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马千日,用牛马一时。
朱允熥时不时便会出宫去看看热闹吃吃瓜,但很多时候,他更多的时间其实都用在了培养徐妙锦这头……啊呸,这个好员工上了去了——近现代才出现的变量数学等各种概念,物理学的各种概念和运行规律、公式、计算方法等等。
虽然还来不及涉及更深奥的内容。
但以徐妙锦现在掌握的知识,让她负责主编一份简单基础的应用性教材,再把这些东西教给更多的人……完全是够用了的。
「嗯……对大明皇朝的基础教育动手……」
「看起来似乎不像土地改革、赋税改制一样会直接触碰到官员士绅阶层的根本利益,可实际上,这其实也是在打他们这群人在思想教育上的垄断!」
「一旦这个政策要公布出去……」
「这群人的阻碍和反抗,同样会格外激烈!」
「现在既然已经在着手筹备土地改革、赋税改制的事情。反正都会引起同一个麻烦,办一件也是办,办两件也是办,最好能赶在一起办了,反倒省事儿!」
朱允熥看着自己面前这张纸上写着的诸多字眼,心中暗暗思忖了一番,而后站起身来道:“我们去醉月楼。”
既是出去休息散散心,同时也是办最正经的事情。
见朱允熥总算愿意休息休息,马三宝心里当然开心,立时喜上眉梢,道:“哎!奴婢这就去替陛下传旨,给陛下安排。”
顿了顿,马三宝似是突然顾虑到了什么。
有些迟疑地微蹙起眉头,向朱允熥确认道:“陛下方才说这次去醉月楼……要奴婢陪着?可徐三姑娘那边儿……去岁奴婢替陛下向天下百姓公布无烟煤的时候,她曾远远见过奴婢,奴婢陪着比下去是不是不太妥当?”
他有些不太明白,毕竟素来陪朱允熥出宫的都是赵峰。
朱允熥脸上露出一个淡笑:“你没听错,这次你也可以一起,朕现在有事儿安排给那丫头做,不打算和他捉迷藏了。”
「有事儿?」
马三宝心里嘀咕了一下,想不通自家雄才伟略的主子有啥事儿还用得到一个小丫头的。
不过朱允熥话说得明白。
他知道自家主子没有要继续隐藏身份的意思,便也不再迟疑,只低头恭敬应了一声:“是,陛下。”
说罢,便先出了乾清宫去,将事情一一妥帖吩咐安排好。
马三宝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
朱允熥这边刚在宫女的侍奉下换了一身常服,作他出惯用的民间富贵公子哥打扮,车马便都全然安排好了。
朱允熥便和赵峰、马三宝三人一同出宫。
来到了醉月楼。
“今日的醉月楼倒是挺冷清的。”朱允熥手里捏着一把折扇,顺着酒楼里的台阶缓缓拾级而上,漫不经心地吐槽道。
赵峰应声耐心地解释道:“公子常日来都是朝廷一旬一次的报纸发售的时间,达官贵人也好、平民百姓也罢,都抢着来这里听报看热闹、议论最新的时事、乐子,今日是突发兴起而来,看起来便冷清许多了。”
另一边的马三宝则接着道:“虽比不得报纸发售那时候,可相比于从前,却是热闹了不少呢!公子您看大堂里的食客,其中都有穿了粗布麻衣的寻常百姓……”
“大明皇朝在当今圣上的治下,日子可是一日比一日过得好,有盼头!连一些寻常百姓,手头上都能有些许富余,来这儿体验一番,嘿嘿嘿……”
听到这话,朱允熥往下面的大堂扫视了一眼,还真看到了有三两桌客人,身上穿的果真是粗布麻衣,或是三五好友,或是一家几口,桌上点的是这家酒楼最便宜的小菜。
菜也点的少,全然不够桌上几个人吃的,可围坐在桌边的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说白了,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是承担不起这醉月楼消费的人,偶尔一次新奇体验罢了。
但……这是好事儿。
朱允熥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开心的笑意:“今日他们省吃俭用才够勉强来这里,几个人分吃上一碟最便宜的小菜,已经算是比从前要好上不少了,明日,或许他们便能多点上两碟子,更或者……平民百姓对这样的事情都能习以为常……”
“一日一日,总能越来越好的。”
说起这些话,朱允熥心里也愉快,莫名便有种欣欣向荣的感觉,也让他的不由勾起一些略显久远的记忆。
后世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那段时间,总让人觉得一年一变,年年都比之前要好许多,家家日子越来越好……
如今这画面还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不得不说。
他是真的由衷的开心的。
成为这大明的皇帝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朱允熥也早已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君父」这个身份:这是他的子民,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越过越好——没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看到朱允熥脸上那少见的灿烂笑容,赵峰心中微微一动,有些眼热,也有些感慨:「旁人都爱说陛下任性荒诞,可陛下心里是真的装着天下百姓在的!」
与此同时,他忍不住偷偷瞥了一眼和自己并排而行的马三宝,暗暗腹诽了一句:「不愧是陛下身边的头号红人儿啊,真特么会找机会进步!」
马三宝感受到了赵峰目光里的些许异样。
倒是没有太在意什么,反而有些无奈地苦笑了一下——其实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压根儿也没想过什么进步不进步的事儿,不过是心疼自家主子日理万机、劳心劳力,想让自家主子开心开心罢了。
不过他也无意解释什么。
旋即便释然摇头,认真且恭敬地跟在朱允熥身后往上前行。
说话间。
三人也轻车熟路地来到了他们惯常用的包间。
朱允熥脸上还带着刚刚的笑意,慢悠悠的坐下来喝了口茶,带着些许急切地问道:“差人去了净月庵吧?”
他的确是着急的——他想留住大明这幅欣欣向荣的图景,更不希望这只是一时,而是世世代代,所以他急。
马三宝道:“是,陛下,估摸着这会儿人都已经到京郊了。”
……
应天京郊,净月庵。
“叩叩叩……”地处山林之间,平日不常有人来访的庵门难得响起了一阵叩门的声音。
一名四五十岁左右年纪的比丘尼缓缓走到门口,打开了庵门,她上下打量了一眼门口一面白无须的年轻人,脸上带着疑惑,同时还有些许警惕之意,迟疑片刻,她才单手立掌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不知施主有何贵干?”
门口乔装打扮成寻常小厮模样的小太监躬身行了个礼,道:“不知这位可是庵中住持清宁师太?”
比丘尼应声道:“正是贫尼。”
小太监脸色一喜,立刻道明来意:“不知「余缈」姑娘可在庵中?在下受人之托来给姑娘传个口信儿。”
清宁师太却是微微低头一礼,道:“或许施主这便是没有缘分了,小丫头贪玩儿来这庵中住了几日,前两天回家去了。”
小太监有些意外,微微一怔。
不过他并不知道自己所寻的这个「余缈」的真实身份,当下立刻追问道:“可否冒昧问一句,余姑娘家住何方?”他只知道自己的任务是把人给约出来。
但清宁师太双手合十,眉眼微垂:“恕贫尼无可奉告。”
上面让客客气气的,对方让这么说,小太监也只得讪讪双手合十,礼貌性回了个佛礼:“这……倒是不巧了,多谢师太告知,既如此,那在下便只能告辞了。”
“施主请便。”清宁师太平静地道。
待小太监的脚步稍稍走远,她才紧蹙着眉头,一脸担心地抬起头来,看着小太监有些模糊的背影,长叹了一口气。
她低声呢喃道:“面白无须,身带些许异味,虽作的是小厮打扮……但他却是个太监,是宫里出来的人。”
清宁师太很是敏锐。
见到对方的第一眼便通过些许细节确定了对方的身份,也正是因为确定了对方的身份,所以她才会心生警惕,才会说些「贪玩住几日」这样的话替徐妙锦遮掩。
“妙锦丫头,莫非你任性离家的事情……”
“连宫里那位陛下都已经知道了?”
“若是宫里的陛下什么都知道了,你这可是叫欺君之罪呀!”
清宁师太越呢喃思忖着,眉头便拧得愈发紧了起来,徐妙锦算是她看着长大的姑娘了,今日这小太监突如其来的拜访……让她也不得不慌了神。
只是她转念一想。
又觉得这里头透着些许怪异:「如果说是宫里那位知道了此事,又何必让一个小太监乔装打扮成小厮来此?直接一道宣召或是降罪的圣旨传来不也就是了么?古怪,这事儿十分古怪。」
她沉吟思索了好一会儿。
愣是想不明白到底为甚会这么古怪,只能暂且撇开这些思绪,若有所思地道:“也好在你刚好被辉祖带回去了……事情倒也不一定无法转圜。”
想到这里。
清宁师太连庵门都没关上,便匆匆转身朝里走去,将自己方才遭遇的事情言简意赅地写了一封信,寻了一个年轻的比丘尼吩咐道:“快,把这信送到魏国公府去。”
……
“回家去了!?”
正在醉月楼喝着茶、听着外面台上老者说书,对这个消息却是大为意外,完全没有料到。
小太监如实回报道:“回陛下的话,净月庵的清宁师太亲口说的,说是余缈姑娘前两天回家去了。”
朱允熥若有所思地蹙了蹙眉。
小太监不明所以,他还能不知道么?
徐妙锦这小丫头离家出走都多久了,一天到晚生怕一不小心被家里人给逮回去、不得不被送到宫里来给自己这个「荒唐任性的昏君」当嫔妃。
这么长时间都坚持下来了,会自己跑回家去?
再说了,自己和徐妙锦既算是朋友一场、也算是师徒一场的,就算这丫头回去,多少也一定会给自己秦淮河畔那间大宅子那边送个信儿,递个话什么的,绝不会一声不吭才是。
想到这里,他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马三宝道:“徐辉祖如今是不是也在京中?”
马三宝思索了片刻,立刻应声道:“回陛下的话,上个月锦衣卫有消息说北元降将阿鲁帖木儿、乃儿不花别有所图,陛下便在不久之前让魏国公将其抓捕,押解进京,前几日刚到的,这会儿魏国公人还在国公府呢。”
朱允熥有些无奈地轻笑了一下:“这不对头了嘛,这小丫头怕是被徐辉祖逮回家去了。”
马三宝点了点头道:“怕是如此,这还真是赶不巧了,要不奴婢去国公府走一趟,把许三姑娘请来?”
朱允熥摆了摆手:“罢了,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回宫去吧,你去徐辉祖府上传旨,直接让她带着他的好妹子进宫来见朕便是了。这醉月楼里老是在说《射雕》的内容,朕来来回回都听了三遍了。”
说起来,受众最多的,终归还是最通俗易懂、扣人心弦的剧情小说,所以大堂里的客人也都爱反复让说书先生讲,朱允熥也是有些无奈。不过这也的确证明朱允熥在上面加连载小说的操作的确具有巨大的宣传效果。
马三宝呵呵一笑,夸赞道:“这还不是亏了陛下您文采斐然、才思敏捷嘛,随意说点什么,再让人替您润色润色,便足以令天下百姓津津乐道了。”
“就你喜欢嘴贫。”朱允熥淡笑着吐槽了一句,随后缓缓站起身来道:“回宫去吧。”
马三宝嘿嘿一笑,转头看向另一边的赵峰,微微点头致意,一副操碎了心的样子叮嘱道:“咱家还得去魏国公府传旨,赵大人便劳烦小心护陛下回宫去吧。”
赵峰道:“公公放心,此乃下官分内之事尔。”
三人这才一起出了醉月楼,朱允熥坐车马朝皇宫的方向而去,马三宝则转头去了魏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