛,毫无疑问的!那个时候自己确确实实伤了全心全意为我付出过的奶奶的心,不为自己辩护,只陈述客观的事实,那个时候的自己的确还不成熟,也不独立,没有保护其他人的能力和决心。
古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我的奶奶还活着,一定要跟她说对不起,风烛残年的她已经身患多个毛病,还偶尔拄着拐杖,去菜市场给我买吃的,而自己只是非常少的给她剪剪趾甲,人老了,有时候连修剪指甲都没有力气和眼力了,那么这份感情的传递公平么?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仅仅凭借着“孙子”这份血缘的证书,占尽了便宜,而她输得很彻底。
我妈也偶尔会说我奶奶宠着我们没有用,我自己觉得也是,但等到我有点用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灰飞烟灭了,成为了浮云,这就是人生的无常唏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