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是一阵尴尬,沉默良久后,理亏的心思慢慢被李承乾这种方式给抹平。
嘭!
拍案而起,一副盛怒龙颜道:“那也不能追到户部去要债,这算什么?传出去百姓还怎么看朝廷?”
张阿难站在一旁不敢说话。
对于李承乾的行为,他能理解。
十几万贯不是小数目。
但对于李世民的怒火,他也能理解。
有什么事可以说,但也不能直接堵人家衙门门口不是。
传出去确实不好听。
李世民随即将视线看向了张阿难,问道:“你说,现在该怎么处理?”
额......
被提问的张阿难表现了一副为难的表情。
“陛下,太子殿下这也是事出有因,要不还是把银钱给了他?”
闻言,李世民瞬间皱眉:“国库什么情况你难道不知道吗?”
这一句话直接把张阿难噎住了。
想想国库那点银钱,张阿难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李世民叹息一声,想到自己的内帑和国库的情况,他也是无奈:“朕也不是不给他银钱,可他身为太子,不缺这点银钱,不是吗?”
额......
很有道理的样子,张阿难突然觉得太子殿下确实不缺这点银钱。
想到下面人上报李承乾收益,张阿难都觉得太子殿下简直富可敌国了。
大唐钱庄都一百多家,大唐会所也是有几十家。
还有南崖工业园的货物已经遍布大唐的每个角落,甚至还有不少西域胡商高价抢购。
长安城还有不夜城。
张阿难都觉得,他每呼吸一下,太子殿下都在赚钱。
未来还有一个投了几百万贯的赌城。
都不敢想象那个赌城能赚多少钱。
就在张阿难内心感慨的时候,李世民似乎做了一个决定道:“算了,随他去吧。”
嗯?
张阿难不敢置信的看向李世民,这就不管了?
户部。
李承乾让王泉给他端来了茶水,就这么跟户部一众官员大眼瞪小眼。
弄的户部官员都没有心思干活了。
看的戴胄也是有些发慌,已经一个时辰了,陛下早该得到消息了吧?
怎么还不派人过来?
又过去一个时辰。
李承乾带着都打哈欠了。
倒不是因为十几万贯,他在这里耗着。
而是因为户部开了这个口子,未来谁还把他这个太子放在眼里,底下的生意怎么做?
那些国公到时候一个个去大唐钱庄借了银钱,知道户部不还,岂不是也可以不还银钱了?
把大唐钱庄当提款机?
绝对不允许。
戴胄实在熬不下去了,上前到李承乾面前道:“太子殿下,如今户部是真拿不出银钱来,要不过段时日?”
不是拿不出来,而是没有李世民的圣旨,他不敢私自给李承乾。
十几万贯,赔上这条老命也赔不起。
过段时日,也是因为最近实在忙得不可开交,过了这段风头,他们也能不耽误事不是。
李承乾翻了一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你当孤是三岁孩子吗?过段时日你们忙完了,孤去哪找人?”
“再说了,十几万贯放在大唐钱庄,每日都能够有利息,孤问你们要这钱不算利息都不错了。”
“就一句话,要么给钱,要么今日......哦,不,只要不给钱,未来这些日子,大家都别回去了,孤陪你们在户部一直坐着。”
“什么时候有钱,孤什么时候离开。”
“这......”戴胄傻眼了。
什么意思?
还不让回家了呗?
吃瘪的戴胄走回了自己办公的地方,哪还有什么心思办公。
底下的官员找过来道:“戴尚书,要不还是去请示一下陛下吧?”
这话给戴胄给说笑了。
请示?
自己都已经派人去太极宫了,如今陛下都没有动作,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陛下是不想给钱,又不能把太子殿下逼得太紧。
坏人全由他来做。
呼呼喘了口气。
戴胄想了想,坐回了案牍后开始书写起来。
他想走是不可能的,东宫侍卫就在门外守着,那么只能求助了。
写好一封信,交给面前的官员道:“你现在把信送去三省,请他们去跟陛下汇报。”
“好好好。”接过信的官员,从侧门离开了。
东宫的侍卫们接到的命令是不允许戴胄这个主官离开,其余的官员该忙什么就忙什么,也没有也没有一定要堵在户部的道理。
不违反户部正常运作。
天渐渐来到了黄昏。
冬日的夕阳落下,温度骤降。
李承乾直接让王泉升起了火炉。
而太极宫这边,李世民也是不厌其烦,听着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的唠叨。
还好魏征不在。
要是魏征在的话,恐怕李世民真的要被烦死了。
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魏征,李世民也不用干其余的事情了。
“陛下,太子殿下如此守着户部也不是事啊。”
“如今户部要是没有银钱,要不好好跟太子殿下说一番,等下面赋税交上来就给他也行啊。”
“没错,太子殿下如此胡闹下去,坊间百姓又该如何想?”
。。。。。。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阴沉着脸看着面前的一众人,没好气的对张阿难发令道:“去,把那逆子给朕喊来。”
“喏。”张阿难立马去了。
知道如今的陛下是真动怒了。
半个时辰后。
李承乾继续让人守着户部,不能让戴胄离开,便慢悠悠的来到了甘露殿。
看见你大大小小的官员十数个,阵仗还不小。
“儿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带着锋利的眼神盯向李承乾道:“听说你带人堵在了户部?”
问这话的时候,就好像他刚知道这件事一般。
翻了一个白眼,李承乾早知道有人通知李世民了,现在才把自己喊来,这能沉得住气。
“父皇,户部欠了儿臣一笔银钱,已经几个月没给了,儿臣去要钱,不去户部,那要去哪?京兆尹衙门还是大理寺?”
额......
一番话,李世民也被噎住了。
去京兆尹和大理寺告六部之一的户部,这不把事情闹得更大了?
普通百姓或许只能走这条路子。
李承乾是太子,三省六部想去就去,当然不需要去衙门。
见李世民和大臣们都面面相觑着不说话,李承乾再次开口道:“要不儿臣去敲击登闻鼓也行。”
登闻鼓都说是设于高宗时期,其实不然。
早在周朝就有这个制度,唐太宗李世民延续了这一制度,主要是想让百姓也有告上天听的机会。
只不过敲击登闻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除非有莫大的冤情,不然一般人还真不敢去敲击登闻鼓。
李世民气的脸都绿了,还要去敲登闻鼓,这对于他李世民来说就是耻辱。
登闻鼓响,寓意着必有官员要遭殃。
有时候甚至涉及了百名官员,最轻的也是贬官,最重的是腰斩、车裂。
“逆子......”
不等李世民怒骂出声,李承乾便道:“父皇,公归公私归私,儿臣孝敬您和母后的银钱可从来不会少,但是朝廷是朝廷,儿臣赚的钱不是朝廷的,朝廷的银钱也不是李家的,而是天下百姓的。所以户部扣着儿臣的钱不给,那就是犯了大唐律法,不能因为是户部,就可以不遵守大唐律法吧?”
额.......
刚才还指责李承乾的官员,纷纷低下了脑袋。
谁敢说大唐律的不是?
那不是找死?
房玄龄却站出来做和事佬道:“太子殿下,并不是户部欠债不还,而是如今是年关,户部也忙得很,这债能不能往后延一延?”
“年关将近,赋税事关来年整个朝廷的运作,这事马虎不得啊。”
“嗯,邢国公说的不错。”李承乾拱手道。
大家以为李承乾听过进去了,都松了口气,就连李世民也是呼出一口气。
不料李承乾继续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要是朝廷还不起,那么只能以物抵债了。”
“朝廷应该也有不少值钱的东西,孤可以勉强接受。”
“啊?”众人惊讶一声。
李世民忽然有种不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