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帝早就感觉卫所制度有些不对劲。
表面上来看,卫所制度确实挺厉害。
在大明只有五千多万百姓的时候,卫所制让大明拥有了近两百万军士,而且不需要朝廷单独供养。
但是,吃空饷、役兵为奴的现象也确实存在,而且屡禁不止。
像之前那个被砍了脑袋的灵山卫指挥使项飞,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反面案例。
类似的情况,几乎是越靠近边境就越稀少,越靠近江南就越多。
这种情况跟江南士绅无关。
因为边境的卫所主要是负责打仗,千户、百户们还需要依靠卫所里的军士去打仗,即便大都督府不去清查,千户和百户等各级军官也要防着军士们在背后捅刀子。
而越靠近江南的卫所,就越偏于垦屯耕种,被抽调去打仗的机率也就越小,军官们的胆子就越大。
除此以外,卫所军士的成分也相当复杂。
有以前自己来投军的百姓,有后来招募的良家子,也有投降的元军和蒙古人,也有被发配去充军的罪犯。
自己制军之后成为军户的百姓,后来通过招募成为军户的良家子,在军队里混的时间长了,心里总会有一种高过普通百姓一等的“军爷”想法。
投降的元军和蒙古人,以及被发配去充军的罪犯,又总感觉自己是低人一等的贼配军。
而且这些人当中有的心向大明,有的人表面心向大明,实际上却还在怀念胡元,偏偏又都抱着“当兵吃皇粮,给皇帝卖命”的想法。
朱皇帝倒是没感觉“当兵吃皇粮,给皇帝卖命”这种想法有哪里不对。
但是“军爷”和“贼配军”两种思想却是大大的不对劲。
军爷?
胡元的军队也是军爷。
但是胡元的军队被大明的军队打成狗。
身为一个要饭的和尚出身的皇帝,朱皇帝本能地感觉军爷这种想法不对劲。
倘若咱老朱不是皇帝,是不是见到大明的军士也得喊声军爷?是不是被“军爷”们打骂欺侮了也只能忍气吞声?
咱老朱不愿意,难道普通百姓就愿意?
至于说“贼配军”,那就更是大大的不对劲了。
大宋时期的军队也自认是贼配军。
然后,大宋的军队就被辽国打,被西夏打,被金国打,被蒙古打。
而想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明军,却能按着胡元的军队打。
哪怕是“天下奇男子”王保保,大多数时候也是被徐达按在地上摩擦。
所以,“贼配军”这个思想肯定也是有问题的。
那么问题来了。
虽然早就已经察觉到卫所制度有其不足,但是朱皇帝一时半会儿的却找不到解决办法。
废除卫所的耕种作用,让卫所军士专门负责打仗?
大明的财政根本承担不起两百万军队的供给。
如果非要勉强承担起两百万军队的供给问题,国库里就抽不出钱来去搞其他的。
比如说河道疏浚、道路修整、城池建设。
更别说连续经历宋元更替、元明更替战火,整个天下都大伤元气,朝廷还要给百姓解决种子、耕牛、农具等乱七八糟的问题从而完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过程。
所以,哪怕早就看到了卫所制度的不足之处,朱皇帝也不敢轻易去改动。
唯一的念想就是等等,再等等,等彻底干掉胡元这个威胁之后再去研究卫所制度的问题。
直到亲眼见识过宁阳千户所。
宁阳千户所里的军士没有“军爷”,也没有“贼配军”。
宁阳千户所里的军士会帮着宁阳县的百姓去收麦子、挑水。
宁阳县的百姓也会高看宁阳千户所的军士一眼。
他们不会像其他地方的百姓一样躲着军士们走,反而总想往前凑,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往往会想着千户所里的军士。
有时候朱皇帝都感觉庆幸,庆幸当初脑袋一热,把宁阳千户所划归到驸马府管辖。
虽然那个狗东西一直给千户所的军士们灌输“忠于大明、忠于百姓”之类的想法,只字不提“忠于皇帝”,但是忠于大明和忠于皇帝有什么区别?
虽然那个狗东西一直给千户所的军士们灌输“为百姓服务”、“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大明军队是大明百姓的子弟兵”等想法,但是百姓好了,大明才能好,大明好了,咱这个当皇帝的才能好,这也没什么不对。
亲眼见识过宁阳千户所的徐达和常遇春都曾感叹,相比于金兀术说的那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觉得可能还是“撼岳家军”更容易一些。
毕竟岳家军打光了也就打光了。
而宁阳千户所根本没办法彻底打光。
说白了,想要杀光宁阳千户所的兵容易,但是根本没办法彻底灭掉宁阳千户所。
如果把宁阳县变成战场,无论谁跟宁阳千户所打对攻,都必须执行彻彻底底的屠城、屠村,把所有人都一个不留地全杀掉。
否则的话,宁阳千户所就会拥有近乎无穷无尽的兵源补充。
哪怕只留下几个活口,宁阳千户所都有可能再次死灰复燃。
朱皇帝还记得徐达当时挠头皱眉的痛苦模样。
“麻雀战?”
“游击战?”
“根据地?”
“这他娘的,谁跟这支军队打谁头疼。”
当然,最最关键的还是,虽然这个千户所被划归驸马府,但是这支军队根本不属于驸马府。
然后,朱皇帝就特别眼馋宁阳千户所,恨不得把大明所有的卫所都按照宁阳千户所的模式改上一遍。
而唯一让朱皇帝放弃这个想法的,就是大明空荡荡的国库——宁阳千户所的军士无论是否进行垦屯,都拿着一份名为补贴的军饷。
不高,头三年的新兵蛋子们每天只有三文钱补贴,比那些来大明做苦力的蛮子们还要少一大半。
直到第四年开始,补贴才会从三文钱变成二十文钱,仅仅只是比蛮子苦力的工钱高一倍。
但是,宁阳千户所才多少人?
整个大明的军队有多少人?
当一千一百一十二这个人数放大到接近两百万,哪怕只是每天三文钱的补贴,就会变成六千贯,一年下来就要两百多万贯。
而且宁阳千所户军士的衣食住行也都是由宁阳县库支付,当大明军队所有军士的衣食住行也都都由国库承担……
朱皇帝再一次感觉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