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老者一副大义凛然,随时准备为忠义引颈就戮的样子,李彻心头的怒火反而迅速冷却了下来。
他到底是经历过后世信息爆炸洗礼的灵魂,这一世也和不少所谓文人打过交代,瞬间就洞穿了这老家伙的心思。
无非是想激怒自己,以求自己盛怒之下将他处死,博一个忠臣死谏的青史美名。
自己若真的一怒之下诛了他九族甚至十族,除了坐实‘暴君’的恶名,成就这老东西的万古流芳,还能得到什么?
这种亏本买卖,他李彻自然不会做。
于是,短短几个呼吸之间,李彻心中已有计较。
众人只见皇帝脸上的怒容如同冰雪消融,迅速变为带着几分玩味的笑意。
不知为何,他们突然在李彻身上看到了某个人的影子。
李彻微微俯身,看着被摁跪在地的老者,语气平和地问道:“听你方才所言,句句不离伪帝李明,看来是忠心于他了?”
“既然如此忠心,为何不随他一同南下,反而要留在帝都?莫非是舍不得这京师的繁华?”
那老者没料到李彻会如此反应,愣了一下,随即梗着脖子道:“哼!老夫世代居于帝都,根在此处,为何要背井离乡?”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无非一死而已!”
“说得好!”李彻抚掌大赞,脸上笑意更浓,“恋家怀土乃人之常情。”
“汝既然如此眷恋故土,舍不得离开帝都半步,朕今日便成全你这番心思!”
老者听到李彻突然这么说,心中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未等他细问,李彻已经看向身后那群跪着的官员,问道:“此人姓甚名谁,在伪帝朝中官居何职?”
立刻有急于表现的官员抢着回答:“回陛下,此人乃是孙廷,伪帝朝中官拜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从三品的台阁重臣啊!”李彻点了点头,似乎有些惋惜,“虽然是伪帝之忠臣,但也是忠臣,终究算是一心侍主,其行可鄙,其心姑且也算是一种忠吧。”
“对于这等‘忠心耿耿’之臣,朕若是不加褒奖,予以重用,岂不是没有识人之明?”
他目光重新落回孙廷身上,朗声宣布道:
“孙廷忠节可嘉,虽明珠暗投,其志可勉!”
“朕特旨,擢升孙廷为金紫光禄大夫,秩正三品!赐邸......哦,他既有家宅,便仍居原府!”
孙廷和众臣都愣住了,这算什么?
非但不杀,还升官?
但李彻接下来的话,让他们顿时感到一阵寒意。
“来人啊!”李彻对亲卫吩咐道,“将这位新晋的金紫光禄大夫,请回他的府邸。”
“自即日起,孙大夫需在家中静养深思,无朕旨意,不得踏出府门半步!”
“着人十二时辰轮班看守,提供三餐饭食,四季衣裳,一应用度皆由朕之内帑支取,务必好生奉养!”
“但是!也决不可让他见到任何外人,要严加看管,绝不能让他有机会自寻短见!”
孙廷这才反应过来,这名为奉养,实际上不就是最软禁吗?
至于什么紫光禄大夫,更是一个没权没钱的文散官,听起来像是那么回事,其实就是个名头。
孙廷顿时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彻怒骂:“你......你这暴虐之君!竟如此折辱忠臣?有本事,你给老夫一个痛快的!”
李彻笑容转冷:“放你娘的屁!朕这是在成全你的忠义!”
“你既然满腹经纶,一腔忠心无处倾诉,往后余生,便对着你家的院墙,对着四方天空慢慢述说吧!”
眼见孙廷面色越白,李彻仍不饶他,一字一句道:
“今日你朕之间这番对答,史官自会如实记录。”
说罢,用眼神瞥向队伍后方的太史婴。
太史婴早已拿着小本本,进城之后就没停止过书写。
“朕要你活着,要你好好活着,这样才能亲眼看着朕的大庆扫平寰宇,革除积弊,迎来远超伪帝时期的盛世辉煌!”
“待到日后,史册工笔评说你今日之‘忠言’,在煌煌盛世映照下,会显得何等可笑,鼠目寸光!”
“大庆越是强盛,你的名声,就会越发臭不可闻!”
“朕,要你活着成为这面镜子!”
说到此处,孙廷已经知道迎接自己的是什么了,当即再也站不住,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李彻转而看向其他跪着的官员,声音恢复了平静:
“朕留着他,也是给朕自己提个醒。”
“若朕日后昏聩无能,治国无方,使得民不聊生,那他孙廷今日之言,便是‘不从昏君’的忠臣谏言,朕自然会遗臭万年。”
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
“但若朕励精图治,使得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那么,遗臭万年的,就是他孙廷!”
“是他有眼无珠,不识真龙,诋毁圣主,朕,要他亲眼见证这一切!”
众臣闻言,皆是心中一凛,背后渗出冷汗。
皇帝这一手,却是比直接杀人还狠辣百倍。
这是要用漫长的时间来彻底磨灭一个人的信念和名誉,让其生不如死!
对于普通人或许无用,人家巴不得如此躺平。
但对于孙廷这等将名声看得比命还重要的‘清贵’,属于是直接把他祖坟都掘了。
他们哪敢再说别的,纷纷躬身高呼:“陛下圣虑深远,臣等拜服!”
李彻不再理会面如死灰的孙廷,转而看向另外那几个原本站着的官员,淡淡问道:“你们几位呢?是打算随孙大夫一同回府静养,还是?”
那几人早已被李彻这番手段吓得魂飞魄散。
他们本是想跟着孙廷搏一个不事二主的名声,若是李彻一怒杀了他们,史书上至少能落个‘忠贞’的评价。
再不济也是一个愚忠之臣,算是不错的名声。
可如今皇帝不杀,反而要高官厚禄地圈养起来,当做百官的警世钟。
若大庆真成了盛世,他们岂不是要成为千古笑柄?
“臣......臣等知罪!”
几人再也撑不住,纷纷跪倒在地,连声求饶。
李彻看着他们,嘴角掠过一丝讥讽。
原来这就是所谓的‘文臣风骨’。
呵呵。
他不再多言,一甩袖口转过身去,声音平和却威严:
“诸位爱卿平身吧,随朕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