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叹到:“唉,刘綎将军,最终还是中了那李永芳与努尔哈赤的奸计。”
百姓乙:“和另外的三路相比,刘綎的这一路的东路军,也算是尽力了。”
“他们的待遇最差,路程最长,任务也难。”
“最重要的是,东路军大多数都是我们的南方士兵。”
“在那冰天雪地里,棉衣不足,粮草断继,还有整个战役的作战计划被泄密,还是在孤军深入的情况下。”
“刘綎将军,还能取到整个萨尔浒战役的首胜,已经是相当的难道了。”
“虽说只是歼灭三千敌军的局部战斗的胜利,但也比其它三路北军强太多了。”
百姓丙回应道:“就是,特别是那南路军的李如怕,简直就是他们李家将门的耻辱,明明就有千古功名的机会,就摆在他的面前,他却白白给浪费了。”
“他李如怕真是太窝囊了,完全是在给李成梁和李如松丢脸。”
百姓丁言道:“这萨尔浒战役的失败,不仅仅是北军与南军之关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大明朝廷中的党派之争的延续所造成的。”
“有真正的才能者,不得被重用,却是一群坐在高堂上儒生文官,掌握大权。”
“那些,连真正的战场都没有上过的人,又有几个是真的有真才实学,懂得应对变化难测,稍纵即逝的战场情势的?”
.....
诸天万界大清时代。
民间:
人群中有人冷言道:“原来,超过6万的精锐人马,去伏击还到3万的明朝联军,也是‘以少胜多’的惊天大战啊!”
“真是大涨见识了!”
有人亦讥讽的回应道:“这不是很正常吗,这样记载与宣杨,又怎么能彰显得出,他们大清的太祖皇帝的英明神武?”
有人冷言的分析道:“大明的三路大军,都是被那谁,利用了三路大军不同的时间差,然后对每一路都是被集中兵力的偷袭或是伏击。”
“然而,再以绝对的人数优势,给击破的!”
“这战场萨尔浒战役,确实是一场打得不错的战役。”
“但是,他们如此的歪曲事实与夸大,真让人觉得可耻,这哪像是一个天朝大国,该有的作派与气量?”
接着,在人群之中,在这个时候,有人却是不屑的说道:“历史,不都是胜利者写书的吗?”
“谁让他们是最后的胜出者,他们是真实的赢了这华夏中原的江山,你等在这些冷言的讥讽又有何用?”
“敢反吗?”
......
【为了准备这一次伏击,努尔哈赤调动了后金政权,所有能调动的后金军队与精锐,其中的八旗军,就来了六旗。】
【在《明史·刘綎传》,《明实录》,《满文老档》《满洲实录》,《清太祖实录》,《栅中日录》等史料中,皆有记载。】
【努尔哈赤任命大贝勒代善,为此次伏击战的主将,并让其亲率领正红,镶红两旗主力,埋伏在阿布达里冈的隘口正面,负责正面冲击明军的前军阵型。】
【而大贝勒代善埋伏的位置,是整个伏击圈的核心,是直接扼守明军必经之路。】
【在明书史料中记载道:“大贝勒代善,以有心对无心,以连战连捷之军对疲惫不堪之军,以以逸待劳,用数万人马对一万五千,岂有不胜之理?”】
【四贝勒皇太极奉命,率领正白,镶白两旗精锐主力,在阿布达里冈山谷的西侧的山岗之上。】
【皇太极的作战任务,就是配合其它两军,对大明东路军从侧翼,以居高临下俯瞰山谷之势,发动突袭。】
【二贝勒阿敏与三贝勒莽古尔泰,分别率领正蓝与镶蓝两旗的精锐主力,埋伏在阿布达里冈山谷的南侧。】
【并且负责,在战斗爆发后,截断明军退路与实施包抄,完成最后的合围。】
.....
【阿布达里冈,是长白山余脉延伸地带,地势陡峭,其主峰高达数百米(海拔800米)。】
【主峰两侧的山间,隘路狭窄,都是森林茂密,易守难攻之地。】
【当刘綎率领大明东路军,轻装急行军时,那连绵蜿蜒,宛如一条长蛇在雪地里急行的队伍,早就被埋伏在四周,以及山顶上的后金兵所发现。】
【万历四十七年(1619)3月4日辰时(7至9时),在刘綎率领大明东路军,到达阿布达里冈主峰南侧的瓦尔喀什山前隘口时。】
【辰时三刻,埋伏多时的后金大贝勒代善,见明军已至伏击圈核心,当即拔剑高呼:“今日破此阵,扬我八旗之威!”】
【顿时,后金军的正红,镶红骑兵,从隘口左右两侧杀出。】
【据《满文老档·太祖卷十》的记载所述:“大贝勒代善率正红,镶红两旗铁骑,乘明兵半入隘口,未及列阵,自正面驰突而入,刀斧齐下,明兵前队立溃。”】
【前军异动,后金伏兵杀出之时,刘綎立即就知到自己中计了,而那假信使,此时也已不知所踪。】
【刘綎立即下令:“先锋前队的步兵结方阵固守,火枪手速以火器御敌。”】
【然而,隘路狭窄,明军前后挤撞,士兵结阵一时难以成型。】
【而,代善麾下的骁将扬古利,趁时明军方阵未成之时,想要趁机冲破明军先锋前军。】
【想不与大明先锋前军进行緾斗,而是率领本部百骑冲破前队,欲要直扑大明中军。】
【此时是身为前队先锋主将之一的刘招孙,见状立即纵马迎上,挺枪出击,阻拦扬古利的冲杀。】
【刘招孙是刘綎养子,其作战勇猛,被任为先锋,在《明实录·万历四十七年三月》记中:“招孙骁勇,持枪跃马,连毙后金骑七人。”】
【然而,扬古利见被明将刘招孙拦下自己,立即招呼所有本部骑兵,对刘招孙进行围攻。】
【最终,刘招孙因寡不敌众,被扬古利借机斩于马下。】
【刘招孙为明军东路军,首战阵亡之将,其部众见主将战死,顿时陷入混乱,代善率领大军趁势掩杀,明军正面防线顿时裂痕,陷入混战之中。】
......
【西侧山岗上的皇太极,望见代善得手与明军前队冲杀在一起,即挥旗传令:“乘其乱,速击其胁!”】
【在皇太极的一声令下,后金军的正白与镶白两旗精锐重甲骑兵,立即沿着山坡,扬起马蹄,从慢到快,顺势展开冲锋,冲杀而下。】
【在《满洲实录·卷五》的记载中,提到:“四贝勒皇太极领正白,镶白两旗,自西岗疾驰而下,马蹄践雪,声若雷霆。”】
【皇太极以重甲骑兵为先导,沿陡坡直冲明军侧翼,想要将明军拦腰砍断。】
【明军负责侧翼防御的是大明东路军副将,大明游击将军乔一琦。】
【乔一琦见状,立即率领浙江步兵,进行结阵抵抗,并下令所有能马上开火的火炮,立即进行炮击。】
【此时的浙江步兵,虽然已经不是大明王朝,大名顶顶的戚家军,但训练的方式,都有戚家军的战法与影子存在。】
【在《明史·乔一琦传》中记载道:“一琦居左,见后金骑至,令麾下施佛郎机炮,毙十数人。”】
【然而,后金骑兵的冲锋已经起势,一轮火炮的轰击,并不能阻拦顺着山坡冲下的骑兵冲锋。】
【同时,已经完全展开冲锋的后金骑兵,也不可能让明军再发出第二轮炮击。】
【随后,乔一琦挺刀驾马,立于明军阵前,高呼:“接敌,迎战,杀贼~!”】
【然,,金骑兵如潮水般涌至,乔一琦部立即被后金骑兵的冲锋分割成数段。】
【在绝对人数有优势之下,纵然乔一琦勇猛异常,乔一琦的亲卫与浙江步兵,更是拼死相斗,也难以阻挡成千上万的骑兵冲锋】
【乔一琦部的阵型虽被冲锋,但是浙江精锐步兵之间的战斗,往往都是没有退路可言的。】
【一阵冲杀下来,后金步兵难以阻挡。】
【虽说,后金骑兵的冲锋如排山倒海之势一样,但浙江精锐步兵,也没有负了他们的盛名。】
【而身为主将的乔一琦,更是力战冲杀,连连斩杀十数人,纵是身被数创,犹大呼杀贼。】
【而乔一琦的亲卫,更是拼死相护,阻挡后金骑兵的冲杀,与后金步兵的围攻。】
【乔一琦在拼死激战之下,后金士兵却难以进行围杀,但后金士兵仍然是前继后勇的冲杀。】
【因为狼多肉少,更何况是一名大明将军。】
【最终,乔一琦被后金军,逼到山崖边,手中战刀,已杀至卷刃,所有亲卫均已战死。】
【见突围无望后,乔一琦高声大喝,斩飞冲下来的后金士兵的头颅,并逼退围攻而来的后金士兵后,向大明京城方向跪地叩首。】
【随后,乔一琦看着所有围拢而来的后金士兵冷言道:“我乃大明天朝之将,首级又怎能落入尔等,这种无德无义的蛮夷鞑子之手?】
【接着,大明东征伐贼之东路军副将,大明游击将军乔一琦,大笑数声之后,纵身投崖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