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是李绍义没记错的话,今年国民政府的所有税收总额将近九点三亿大洋。
西方各国对李绍义的支援,已经超过国民政府总税收的八分之一了。
这还仅仅是半年左右的时间,可想而知李绍义要钱要的有多狠了,不过在西方各国看来,这笔钱分散到几个国家的身上,根本就感觉不出来,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罗刹要比以前更加重视远东地区。
资源就那么些,以前的时候全部放在欧洲,远东地区只能够分点残羹剩汤,可是经过了李绍义的闹腾之后,远东地区肯定要加码了,哪怕只增加百分之五,对于以后欧洲的战争,那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西方各国对此很满意……
在乌兰巴托跟各位王爷和现任长官见过面之后,李绍义就马不停蹄的来到了北平,这里还有更好的果实呢。
京奉铁路北平到山海关段,将全部移交给李绍义。
至于山海关的管辖权,汉斯先生只能说无能为力了,日本方面对此咬的很紧,李绍义也表示谅解,毕竟山海关在我们的手上,可以随时挥兵东北,但如果要是在日本人的手上,也可以挥师南下。
能够拿到这段铁路的管辖权,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北平市政府乃至华北各省的政府,都感觉是一次扬眉吐气的行为,毕竟这条铁路的管辖权三十年前就归属于西方各国,后来又被日本单独拿到,我们地盘上的铁路不归我们管,这一直是一件很恶心人的事情,没想到李绍义在北方打罗刹,日本人竟然也能做出赔偿,这可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
所以在铁路管辖权的交割上,各路大员纷纷举起了酒杯,当真是佩服这个年轻人。
铁路管辖权拿回来之后,日本在铁路两侧的驻兵权力,也被李绍义一同拿回来了,当初你们之所以驻扎这些军队,名义上也是为了保证铁路运行的安全,现在你们连管辖权都没有了,凭什么还要驻扎军队呢?
关于这一点,日本方面也愿意撤回铁路沿岸的军队,但是驻扎在天津的驻屯军,日本方面是绝对不愿意撤退的。
按照李绍义的想法,就应该一路平推过去,把天津的驻屯军也给干掉,不过这里毕竟是在我国内陆地区,一旦要是打起仗来的话,有很多方面可能会收不住,对我国老百姓也是个影响,更何况不能一口吃个胖子,现如今七十二军处于调整状态,暂不宜动兵。
所以在西方各国的调停之下,驻屯军还是驻扎在天津的兵营里,但是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人,并且要接受各国代表的定期检查。
西方各国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虽然他们要把李绍义给捧起来,但还要防止尾大不掉,所以日本人驻扎在天津,从另一方面也能够牵制住李绍义,就比如李绍义的步兵第三师,主力部队一直驻扎在冀东,不管北方打成什么样,只调动部分军队过去。
说白了还是一种制衡政策,这个事温莎帝国的人最会玩儿了,不管欧洲折腾成什么样子,温莎帝国就奉行大陆均衡政策,在华北也是这样,李绍义的实力大为增长,但并不代表着日本人就怕了,这三千日本兵的存在就代表着他们有能力干涉华北。
在交接仪式上,李绍义并没有看到几个二十九军的人来,想当初自己在北平起家的时候,跟二十九军的关系还是不错的,现在李绍义的实力已经超越二十九军了,但平津地区还是二十九军的驻防地,现在的李绍义有点喧宾夺主了。
李绍义知道二十九军宋长官的想法,一直都在比较穷的地方驻扎,导致二十九军比较落后,现在好不容易抓到一个有钱的地儿了,如果李绍义真的要折腾的话,二十九军还真挡不住。
原本几千人的华北驻屯军,都让二十九军感觉到头疼,李绍义的军队如果要是挥师南下,二十九军恐怕又要退到苦寒之地。
幸亏李绍义没这个想法,他们这些人也是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李绍义的眼光一直都是放的比较长远,将来的抗战,未来的二战,这都是咱们的舞台,区区华北,还真不在李绍义的眼下。
“二十九军的人地盘思想比较重,你现在在北方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这些人心里都紧张的很,我已经想办法帮你斡旋了,但是效果并不怎么好。”
北平的袁市长看到李绍义盯着旁边几张空的桌子,就知道李绍义的心里想的是什么了,那几张桌子都是给二十九军的高层准备的。
可二十九军仅仅来了几个校级军官,连周边几个省份来的都是师长军长,本地的军队却只来了几个校级军官,的确是相当不给面子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之前的时候我也缓和过多次,但二十九军的人一直都是这样,中央军想过来也不愿意,总之我不会去他们的地盘上。”
李绍义无奈的笑了笑,自己已经说过很多次了,除了抗日之外,其他的事情是不会乱来的,但二十九军的人不相信,尤其是当他们越来越弱,李绍义越来越强的时候。
更何况李绍义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经常承诺过的事情也撕毁,所以这些人不怎么相信李绍义。
当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李绍义撕毁和外国人的协议,那也是符合咱们的利益的,老百姓都是拍手称快的,跟普通老百姓所做出的承诺,你看李绍义什么时候反悔过?
就拿现在的北平城来说,超过二十多家福利院,孤老所,不全部都是李绍义出钱办的吗?
现在北平街头无家可归的人,那也比以前少了很多,这些人进入福利院之后,也是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尽量让自己当一个有用的人,至于那些天天好吃懒做的,李绍义也给福利院的人说了,咱们不留这种人,还是到大街上去当路倒比较好…
“报告长官,日本新任驻北平公使小左一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