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小人在西进院那边,腾两小跨院出来,先把两位姑娘给安置喽?”
曹国公崇礼堂二楼,窗户推开,恰好能看见对面皇城的角楼。
听了管家李全的话,换了便服的李景隆并未第一时间出声,而是把窗户开得大了些,使得他能更好的眺望皇城的美景。
位于李府街的曹国公府,其实一开始的形制,就是按照王爵的形制建造的。
除了没有全部覆盖绿色的琉璃瓦外,其规模和构造,与那些就藩各行省的皇子藩王们没什么不同。
宅邸三进五路,中间一路是主人所居,东边是李景隆的弟弟们,西侧则为花园。
而在这个府邸的外围,还有加盖的马号,厨房,小人房,武士房。
西侧花园之中还有个小门,连通旁边的民宅。
成片的民宅之中,居住着李家的亲兵武士还有他们的家眷。
作为主人,李景隆其实并不喜欢住在中央,而是喜欢在西侧。
他的崇礼堂就在花园的后身,推开窗即可望见皇城,还有连通玄武湖乃至秦淮河的皇城护城河,以及一道道汉白玉所做的金水桥。
正值初春,天色虽微暖。但护城河之中,已经是波纹荡漾。
经过了冬天风雪洗礼的紫禁城,那红墙金瓦也越发的好看。
“老爷!”
李全以为李景隆没听见,又呼唤一声,“小人这么安排,行吗?”
“别在西侧了!”
李景隆依旧看着皇城的角楼,低声开口。
西边,在这座宅邸的形制当中,属于最不好的方向。
紧挨着花园子这边,就是成排的下人房,仓库等。
“就在中进院,后绣楼那边寻两个大点的院子!”
李景隆继续道,“去工部说一声,派些匠人过来休整一下,从库房里挑些好摆设送过去!”
李全面露惊讶,但没吱声。
“平日他们的吃穿用度,就按照弟弟们规矩。”
李景隆又道,“首饰衣裳料子,尽可能往好里给!”
“还有!”
说着,他看看李全,“每人给四个丫头,两个老妈子!记着....必须是咱家的家生子!”
“小人明白!”
李全忙点头,说到此处,他却显得有些为难,“不过,这事您是不是先跟夫人商量一下...”
“夫人也会如此安排的!”
李景隆打断他,“另准备两份厚礼,一份送到高丽,一份送到广东!”
闻言,李全暗中咋舌。
心中暗道,“这是真当成妾来对待了!”
他犹豫片刻,“其实当年,家里也安置过宫里赐予的女子!”
“我怎么不知道?”李景隆奇道。
“那时候还没您!”李全笑道,“老王爷和夫人成婚半年,肚子没动静,当时宫里就赐了两个女子过来!哦,当时皇上还没称帝!”
“人呢?”李景隆眨眼。
“死了!”
李全摊手,“老王爷出去打仗,那俩宫女估计是想王爷想的,茶不思饭不想的,死了...”
“噗!”
李景隆噗嗤一笑,从胸口摘下挂着的念珠,在手中轻轻的把玩着。
估计那俩宫女的死,就是他母亲毕氏的手笔。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
以前死俩宫女,宫里不会追究。可现在老朱赏他的这两个女人,他不但不能让他们死喽,还要必须善待着。
至于防.....?
李景隆认为倒也不必太过于执念于这两个女人,需不需要防。
以老朱的手段,想在他家里安插眼线,根本不用如此大动干戈。
就这时,管家李全的儿子,曹国公的二管家李二的身子比腿,先迈步进屋。
站在门口,“老爷,有客到!”
“谁呀?”
李景隆微感意外,这些日子他都不在家,一直在庄子上,今日刚回家就有客上门?
“东平侯韩勋!”
这个人,李景隆似乎都有些忘了。
曾经少年时的玩伴,形影不离。
但这些年却渐行渐远......
“他回京了?”
李景隆想想,“请到这儿...不,内堂说话!”
~~
内堂,在曹国公中路二进院,正房的侧面,用来招待一些身份重要的客人。
春已来,丫鬟下人们已把冬日的缎子面门帘,换成了珠帘。
隔着帘子,李景隆就能看见里面端坐着的,熟悉的面孔。
“李子!”
韩勋看起来比几年前更加成熟,颔下也留了整齐的胡须,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的皮肤呈一种健康粗犷的小麦色。
见李景隆进来,韩勋起身大笑,“可算见着你了?”
“你什么时候回京的?”
李景隆上前,抱着韩勋的肩膀,笑道,“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回来四五天了!”
韩勋反手挽着李景隆的胳膊,“早就想来见你,可听说你夫人病了,你这整日都在城外的庄子陪着,我又不好上门打扰!”
“你还客气上了!”
李景隆又上下看看韩勋,“这次回京,是高升了吧?”
“算是吧!”
韩勋脸上露出几分笑容,“飞熊卫指挥使兼守卫侍卫亲军指挥使。”
“哦!”
李景隆颇为意外,笑道,“恭喜了!”
飞熊卫和守卫侍卫亲军,同属于皇帝的上十二卫,既不归兵部也不归五军都督府,而是直接听命于皇帝,乃是皇帝的侍卫亲军,位置等同于锦衣卫。
尤其是后者,负责守备宫城皇城,可谓是天子心腹。
如今掌管皇城安危的有三人,曹泰是皇城侍卫亲军指挥使,负责皇城的门禁以及巡查。
这个差事,以前是李景隆的。
另有武定侯郭英总揽皇城诸卫,主管护驾侍卫亲军。这支卫军在朱元璋登基之前,叫带刀舍人。全是由军中最精锐的士卒组成,极其强悍。
而魏国公徐允恭则是管着直接守卫紫禁城的宫禁侍卫亲军。
东平侯韩勋,其父先隶属于徐达,而后隶属于李景隆之父李文忠。论在军中的威望和根基,不能和武定侯郭英那样的淮西老军侯相比。
而韩勋又是少年袭爵,在朝中更谈不上什么人脉。又不像曹泰那样,自小得到太子朱标的格外看重。
但近几年来,却是军中闻名的后起之秀,先是跟着郭英在辽东练兵,而后赶赴大宁,现在又被调回京师,担任天子宿卫,足见前程远大。
韩勋的突然到来,也让李景隆心中一直存在的心病,浮现出来。
他倒是不顾忌韩勋这个人!
人.....在成长的过程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其中最无法避免的,就是被人摆一道。而一个成熟的人,必须要学会笑着应对所谓的背叛,甚至在某些时候装糊涂。
直接反目成仇,那是最低级最没脑子的表现。
李景隆的心病,乃是上十二卫。
别看无论是山东还是西北,都有他李家的古旧门人,都有他李景隆的关系网。
可是上十二卫的武官,都是老朱亲自挑选,乃至审查的。
对于朱家,绝对是忠心耿耿。
每卫实额兵员五千多人,尽管一直不满缺,可加起来就是快六万人。
这支武装力量若是不能拆散拆分,将会成为李景隆日后....从曹国公府跨越紫禁城金水河,短短路程之上,最大的最不可控制的障碍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