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陛下听说您这次剿匪受了些伤,特地让奴婢来看看”
慕容冲抬手道:“公公客气了,陛下洪福,那些刺客虽然伤到了我,却也是小伤。”
那太监听闻这话当即道:“陛下说了,若是国公方便今晚陛下特地为国公举办了庆功宴。”
慕容冲见状当即道:“望公公回禀陛下,臣一定来。”
那太监走时管家王五特地从怀里递出几张汇票,那时燕子坞特有的汇票相当于清代银票。
王五递汇票的动作很自然,指尖刚碰到太监的袖口,那太监原本要转身的脚步就顿住了。
他眼角的余光先扫到汇票上 “燕子坞” 三个字,瞳孔几不可察地缩了缩 —— 江南谁不知道,燕子坞的汇票通行南北,比官银还顶用。待看清汇票上的数额眼睛瞬间亮了。
“哎呀王管家,这可使不得!” 太监嘴上说着推辞,手却已经下意识地拢住袖口。
他脸上的笑容陡然真切了几分,原本板着的官腔也软了下来,“国公待下人这般体恤!”
王五笑盈盈地推了推他的手:“公公在宫里当差辛苦,这点心意,不过是让公公打壶好茶喝。”
傍晚:
慕容冲下了车驾被太监引着前往宴会地点,一路上除了侍卫宫女太监还真没有其他人,慕容冲不禁生疑:“此番是我的庆功宴,怎么不见其他大臣。”
太监笑眯眯的道:“国公见谅,之前襄阳淮南之战时陛下就下过圣旨,不允许铺张浪费,皇亲国戚世家大族宴会减少。所以这次规模并不大。”
原来如此。
慕容冲进入宫殿后,一个年轻人已经坐在那里。
那年轻人穿着月白锦袍,腰束玉带,发间簪着支碧玉簪,只是眼底藏着与十七岁年龄不符的沉敛,见慕容冲进来,才慢悠悠起身,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意。
“慕容公来了,快请坐。” 司马道子的声音尚带着少年人的清亮,却刻意放缓了语速,添了几分故作的稳重。他抬手示意慕容冲对面的席位,自己则重新落座。
慕容冲目光扫过空荡的殿内 —— 连个侍酒的宫女都没有,哪里像是 “庆功宴”,倒像场私密的会面。他不动声色地坐下,拱手道:“琅玡王殿下在此,我怎敢逾矩。”
司马道子看着慕容冲云淡风轻的样子不由来了几分气,昨夜他笼络的高手折损大半,再这样下去还没伤敌先自损一千了。
“听说慕容公遇刺受伤了?”
慕容冲看着司马道子:“倒是多谢大王关心了,今早倒是听说昨夜出了些事情不知大王知道吗?”
这话戳得司马道子脸色一僵,刚要说什么,殿外突然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伴随着太监尖细的唱喏:“陛下驾到 ——”
很快,身着明黄常服的司马曜便走了进来,十九岁的帝王已自带威仪,龙纹玉带束着腰,步伐不快,每一步都踩得沉稳。
“都免礼吧。” 司马曜的声音比司马道子更显低沉,没有少年人的跳脱,倒有几分久经朝堂的老练。他在主位坐下,目光先扫过慕容冲,落在他看似无恙的肩头,眉头微蹙,“慕容公的伤当真无碍?
“臣恢复得还不错。”
司马曜的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一圈,语气听不出喜怒:“昨日城南粮仓走水,烧毁了半座旧仓,顺带查出十几具江湖人的尸首,你们可知此事?”
慕容冲心中了然,他拱手道:“臣也是今早听闻,那些人应该是刺杀臣的余孽。”
司马道子也跟着说道:“臣弟也是今早才听闻。”
此事朕已让人彻查,敢在京城私藏死士,勾结外敌,不管是谁的人,都得查个水落石出。”帝王的目光陡然沉了沉,扫向司马道子时,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道子,你在城南也有几处别院,回头让府里人配合盘查,别落人口实。”
司马道子咬了咬后槽牙:“臣弟遵旨。”
“慕容公刚从太湖剿匪归来,又遭刺客暗算,能全身而退已是万幸。那些死士既然是冲你而来,想来是与北方势力有所勾连,朕定要还你一个公道。”
这话明着是安抚慕容冲,实则是给此事定了性 —— 将矛头引向 “北方势力”,巧妙绕开了司马道子那层隐秘的关联。
慕容冲何等通透,立刻听出了帝王的深意。他起身拱手,姿态恭谨却不失分寸:“陛下圣明。”
司马曜微微颔首,目光转向脸色仍有些发白的司马道子,语气里多了几分兄长对弟弟的敲打:“道子,你年纪尚轻,府中往来人事需多留意。那些江湖亡命之徒,少些牵扯为好。此次粮仓之事虽与你无直接干系,但也需引以为戒”
“臣弟明白!”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语气重了几分:“如今北方苻坚虎视眈眈,正是朝廷上下同心的时候。你们一个是镇守一方的国公,一个是皇室宗亲,更该明白‘和衷共济’的道理。些许私怨,暂且搁置,莫要让外人看了笑话。”
和稀泥了,慕容冲算了算端掉秦镜据点,虽然没有抓获苻安,但是让建康秦国势力损毁。顺带使得司马道子势力折损大半,果实已摘不需要再计较了。
“臣遵旨。”
司马曜见两人都识趣,脸上终于露出几分笑意,抬手示意宫人上菜:“好了,今日是为慕容公庆功的宴席,虽不铺张,却也是朕的心意。你们都坐,尝尝御膳房新做的菜。”
宫人很快端上菜肴,精致的瓷盘里盛着雪白的银鱼羹,飘着淡淡的葱花香气。殿内的气氛瞬间缓和下来,刚才剑拔弩张的张力消失无踪,只剩下君臣宴饮的表面平和。
司马曜时不时问起太湖剿匪的细节,慕容冲一一作答。司马道子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偶尔附和两句,眼底的沉敛却更深了。
歌舞升平之时却传来一娇滴滴的声音:“陛下,听闻陛下为辽东公办庆功宴,妾身听闻国公风采只恨未曾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