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话音一落,在场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了过去,眼神中带着期待,想要听听他的主意。
“侯爷,叛军在锦凌郡内的屠杀,除了一开始的时候是不分目标的肆意屠杀,后来的屠戮就有据可查了,尤其是针对那些世家门阀,咱们不如从这些已经被灭族的家族入手。”
“就查一查他们与朝廷中的哪些大臣有所关联,或者说他们支持的到底是哪位皇子,只要没有在此次动乱中受到损失,甚至获取了利益的皇子,就是最大嫌疑人。”
叶白的眼睛一亮,这倒的确是一条路子啊,不就跟后世破案一样嘛,找不到嫌疑人的时候,就看看到底谁获得了好处和利益,作为利益既得者,往往就是嫌疑最大的人。
念及于此,叶白将目光转向了陈平,轻声问道:“陈平,怎么样,你们锦衣卫能否将此事调查清楚?”
“侯爷容禀,那些家族都被几乎杀光了,虽然还有幸存者,但却并非是家族嫡系,多是旁支子弟,他们所知晓的家族机密几乎都不重要,尤其是支持某位皇子这等事情,他们知晓得应该不多,想要调查清楚,需要一些时间。”
这一点,陈平没有说假话,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就算有什么秘密,也多半被带入了棺材里面,想要调查可没有那么容易,陈平自然也不敢大包大揽。
沉吟了片刻,叶白也感觉到光从这方面调查,似乎有些不太靠谱,有些迟疑地说道:“诸位,光靠我们自己,要查清楚或许有些困难,是否可以寻求他人的力量?”
“侯爷英明,陛下的行为与以往相差甚大,微臣估计朝中已经有很多人产生了怀疑,只是兹事体大,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根本就不敢公然拿出来说。”
“咱们若是将消息给透露出去,很多人都会坐不住,想方设法地把情况查清楚,尤其是那些皇子们,这可是关系到皇位,容不得他们不尽心尽力。”
“对方能够控制禁卫军,封锁皇宫,实力肯定不弱,单独某个皇子应该不是对手,可对方绝对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所有人,否则大可不必如此麻烦,直接就可以登基了。”
“不错,咱们根本就不需要费力,有的是人会去追查到底,咱们只需要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几名文臣你一言我一语地,就把这事的基调给定下了,叶白也恍然过来,敢情自己是白担心了,这事根本就不需要他去费脑子啊,不管事实如何,与他的关系都不大。
“好,此事依旧由锦衣卫负责,暗中将消息传播出去,搞得沸沸扬扬的也无所谓,逼着他们所有人都去调查,若是能够让幕后之人自乱阵脚就最好不过了。”
“不过锦衣卫不要太过掺和,除了传播消息之外,就不要去调查了,盯住各位皇子,还有朝中的那些大臣们即可,等着他们的调查结果。”
“请侯爷放心。”
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可以算得上是大事的情报,在叶白和麾下的谋士们这里,就这般简单地过去了,除了叶白之外,其他人再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锦凌郡重建,虽然是张巡的活,可如今叶白也在郡城,荀彧、杜如晦等人就不能撒手不管,很多事情张巡也是要汇报上来的,最终做决定的还是他们。
逃到盘州府的近30万百姓已经被送了回来,一部分人被送回了各自的家乡,剩下的人则是被送到了被叛军屠戮一空的三座县城中。
三座县城的人,被叛军杀了个干干净净,留下了大量空置的屋子还有土地,这些对于很多没有财产的百姓来说,可是极有吸引力的,开出一些较好的条件,很多百姓都愿意迁移。
迁移百姓、重建县城、分配土地房屋等等工作可是相当繁杂的,张巡带着郡衙的官员们几乎是忙得脚不沾地,时不时地还得要荀彧等人帮忙。
甚至为了补充锦凌郡的人口,荀彧还建议从石门郡、武安郡两地迁移了大批的百姓过来,这两郡纳入叶白治下的时间相对较长,在长孙无忌、姚广孝等人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过得越发红火,从而对叶白的支持也是日日高涨。
有了这批相对忠诚度更高的百姓迁移过来,也能够极大地影响锦凌郡的其他百姓,迟早有一日,能够让锦凌郡达到武安郡、石门郡那般,对叶白大力支持,真正意义上地成为又一块根基之地。
军队的建设一直都是核心,也是叶白格外关注的,俘虏了数十万叛军中的青壮,叶白手里压根就不缺兵源。
这么多青壮,甚至还有不少杀过人、见过血的,重新放他们回去当普通百姓,自然有些危险,索性编入部队中,让他们成为一名职业军人。
右军作为此战的主力,战果辉煌,伤亡虽然不大,但阵亡的也超过了万人,负伤的不提,有部分人缺胳膊断腿,已经失去了继续在军中服役的资格,同样也要算入战损之中。
大致计算一下,光是右军就需要补充2万兵马,廉颇的新军损失较小,只需要再度补充不到万人即可。
真正的大头乃是左武卫,哪怕在叶白作弊之后,如今的左武卫也只剩下了4万多人,要想恢复原本的编制,至少需要补充6万人。
左武卫可是属于秦国主力卫军,受到朝廷管辖的,叶白本没有资格统率,可这支部队既然长期驻扎在西北三郡,自然是要将其继续留在西北才行。
若是以往,叶白不会有这等想法,但是现在嘛,锦衣卫把消息传播出去之后,朝堂上彻底乱了,那些皇子和大臣们,根本就没有多少心思继续关注西北的事,满心想的都是查清楚陛下的情况,以及拉拢官员、将领,增强自身的实力。
就连叶白也有不少皇子前来拉拢,私下里派出了不少的使者,前来西北郡,带着各种条件,希望叶白能够支持他们。
对于这些使者,叶白根本就没有与他们虚与委蛇的心思,直接用上了一个负伤静养的借口,避而不见,所有的使者都交给了荀彧和杜如晦去接待。
以他们两位的能力,那些使者们的底线都能够被他们给探出来,想要画饼或者空手套白狼,更是痴人说梦。
而且有野心的叶白,可没有什么心思去扶持某位皇子,说句不客气的话,叶白如今虽然只控制了西北三郡,人口、土地不足秦国的四分之一,但却手握一支数十万精锐部队,占据了秦国主力卫军的一半。
这等实力,哪怕与秦国翻脸也并非会落入下风,支持某位皇子,都能够让某位皇子有极大的几率登上皇位,即使他不表态支持,登基的新皇帝,也不敢对叶白做些什么,只能是安抚和拉拢。
立于这等不败之地,叶白脑子进水了才会选择去掺和皇子们的争斗,他现在一心只想着继续增强自己的实力,例如将左武卫这个番号继续留在西北。
番号什么的,对于叶白来说无关紧要,反正他从来都不会按照规矩做事,可若是能够有正式番号在,那他也不会拒绝,正好皇子们派人前来拉拢,他虽然不会直接表态,可却不代表他不能利用一下各位皇子们。
左武卫的番号是否会被留在西北,叶白还不知道,但这并不妨碍他将左武卫重建起来,先把名分定下了再说。
左武卫的重建并不困难,叶白手中兵员充足,士兵卡数量更是充足无比,只是对于将领的安排,他有些犹豫。
因为植入身份的关系,常遇春是被直接植入到了左武卫中的,那些将领最好不要调动,而按照叶白曾经的设想,却是需要将徐达、傅友德、汤和等人调入左武卫,组成一支明代军队。
至于说这样安排会不会导致军中山头林立,甚至成为某位将领的私军,就如同岳家军、戚家军等等,叶白是压根就不在乎,不说这些将领都是忠诚之辈,更是有金手指外挂在,他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将领们的忠诚问题。
左武卫原本的编制只有10万人,只有一军之力,叶白自然是不太满意的,索性将廉颇的新军也给编入了进去,任命廉颇为左武卫新任大将军,李牧担任左军主将,常遇春担任右军主将。
20万左武卫部队驻防在锦凌郡,朝廷就算是想要翻脸,调动中原四郡的卫军部队进犯,也要一头撞到铁板上。
这个任命和组建,自然还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不过叶白已经上书朝廷,同时还通过前来拉拢他的各位使者们的口,将自己的要求转达给了众位皇子们。
明眼人都能够了解清楚,如今的左武卫是由叶白一手建立起来的,哪怕是朝廷也不能轻易调动,与其冒着得罪叶白的风险,还不如顺水推舟,承认了此事。
除了重建左武卫,锦凌郡的府军也是损失殆尽,同样需要重建,叶白从各军中抽调了部分将领和老兵,作为骨干力量,就地招募新兵,重建府军。
反正有20万左武卫大军驻防,真要是爆发战争,也轮不到这些府军上战场,战斗力差一些也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