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太上皇和太后就回了宫,而陶陶第一时间就过去了,陪着爹娘用了膳,他爹去钓鱼时,陶陶拉着阿娘偷偷的去了偏殿,跟她吐露了心声。
叶昭宁的确没有责骂她,而是认真的问她,陶陶喜欢人家什么,陶陶说她喜欢他的脸。
叶昭宁觉得女儿在胡闹,但后来等她看见真人时,她就瞬间明白了陶陶为什么会这么反常。
没办法,爹娘都是一等一的容貌,连带着两个兄长也都容貌俊美,所以陶陶成了个颜控,这么多年之所以不选驸马,也有一个原因是,她觉得那些人都长得太丑了。
但是这位小将军真的不一样,她看见他的第一眼,就决定了,她要这个人当驸马。
陶陶觉得,就算以后吵架了,她们两个看在对方这张脸的份上,也舍不得对彼此重话的,所以他们的日子一定能过得很好。
叶昭宁听了女儿的话哈哈大笑,被她逗得乐不可支。
意外的答应了下来,甚至可以说是包容了她的胡闹,“行,那就改日让你阿兄把人召进宫来,我跟你阿爹见一见吧。”
不过,太上皇知道的时候,反应很大,说什么也不同意,还是在叶昭宁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见一面。
陶陶高高兴兴的走了,魏永旭看见女儿的样子,不满的哼了一声。
其实,这人倒也不是别人,就是郭政的孙子。
说来,郭政年轻时也是个俊秀男子,娶得夫人也是花容月貌,所以郭家的子嗣长得没一个丑的。
而其中又以次子为最,后来,次子挑的儿媳妇容颜称一声冠绝天下也不为过,所以在这样优秀的基因传承下,生下了郭小将军这样一位貌比潘安,面若冠玉的少年郎。
郭野今年二十岁,自小跟着父亲一起在方州长大,十二岁上战场,到如今在军中已颇有威名,又因为长相俊美似月亮一般清冷,擅使银枪,是以素有银枪皎月的称呼。
郭家知道曦和长公主看上了郭野的时候,有人喜,有人悲,有人羡慕,有人咬碎了牙。
郭政虽有些意外,但毕竟在朝中多年,叮嘱了孙子一些事情,第二日就带着他进宫了。
郭野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人,家世,相貌,人品,才学俱是顶尖,虽是武将但也颇通诗书,还写的一手好字。
但虽然魏永旭很不高兴,只是对于女儿的人生大事他却是最上心的,不仅动用了青云司查探。
对于郭野也是多方考察,终于在长达三个多月的考察期后,他才点头应允这桩婚事。
而魏永旭之所以同意这桩婚事,还有一个缘故是,郭野曾主动跟他吐露,他心悦陶陶已久,只是碍于公主身份尊贵,所以从不敢有逾矩。
陶陶虽然是在郭政的教导下长大,但却从未见过他的这个后人,反而是郭野每每回京,都能听见祖父夸赞他这位学生。
而后来,公主在幽州时,他曾奉命前往幽州,在那里他见到了这位王朝最闪耀的明珠。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把那个天上的明月放进了心中。
元顺三年四月,曦和长公主大婚,青羽卫大将军郭政之孙为驸马都尉。
太上皇与太后,皇帝亲临,景王亲自送嫁,这场婚事比之当年还尚是储君的承泽大婚时,还要奢华三分。
曦和长公主加封食邑一千两百户,赐良田两百顷,封地蒲州,与京城隔河相望。
历朝历代,公主都是没有封地的,但在陶陶这里破例了,郭野被封了从二品安阳县公,从三品云麾将军。
两人成婚后,他们在京城待了一年多,姚州局势不稳,而此时陈武的身体却又病倒,所以夫妻二人踏上了前往姚州的道路,陈武回京休养。
而陶陶也正式接任了姚州大都督一职,驸马郭野任长史一职。
也是在这个时候,蒙舍部屡屡挑衅大周,而承泽也一改往日的温和手段,以雷霆之势发兵。
由曦和长公主领兵五万,将蒙舍部一举歼灭,而后得胜还朝。
承泽也正式加封陶陶为镇国曦和长公主,食邑五千户,郭野也成了姚州副都督。
只是,这场战争胜利没多久,太上皇便病逝了,而太后也昏迷不醒,陶陶便没有在回姚州,承泽下旨由郭野暂代大都督一职。
两三年后,叶昭宁因为有了芽芽的缘故,重新焕发了生机,她又再次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所以陶陶再次启程回了姚州。
回到姚州的第三年,穗穗出生了,起初陶陶想自己养着女儿,可是这里不是京城,女孩留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而陶陶也不希望女儿在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她把女儿送回了京城,交给母亲抚养。
十几年后,穗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她的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她。
早在几年前,她就回到了京城,接手了青羽卫和金吾卫,在母亲去世后,阿兄也病倒了,后来阿兄把护卫帝王安全的右威卫也交给了她。
此时,她已经成为了阿兄最为信任的人,两年后,阿兄病逝,景恒继位为新帝。
她又从长公主变成了大长公主,她的食邑再次增加,足有七千户,她进了一趟宫,想要交出兵权。
但景恒却拒绝了,他说,自皇祖父和皇祖母去世,父皇最疼爱的是皇叔,最信任的就是姑母。
皇叔未曾在朝中任职,所以姑母就是他最看重的人。
陶陶没在坚持,她知道新皇登基他需要足够分量的人支持他,帮助他稳固皇权。
后来她又送走了她的二哥,陶陶产生了和承泽一样的感觉,这世上在没人唤她一声陶陶了。
即便是自己的丈夫,也只是叫她昀儿。
而景恒也正如当初叶昭宁所看的那样,不是个当皇帝的好料子,只能算是个平庸的帝王。
而且他的身体在继位几年后就不大好了,皇后开始帮他处理朝政,而太子又性格懦弱,对军事一窍不通,所以陶陶依旧掌握着兵权,不过她要帮的人从帝王变成了太子。
后来,景恒在六十岁这一年崩逝了,他当了十五年的皇帝,也没什么作为,土蕃卷土重来,西域战事频繁,辽东各部死灰复燃,国朝动荡,国力也在不复之前强盛,只能算的上是勉勉强强吧。
太子继位三年就一命呜呼,死前留下遗诏由皇后和镇国曦和大长公主共同辅政,彼时的新帝才七岁,而陶陶也已经六十四岁了。
而此时的镇国公主府已然权势滔天,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可以说,她的权势比她母亲当年还要煊赫。
在新帝十六岁这一年,镇国曦和大长公主病逝了,本来明面帝王就要提前行冠礼亲政,帝王还在担心到时候这位姑祖母不让权怎么办?
但是对于这位自小教养自己的姑祖母,少年帝王还是有一些真情在的,甚至他违抗了太后的意思。
以皇后之礼下葬镇国公主,百官辍朝七日,并令天下臣民以皇后薨逝待之。
称她的墓穴为陵,并封她的女儿平阳郡主为平阳长公主,其子封郡王,其女封郡主。
其实自母亲走后的几十年,陶陶过并不开心,她答应过阿娘余生要走遍天下,走过她和父皇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去追寻他们的足迹。
可是,对于阿兄的孩子她又实在不忍心放手不管,所以她就一路帮着他,直到后来他崩逝。
景恒拉着她的手哭道,“姑母,太子懦弱求姑母多多帮衬他,就算是看在父皇的面子上。”
陶陶又心软了,可是没成想太子只活了三年就归西了,死前他竟然给了她辅政的权力。
但也许是为了提防她大权独揽,所以他也让他的皇后一同辅政,但毕竟是阿兄的血脉,再者她都已经帮了这么多年,不在乎继续下去了。
期间,她送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郭野走时说,让她歇一歇多为自己想一想,陶陶哭着答应了。
可是繁重的国事可接连不断的天灾战争让她疲惫不堪,不能停歇一刻,终于在少年帝王十六岁这一年,她累倒了。
也许是上天怜悯她后半生过的孤苦,她走的时候很安详,是在睡梦中离开的,没有病痛,她走的时候安详极了。
丁芸来送了她最后一程,然后她沉寂了很长很长一段日子,后来的后来,帝王无能,大周的国力衰弱,百姓民不聊生,再不复当年高宗皇帝时的盛况。
但陶陶已经做了她能做的一切,她这一生守卫疆土,帮扶皇帝,辅政守国,教导幼帝,把女学办的更上一层楼。
甚至还有许多女子从军,也成了保家卫国的将军,虽然只是占了极少数,但这也很好很好了。
而在她辅政期间,女子为官者屡见不鲜,甚至有人做到了六部尚书,只是无论如何她们也无法在进一步了,但这已经很不容易,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