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花不是岛内的六大电视台,他们的主要核心业务是百货商场、酒店、和影院投资。
还有就是录像带,只是业务量很小。
而江德旺,正是负责录像带业务的,包括百货商场和酒店里面的录像带。
他拿到《越狱》的录像带版权之后,第一时间在百货、酒店进行了试播,结果效果出奇的好。
紧接着江德旺开始大量的开始补货。
很快,《越狱》就在岛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我跟你说,我最近看了一部录像带,真的是太刺激,我都上瘾了,可惜现在只出到了第六集,后面还没有出来。”
“你这样的人竟然也能上瘾?叫什么?”
“一部米国电视剧,叫《越狱》!”
《越狱》很快在岛内蹿红,火爆程度,传播的速度超过了传统收视率送反应的范畴。
毕竟在米国本土,它的收视率爆表和极高的社会讨论度就已经证明了一切。
岛内观众哪里见过这种质量的电视剧啊!
节奏明快,紧张刺激,角色鲜明。
高概念设定。
强情节驱动。
每一集结尾几乎都留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迫使观众欲罢不能地追看下一集。剧情反转多,伏笔埋得深。
那种感觉令人欲罢不能。
就像是《泰坦尼克号》登陆华语市场,对小作坊式的叙事,形成碾压。
冲击力犹如核弹。
形成降维打击。
如果说《流星花园》、《海豚湾恋人》他们抓取的是少年少女,那《越狱》则是岛内 18-50岁这一类核心群体的心给俘获了。
谁都知道,这些人才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他们才是消费和话语权的主体。
他们不是不喜欢看电视剧,只是吸引他们的好电视而已,当这种东西出现的时候,在家里的地位就就体现出来了。
儿子、女儿放学回家,“爸、妈,我想看《海豚湾恋人》?”
老爸还没出声,老妈先不乐意了,“滚一边去,让老娘看完这一集。”
“我喜欢迈克尔,高智商、冷静,深情,坚毅,甚至,就连他的脆弱感,我都觉得迷人,再加上他身纹身和蓝眼睛,真的是太有魅力了。”
看完一集,又一集。
除了 dVd的销售,还有就是“地下传播”。
2003年,岛内互联网下载与字幕组的兴起。
这一年,全球互联网宽带普及和p2p下载技术(如bt)技术已经趋向成熟。
全球性“地下”传播:不仅在亚洲,世界各地的观众都通过互联网下载获取剧集,打破了传统电视台的地域和时效限制,形成了全球性的“同步”观看和讨论。
内地这一标志,要到明年。
也就是 2004年。
这一年内地如风软、伊甸园、破烂熊陆续成立,以惊人的速度翻译制作中文字幕版本。
这也导致岛内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全民追美剧”热潮。
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吹捧。
许多岛内网民,在论坛上和全球剧迷讨论剧情、分析细节,甚至分享资源。
进一步增强社群感和话题热热度,扩大影响力。
美丽花录像带,短短几天的时间,就卖出了上百万册。
而这还只是前六集。
如果20 集全部卖出,至少也要翻上三番。
也就是三百万册以上。
这种战绩,直接让本该看电视剧的黄金时段,岛内的所有电视剧收视率齐刷刷的全部下滑。
有的甚至直接腰斩。
《海豚湾恋人》从7%的收视率,直接跌到了 3%。
《西街少年》从 11%,跌到了 5%以下。
…
岛内六大电视台发觉异样,很快就调查出原因所在。
“《越狱》?一部米国片子?怎么会这么受欢迎?”
等他们买了dVd 录像带回去,看完之后,六大电视台的负责人全都沉默了。
“这对于岛内电视剧市场来说是一场灾难!”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问题:
无解!
岛内的所有主流电视剧,在《越狱》面前,显得那么的粗放而陈旧,简直就是裹脚布。
工业差距无法靠创意弥补。
岛内的所谓“偶像”叙事压根无法与好莱坞“强概念+强剧情”相比。
无论是从哪一点,短时间之内都无法赶上。
“这还怎么打?”
关键这种消费习惯一旦被固化,会进一步挤压岛内电视剧的制作、生存空间,所以不得不焦虑。
几家电视台的负责人吵了半天也没有吵出个所以然,只能跑到新闻局找万局长。
万局长听说这个事情,也很震惊。
“米国电视剧?把咱们岛内的电视剧给挤的收视率暴跌?这怎么可能嘛?”
他又不是没有看过米国电视剧,也不过如此的。
可当他看完第一集,同样给干沉默了。
与几家电视台的负责人大眼瞪小眼。
是真的没法打。
新闻局外面。
“等等,你看这个…编剧是李琦?”,一个正在网上负责查《越狱》资料的工作人员突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不仅编剧是李琦,而且就连出品方中,竟然有一个叫「光辉娱乐」,那不是李琦名下的吗?
他连忙让米国相关人员前去确认,两个小时之后,他敲开会议室的门,“万局长,《越狱》电视剧,背后的投资方和编剧都是李琦。”
“你说谁?”
他猛地起身,从对方手里抢过来资料,看着上面那个让熟悉的名字,脸上的表情凝固,恍若晴天霹雳砸在了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