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仪二十七年。
国考从二十六年开始准备,在第二年开考。
二十六年进入国学时也有一场入学考试。
确定学子的真材实料,而不是靠着关系进来的。
国考区别于后世动不动数天时间的科举考试。
国考颇为人性化。
向后世考试制度看齐。
不过,考试时长也不短。
两个科目。
行政职业管理和申论。
和后世的区别是,需要拷两天。
因为如今还是普遍使用毛笔字。
书写速度比后世慢一些。
一门科目考一天时间。
真正意义上的官员选拔。
在大周出现。
身世北方的游牧民族,都能够参加考试。
狼王可汗那些个崇尚周文化的皇子公主。
朵儿塔娜的兄弟姐妹。
耶律娜穆衍的表兄弟姐妹,几个大院大王的后代。
第一次考试,世家子弟的规模依旧是不小。
但平民子弟能够占据四成席位。
这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
很多自持身份,自以为高傲的人。
本来还想在京都闹事。
可当成绩公布,甚至卷面公布之后。
很多不甘心的世族子弟,只能郁闷的接受。
完成国考之后。
并不意味着像科举制度那样,可以直接做官。
而是从地方官吏开始学习做起。
跟着郡守,也就是地方市级领导做副手。
满三年后,下放县级单位做官员。
干满五年,征集突出的升迁。
若是有瑕疵,就留任。
这就是未来的官员晋升制度。
也是大周未来的官僚保障制度。
国考看似只有两个科目。
然而实际上,包罗各个方面的知识。
考试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
不说挑选出来绝对的人才。
最起码,效果要比八股取士要好。
崇尚科学的大周,也真正走上了科教兴国的道路。
国考结束后。
在皇宫里。
此番国考参加的学子有十余万人。
录取率3%。
有四千多人,考中录取。
皇宫里举办的恩荣宴。
这群家伙喝的东倒西歪。
秦布衣看了都满头黑线。
国考后,会颁发荣誉证明,不搞什么进士出身,进士及第这一套,但会排名次。
也会有状元,探花,榜眼的殊荣。
因为胶片相机的技术突破,确定考中后,会有全体学子合影。
有秦布衣,萧倾凰,太子,长公主,国学祭酒出席的恩荣宴。
国考的完美进行,预示着大周这十多年来。
人才培养制度的初步建成。
国考不是每年都考。
而是两年一考。
主要是交通有些不便。
铁路才修了南北两条,还有大片的国土没有覆盖。
一年一考的话,学子们有点来不及赶路。
三年的话时间有稍微有些长。
两年一次考试,录取率稍微提升了一些。
3%的录取率,其实并不算多。
平均下来,和后世国考的几率相当。
其实国考制度,并不意味着只有国考才能做官。
完成县考,就能当吏员。
十多年摸爬滚打,就能当从吏员晋升到官员,县官。
然后慢慢往上爬,只是难度较大罢了。
而国考能够确保晋升的速度快一点,待遇好一些。
秦布衣不可能让大周的官员选拔制度变成阶级制度。
有才能的人,最起码在他活着的时候,能够做到有晋升的可能。
除了国考科举制度的彻底确认圆满之后。
大周对高产农作物的培养。
也是遍及全国。
土豆玉米作为主粮,在北方的贫瘠土地上大量耕种。
而红薯在全国各地漫山遍野的扦插。
组织所有人手,漫山遍野开荒。
扦插红薯。
这样就能保障,灾荒时节。
能够以红薯作为口粮保障。
红薯亩产能够达到五千多斤。
哪怕是较为原始的原始植株。
也是有着夸张的产量。
富庶之地的很多地方,开始种植红薯来酿酒,做红薯干,红薯粉等经济商品。
食物的加工,保存技术,也在不断突破。
玉米,土豆成了很多家庭的主粮。
农学院在不断培育良种。
杂交水稻,增产粮种在不断培育出来。
而化肥厂也慢慢的开始出现。
鸟粪肥和堆肥的简易肥料。
用了十五年时间左右。
国产的氮磷肥,开始进入百姓家庭。
农业生产有专业的粮食指导。
产量是飞速提升。
而秦布衣也决定,取消农业税。
因为各种粮食的引进。
国内是基本不缺粮食。
全国各地,除了田里种植的粮食外。
北方山区,只要能种植的地方,都被扦插了各种红薯苗。
还有散种土豆之类的。
基本能够确保粮食所需。
而商贸的进一步繁盛,带来的是更广阔的贸易。
东洲航道彻底开启。
十年时间,移民了五十万人过去。
三大西征之路也是开启。
朵儿塔娜和术伦,大周的联军,横扫整个中亚区域。
中亚大片的领地,被纳入版图之中。
西秦勋贵世族,征伐南亚次大陆。
整个南亚次大陆,成了粮食,茶叶,香料的原料生产基地。
十年时间。
西域的火车打通。
直入葱岭,西临中亚。
到了凤仪三十年的时候。
铁甲船已经有五十艘规模。
东洲航行,不再担心季风的影响。
只要不遇上暴风雨。
基本是畅行无阻。
而且,整个航道的航行时间。
不再需要经年累月。
最多只需要三五个月,就能达到东洲,南洲。
海上贸易是越发繁盛。
东南亚各岛。
因为有了金鸡纳树提取研制奎宁的缘故。
热带雨林地区的大片海岛,也得到了开发。
大周彻底开始实控东南亚区域。
凤仪三十年的时候,有些小屁孩儿已经十四五岁了。
他们有的跟着船队都参加海上航行了。
虽然不是远航,可也培养出了一些能力。
秦布衣教导孩子,不单纯是理论教导。
也会让他们去手工实践。
最简单的是在家里聚会时,一起动手做饭。
在研究院会上手操控机床加工,机械制造,锻造。
甚至冶炼也会有自己孩子们的身影。
时间过得很快。
尤其是秦布衣头头看到,秦裕这小屁孩儿,和洛小惜卿卿我我的时候。
秦布衣整个人都麻了。
小屁孩儿长大了,开始有了男女感情的追求。
不过秦布衣也没有阻止。
秦布衣创立的皇家学院。
经过数年的发展。
如今学生已经扩展到十万。
几乎是所有偶勋贵,官员子弟,还有京都的富商豪族子弟,都进入了其中。
秦布衣的子女,也在其中学习。
南青男女相识,自然是多了很多少男少女的感情。
这也是年轻人的青春时代。
秦布衣也管不了这些。
引导教导,由他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