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嬴政眼中最后一丝疑虑消散,化为决断。
他缓缓坐回案后,看着地图上那辽阔的、即将纳入秦土的东方疆域,嘴角勾起一抹深沉的弧度。
“先生所思,直指人心,深谋远虑……非但解寡人眼前之困,更是在为寡人未来囊括四海、收服天下人心,打下伏笔。”
他低声自语,带着难以言喻的赞叹与一丝棋逢对手、君臣相得的快意。
言罢,他放下第二封帛书,拿起了第三卷,带着一丝更深的探究,缓缓展开。
这卷帛书明显更厚,里面包含了蒙恬与蔡傲的原始军报原件,以及秦臻附在后面的亲笔批注。
嬴政的目光,首先落在了蒙恬那份军报上。
蒙恬于刑丘河畔,俘获该部赵军五百三十七人,已妥善收押,登记造册,详录姓名籍贯,伤者已予救治。
嬴政的目光在“以蒙氏一族清誉立誓”、“赐田宅耕牛”、“蒙氏满门,当受天谴,身败名裂”等字句上久久停留。
这不仅是战场上的勇气,更是将整个家族的前程命运都压在了这五百余降卒身上。
此等担当,何其沉重。
接着,他看到了秦臻在蒙恬军报后再次附加的批注:
“蒙恬临机决断,大勇大智,堪为全军表率。其洞察人心,化解戾气于无形,更以己身及家门清誉为质,破长平旧怨之坚冰,其功莫大焉。
非但保全我军将士性命,更于瓦解六国军民死志,树立大秦信义形象,有开山拓路之功。
所俘赵卒,即按蒙恬承诺,优先登记安置信息,伤者悉心照料。
战后,立即着手办理‘接家眷’事宜,务必使其骨肉团聚,安其心志。
此例当彰,请大王明诏嘉奖蒙恬,其功勋当另行重赏。
其所立誓言,乃大秦国信所在,允诺之事,务必请大王亲自督办落实,此关乎日后万千降卒归心,关乎大秦东出大业根基。臣,秦臻顿首。”
“大勇大智…开山拓路之功…国信所在……”
嬴政低声复述着秦臻的评语,眼中精光闪动:“此策若推行得当,确可有效瓦解六国士卒死志,省却无数刀兵。”
他心中,对蒙恬的赞赏和对秦臻眼光的认同更深了一层。
随即,他将目光转向了蔡傲的军报。
字迹略显潦草飞扬,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血腥的杀伐之气。
蔡傲于荥阳东南荒丘,击溃魏、燕溃兵三百余众,斩获颇丰。
追击中,生擒魏国丞相魏沾、燕国将军栗腹,缴获其魏相印信、燕将虎符、金饼、帛书等物证若干。
此役,蔡傲及所部斩敌耳逾千。
字里行间充满狂喜与邀功之意,反复强调“不世之功”、“首功”、“封爵食邑”、“富贵荣华”,对俘虏的处置,仅以“已捆缚结实,押解途中”一笔带过,对战俘处置策略、军纪细节未置一词。
见此,嬴政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
关于他的军报,秦臻亦加了一段批注:
“生擒魏沾、栗腹,功勋卓着,确为首功,当记入捷报,呈报大王,按律重赏。
然,细观军报,对战俘处置细节语焉不详。
魏沾、栗腹身份特殊,乃重要人犯与情报来源,其口供价值,关乎敌国虚实、合纵内情,远胜军功簿上之耳。
需严加看管,防止自戕或意外,待专人审讯。
蔡傲勇猛可嘉,此役居功至伟。
然需谨记:俘获敌酋,乃为震慑敌国、榨取情报、彰显大秦国威,非仅为个人功勋计。
战场杀伐之外,军纪威严,不容轻忽。
望其深体上意,戒骄戒躁。臣,秦臻顿首。”
批注肯定了蔡傲战果,甚至用了“居功至伟”,但对比对蒙恬那充满溢美之词和战略眼光的评价,隐含了对蔡傲手段可能过于粗暴、只重军功不重策略的告诫意味。
此刻,嬴政的目光,在蒙恬那份充满人性挣扎、智慧抉择与沉重担当的军报,和蔡傲那份充斥着血腥、邀功与功利气息的军报之间来回扫视。
两份军报,两种风格,两种理念,两种为将之道,在秦臻那洞察秋毫的批注映衬下,高下立判,如同秦国未来统治道路的两个缩影。
一个指向怀柔、信义、长治久安;
一个则更倾向于铁血、威慑、以力服人。
蒙恬的怀柔与担当,蔡傲的勇猛与功利,以及秦臻对前者毫无保留的赞赏支持与对后者隐含的告诫提醒,都清晰地呈现在嬴政面前。
尤其是秦臻对蔡傲那句“其口供价值,远胜军功簿上之耳”的批语,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政治俘获与单纯杀戮的本质区别。
蒙恬在刑丘河畔的作为,特别是他以整个蒙氏家族命运为赌注的誓言,深深触动了嬴政。
这不仅是匹夫之勇,更是一种超越战场杀戮、着眼天下归心的政治远见。
而秦臻对此的全力支持与嘉奖,正与嬴政此刻心中那“廓清寰宇,重建秩序”的宏图伟业不谋而合。
随后,嬴政缓缓合上第三卷帛书,深邃的眼眸中光芒流转,无数念头在脑海中碰撞、整合。
洛邑大捷的辉煌荣光,二十万俘虏带来的沉重负担与巨大机遇,怀柔分化政策的深远意义,将领表现差异带来的启示,以及如何利用这场胜利撬动山东六国根基的蓝图……
所有的信息,都在这三卷帛书中交织、发酵。
他再次走到那幅六国疆域图前,手指缓缓划过韩、赵、魏三国的土地,眼中炽热的光芒渐渐沉淀为一种掌控一切的冷静与锐利。
秦臻在前线为他扫平了最大的军事障碍,并提出了极具远见的战后方略;
现在,轮到他这位秦王,在咸阳的朝堂之上,为这宏图伟业奠定坚实的政治与制度根基了。
“刘高!”
“臣在!”刘高立刻躬身应道。
嬴政霍然转身,烛火将他的身影投在舆图上,那影子仿佛无限延伸,笼罩了关东的大片山河。
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传诏!
其一:少上造秦臻,立不世之功,着其暂镇洛邑,假节钺,总揽一切善后事宜及军政要务。
代行王权,生杀予夺,皆由其决断。
另赐寡人常服一袭,并及穆公剑,着其持寡人之衣剑,代寡人巡视降营,安抚降卒,宣示王恩浩荡。
全权处置所有降卒、俘虏安置事宜,其所奏战俘处置诸策,尽数照准。
务必妥善安抚降卒,严明军纪,洛邑秩序,不容有失。
若遇阳奉阴违、虐俘扰民者,无论何人,持穆公剑,立斩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