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道:“果然厉害,佩服,佩服。这么多,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说了出来,而且头头是道,好生了得。”
黄香笑道:“真是大开眼界了,知道了不少有意思的事。”
赵香云道:“听了这样的故事,感到开心不少。”
余下笑道:“不错,不错,够厉害了。”
武连看向赵香云:“开心就好,这故事就是过去的事,人生在世自然有不少故事。听古人的故事,受益匪浅不说,还啼笑皆非。”
黄香挠了挠后脑勺道:“普安师兄,你说有没有人间神仙,方才我就纳闷,你说说,我看好你。”
余下颇为不悦。一副气呼呼的样子,武连看着倒是乐个不住。
普安叹道:“神仙是鲜有耳闻。当然,也不仅然,中原自古有‘圣、仙、神、王’之说:唐代有诗中四杰之谈,自春秋至今又有‘八圣’之分。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
子午等人忙道:“不知,不知。愿闻其详,快快道来。”
普安便道:“其一:东晋王羲之,他书写了闻名于世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所以被奉为书圣;唐代李太白酒入豪肠,变成了明月和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风流才气,杜工部都感慨道,他斗酒诗百篇呐!所以后人称之为诗仙太白;唐代陆羽有《茶经》一部传世,他对茶叶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被后人称之为茶神;又是大唐,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遂作《千金方》为后人留下了我华夏五千多个药方,被后人奉为一代药王。这孙思邈也在终南山隐居过。”
余下笑道:“孙思邈是终南山的,我知道。那一次青城山吃饭时子午说过。那唐代诗人四杰呢?”
赵香云道:“大唐如何没女诗人,不似我大宋有李清照这样的女文豪。”
黄香素日嘻嘻哈哈,眼下见众人如此饶有兴致,便也按耐不住要大显身手一番,便笑道:“李唐就是诗人颇多。好似走在李唐的路上,就可遇到一个诗人。我大宋女子可不简单,可以读书写字抛头露面。李清照夫人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实在是我大宋女子的楷模。”
普安忙道:“李白之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且想象浪漫丰富,语言轻快流畅,气势磅礴,惊天动地,飘飘然有神仙之感,故为诗仙;杜甫之诗,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锤炼精致,气息凝重,庄严肃穆。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唐代兴衰荣辱之史,故被称之为‘诗史’;王维曾经在我们终南山隐居过,所作诗歌有禅学意味,他还会作画。我朝苏东坡曾经感叹说:王维之诗实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也。所以后人说他是诗佛;李贺有一句诗,叫‘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得惊天地、泣鬼神,有变幻莫测,鬼才之能。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因此被后人称之为‘诗鬼’。此所谓唐诗四杰。当然可要把此处的四杰和另外的四杰区别开来才行。”
众人顿时惊道:“唐代莫非还有四杰!”
子午忙道:“还有初唐四杰之说,所谓王子安、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其中以王子安最为称道。”
余下忙道:“这是为何?”
武连便道:“笨蛋,排在第一位,自然是个老头子,所以称道了。”
余下笑道:“难道只有老头子才配排在前面么。”
普安哈哈大笑道:“这两个笨蛋,太可笑了。人家王子安年纪轻轻,你们才是老头子。”
子午说道:“你们真的是搞错了,王子安的确年纪轻轻,他的《滕王阁序》就是一个惊天动地,他比七步成诗的曹子建还要名声显赫。他留给后人了两句千古名言,其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普安又道:“骆宾王也是初唐四杰之中继王子安后最负盛名的了,他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乃是唐代奇文之首了,连武则天都拍案叫好,说骆宾王可以写出这等文章,乃是贤才。没有将骆宾王引荐给朝廷,是宰相的过失。可见武则天对骆宾王是十分赏识的。”
余众忙道:“原来如此。”武连惊道:“那么,八圣是那些人?”
普安说道:“是春秋时,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东汉时,医圣张仲景;东晋时,书圣王羲之,唐朝时,诗圣杜工部,画圣吴道子;我朝文圣欧阳修,词圣苏东坡。此所谓八圣是也。” 言毕尽皆惊叹不已。
普安意犹未尽,看向子午,随即问道:“不知师兄对欧阳修的大作有何见解?”
武连忙道:“何时作的文章也说说。”
余下笑道:“你这大笨蛋,直接说行文背景,不就可以了。”
黄香惊道:“欧阳修,可是文坛泰斗。”
赵香云点了点头:“苏东坡可是对欧阳修颇为敬仰的。欧阳修有一篇文章,堪称名垂青史之作,叫做《醉翁亭记》 ,你们可知道?”众人点点头。
武连为了在赵香云面前显摆,马上吟诵道: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子午不甘示弱,忙介绍道:“《醉翁亭记》作于仁宗庆历六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他从东京被贬官到滁州,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抵达滁州心里不是滋味,可想而知。这是何故?原来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参与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因此被落去朝职,贬放滁州了。他在滁州倒也逍遥自在,为民造福,年丰物阜,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细细想来,欧阳修可不甘寂寞,当然不甘心如此离开东京。但当时他不能力挽狂澜,只好寄情山水,写了这文章来排忧遣愁了。真可谓与民同乐,是个好太守。”
余众叹道:“原来如此。”
普安接着道:“文圣欧阳修的散文颇有特色,其文简洁明快,委曲婉转,既摇曳多姿又丰满生动,多为后世所学。尤其是这《醉翁亭记》更是独步天下了,此文之中有二十一个‘也’字,写法别致,灵活而自然。朗朗上口,浑然押韵,既有行文上的气势之美,又具听觉上的节奏之美。即便被推为宋文之冠也是绰绰有余。据说那首句便是反复推敲修改以后才得以定稿,所谓‘环滁皆山也。’开篇之句便用一个‘也’字,气势上已略胜一筹,可谓先声夺人,而后引人入胜便不在话下了。欧阳修是大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恐怕只有苏东坡可以与之比较,不过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确是才高八斗,出口成章的大家风范。”一个个对余下的头头是道惊叹起来。
黄香心里闷闷不乐,如何余下不能像昨晚普安一般饱读诗书,头头是道。赵香云也感到武连如何不能显摆一番,心里也是颇为不悦。武连、余下心知肚明,不可让黄香、赵香云小瞧自己,就不甘落后,跃跃欲试。
余下笑道:“武连师兄,不知你对苏东坡有何了解,也给我们说说。”
武连道:“东坡肉,你们吃过么?”
赵香云摆摆手,指了指自己的身材:“我不喜欢,会吃胖的。”
黄香笑道:“我可不爱吃。不过什么来历就不知道了,说说看。”
余下忙道:“是苏东坡自创的美食,他当年谪居黄州之时嗜食猪肉,并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加以料理,他曾经还戏作一文,予以赞誉过。我可是听扁头师伯提及过,他说当年终南山来了一个牧童,那小家伙便是在黄州见过苏东坡。就是不知道他吃过苏东坡做的猪肉没有,这个就不知道了。毕竟当年我还没出生,我也不知道。”众人忍俊不禁。
武连忙道:“东坡肉,怎么个说法?”
余下笑道:“苏东坡作《食猪肉》有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东坡肉自此得名。”此语一出,大家哈哈大笑开来。
子午又道:“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你们想听么?我说说如何。”众人一个个点点头说好。
武连道:“一次苏东坡去游山玩水,身穿便装到了一个道观。道士看苏东坡穿着颇为简朴,态度便冷落起来。道士指着椅子说道,‘坐!’又对童子说‘茶!’他们就这样交谈起来,道人发现他谈吐不凡,非寻常人也。心里顿生敬意,便亲自摆下椅子,说,‘请坐!’接着对童子叫道,‘敬茶!’苏东坡不动声色,继续交谈。道士越听越高兴,觉得此人来头不小,忙问,请问先生尊姓大名?‘苏东坡’苏东坡就这样简简单单三个字。道士大吃一惊,赶忙站了起来,请苏东坡往客厅一会,毕恭毕敬言道,‘请上座!’又吩咐童子‘敬香茶!’临走之时,道士请苏东坡题字留念,苏东坡不假思索,提笔留对联一副。”
余下笑了笑看向众人问道:“你们猜是什么?”一个个摇摇头。
武连道:“‘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结果道士看了对联,脸色腾起而红。”一语落地,大家乐个不住。
说着这话武连又道:“我给大家说首东坡居士的回环诗如何?”
黄香一脸茫然,马上追问道:“何谓回环诗?”
余下看向黄香,马上介绍道:“回环诗,也叫‘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中原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虽说并无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但也不失为中原人的才气之一。”
赵香云也问道:“回环诗有几种形式?我素闻这诗歌可分为绝句与律诗的。”
武连介绍道:“回文诗有许多种形式比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通体回文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新诗。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内完成回复,每句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互为回文。双句回文是指下一句为上一句的回读。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诗词本身完成一个回复,即后半篇是前半篇的回复。环复回文是指先连续至尾,再从尾连续至开头。”
黄香痴迷之际,随即追问道:“这回环诗可有什么历史么?何人作出第一首回环诗?”
余下当仁不让道:“苏伯玉妻,大汉诗女。传说苏伯玉曾官游蜀地,久而不归。他的妻子居住在长安,作《盘中诗》以寄,倾诉思念之情。《盘中诗》便是最早的回文。《盘中诗》是一首杂体诗,载于《玉台新咏》。旧说写于盘中,屈曲成文,故称‘盘中体’。全诗二十七韵,四十九句,主要为三字句,也有部分七字句。它的读法,末句有所提示。由‘当从中央周四角’推测,盘很可能是方盘,诗在盘中由中央回旋及于四角,虽然近于文字游戏,倒也无害于诗的完美。”
赵香云迫不及待,马上追问:“这苏伯玉妻给我们姑娘家长脸了,我倒是很想知道她作的诗说些什么。”
余下挠了挠后脑勺,尴尬一笑:“这《盘中诗》我只是听说过,偏偏就记不得原文。真是抱歉万分!”
武连曾听阿长提到过,故而记忆犹新,总算此时派上用场了,心里喜乐无比,得意洋洋之际微微一笑:“我知道,我来吟诵一番,试一试,见笑,见笑。”说话间,叹道:
山树高,鸟啼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抒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山有日,还无期。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安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王。高者山,下者谷。姓者苏,字伯玉。人才多,知谋足。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情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百科。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余下见众人刮目相看,就尴尬一笑:“听说,此诗传到苏伯眼前后,自此不再游山玩水,便一心一意与自家夫人情好日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