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正在集结兵马准备南下。
讲武堂的学子们也在各地征召愿意守城的百姓。
不过大家的心里十分清楚,想要凭借这些仓促从军的百姓来抵御那些鲜卑人多半是不行的。
终究还是要靠朝廷的兵马。
只是这一来一回的时间,谁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守得住。
幽州的这支汉军能不能守得住暂时没人知道。
但上庸的胡奋觉得自己很有可能守不住了。
从蜀军进攻上庸开始,胡奋就不止一次的发兵向洛阳求援。
援兵等到了,但却不是胡奋想要的援兵。
胡奋需要的是朝廷训练有素的兵马,而不是只有一堆钱粮和一些家族私兵的士族支援。
他们的支援对于胡奋来说,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
因为粮食能喂饱士兵,但却不能变成士兵。
那些士族私兵同样也不如朝廷兵马那般听话。
好在他们送来的粮食和钱足够多,多到胡奋能够从上庸临时征召士兵。
算是艰难的把上庸给守了下来。
可是半个月前,形势变了。
那天本应该是一批粮草押运到上庸的时候。
但是胡奋却从军需官那里得知,并无粮草入账。
一开始胡奋也没有在意,粮草运输这种事情,只要在三日之内能够押送到军中,都算不上延误。
况且就算是真延误了,胡奋也不能拿对方怎么样。
便没有继续追究,甚至连催促粮草的兵马都没有派出。
可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粮草却迟迟未到。
这下就算是再傻的人也知道出问题了。
胡奋立刻派人前去查看,结果就看到被焚毁的粮草和被简单掩埋的尸体。
得到这个结果后,胡奋的脑袋都炸了。
他凭什么守得住上庸,无非就是靠钱来堆,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手段。
粮草被烧对于胡奋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士族手中的钱多的是。
只要他们不想被蜀军杀到南阳,他们就得继续给自己支援。
这个消息足足瞒了自己五天才是真正要命的。
劫掠粮草的不可能是附近的百姓,他们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本事!
这意味着有一支敌人杀到自己背后,并且这支敌人还让自己失去了对后路的掌控!
胡奋猜测这多半是蜀汉的兵马,可想要把这支运粮队全都截杀并且封锁住消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不仅人数要多,而且速度要快。
这么大一支兵马,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南阳腹地,并且隐匿行踪。
这对于胡奋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想到这里,胡奋的脸上不由得泛起一丝担忧。
“给南阳郡去信,把粮草被烧毁和有蜀军杀到南阳腹地的消息告诉他们。”
“让他们赶紧搜查这支贼兵,同时再送粮草到上庸。”
上庸要守,但这支蜀军也不能放过。
但胡奋不知道的是,此时真正头疼的既不是他也不是南阳郡郡守。
而是夹在南阳和上庸之间的南乡郡守。
数日前,南乡郡守得到消息,有一伙匪徒出现在上庸和南乡交界的地方。
一开始南乡郡守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自汉末乱世到如今大晋立国。
地处中原的荆州地区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些强人劫掠县城。
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失败的基本当场被杀,不被杀的也成不了气候。
成功的则会迎来朝廷官军的绞杀,最终还是落得身死的下场。
尤其是在靠近蜀汉两国交界的地方,这种小骚乱更是数不胜数。
随后便派了些兵马前往征剿。
结果仅仅只是几天过后,南乡郡守便得到了押送粮草的队伍尽数被杀,粮草被焚毁的消息。
不止如此 ,附近的几个县城也被攻破,县令等一干朝廷官员尽数被杀。
几个县现在已经乱成一团。
至于自己派去的那些兵马,自然也是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南乡郡守顿时慌了。
攻破县城不可怕,杀官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这伙人盯上了运往上庸的粮草。
并且还是在南乡郡境内被焚烧的。
这责任最终肯定是要落到自己头上的!
南乡郡守一边派人向朝廷求援。
一边赶紧组织人手准备剿匪。
同时也派人告知上庸胡奋境内出现匪徒的事。
与此同时,文鸯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城门紧闭的城池。
脸上没有半点深入敌境的担忧。
半个月前,他带着一千精兵在陆晏的帮助下,偷偷潜入晋国境内后。
刚好撞上给上庸押送粮草的队伍。
这简直就是瞌睡遇见枕头。
文鸯当即便下令冲杀,可怜这些负责押送军粮的士兵,本身就是些没有战斗力的地方兵。
更何况遇到的是文鸯这样的万人敌。
只一回,这些晋兵便被冲散了,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剩下的那些负责运粮食的民夫,文鸯倒是没把他们怎么样。
命人将其冲散后,便不再理会。
只是这堆积如山的粮草,吃又吃不完,拿又拿不走。
最后只能含泪烧掉。
将那些被杀的晋国士兵匆匆掩埋后,文鸯便带着士兵离开。
他得到的旨意是到敌人后方进行骚扰。
给罗宪创造夺取上庸的机会。
如何创造机会,自然就是断绝敌人粮道了。
但文鸯也知道,自己此举必然会引来敌人的报复。
单凭自己这一千人,想要对付源源不断的敌军,根本就不可能。
要么被一点点的磨死,要么退出晋国的势力范围。
可这两种结果,哪一种都不是文鸯想要的。
那文鸯唯一的选择就是把水搅浑,尽可能的牵制敌人的精力,让他们没法全力对付自己。
文鸯最终选择攻打城池,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不过一千人想要攻打城池,基本上也是痴心妄想。
所以所谓的攻打城池,其实就是偷袭。
派出十几个人装扮成百姓模样,趁守卫不注意控制住城门,然后大军掩杀过去,迅速解决敌人。
在准备偷袭之前,文鸯把一切能够证明自己和士兵是汉军身份的东西全都藏了起来。
这次他打算打着大汉的名义动手。
一来是不想太快引起晋国的警惕,匪徒和敌国兵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二来是因为这种举动必然会伤害到无辜的百姓,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要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来历,对大汉的名声多有损伤。
定下策略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身处晋国腹地的这些县城守卫,平日里 顶多就是遇到几个刁民。
只要吓唬一下,说不定还能从对方身上讹诈一些钱财出来。
什么时候见过从战场上下来的精兵。
一个照面,这些守卫便被袭杀,紧接着县城的城门就被控制。
文鸯则趁着城门被控制,城中一片骚乱的时候派兵出击。
轻而易举的就占据了城池。
占据县城之后,文鸯只做了三件事。
杀县令等一众恶官,清理掉城里民愤极大的富人。
然后开仓放粮,把粮食发给老百姓。
即便是王朝最鼎盛的时期,那些美好也从来都不曾属于底层人民。
更遑论如今这个时代,也只有大汉治下的百姓日子能过的稍微好一点。
在看到官员和恶人被杀,粮仓又四门大开的时候。
这些腹中饥寒的百姓很快便蜂拥而至,开始抢夺那些粮食。
抢着抢着,动乱就开始了。
但这些都跟掩藏了身份的文鸯无关,在做完这些之后,文鸯便潇洒走人,赶往下一座城池。
期间也不是没有部下建议过让他收拢一些百姓为自己所用。
但最后都被文鸯给拒绝了。
百姓们抢一些粮食依然是百姓。
一旦聚集到自己身边,那就是匪。
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
更何况文鸯心里也很清楚,他不是关彝。
万一引起汉帝的猜疑,他就真没有退路了。
就这样,文鸯接连劫掠了数座城池,最终在眼前这座小城停住了脚步。
看着紧闭的城门,文鸯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很开心。
因为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尽可能的在 晋国境内制造足够大的影响。
让他们没法安心的支援上庸。
打了个呼哨,千余兵马在城上守军满脸的紧张中绝尘而去,只留下他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等到胡奋接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文鸯的干扰项成功的起到了作用。
和蜀汉对峙这么久,胡奋自认为自己已经摸清了汉军的行事风格。
这支匪徒的行事风格更像是流寇,而不是正规士兵。
这让胡奋心里着实松了一大口气。
流寇能造成的危害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只要杀了领头之人 ,他们往往就会自行溃散。
看着南乡郡守送来的求援信。
胡奋对弟弟胡广说道:
“你领一支兵马,去剿灭这支流寇。”
“记住,只杀匪首,余者不论。”
“杀了匪首之后,将其首级送到南乡郡守处,再让他速速告知南阳,赶紧运送粮草过来。”
胡广听完后立刻领命而去。
对于这件事,胡广倒是没怎么放在心上,自己虽然算不得名将,但是对付区区流寇还不是手到擒来 ?
数日后,循着文鸯一路留下来的痕迹,胡广终于追上了文鸯的脚步。
但是看着眼前的这支兵马,胡广的眼皮子不由得突突直跳。
咸熙三年,他跟随大哥胡奋调任上庸。
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和蜀军以及吴军进行零星的作战。
到今年泰始元年,已经过去了足足七个年头。
多年的临战经验让他一眼就看出来眼前的这支人马绝不可能是流寇。
他被骗了,大哥也被骗了!
所有人都被骗了!
这支兵马绝对是蜀汉的兵马!
胡广只觉得一股凉气从尾椎骨直冲脑门。
那些流寇行径是他们故意所为,目的就是引诱上庸出兵。
他们的目标从来都是只有上庸!
逃跑的念头只一瞬间便从胡广的心中升起。
他得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哥,让大哥提前做好防备。
文鸯看着身后这支明显是正规军的队伍,嘴角终于压不住的畅笑出声。
自己在敌后做了这么多的事情,还不是为了引出晋国的正规军,借此削弱上庸的防守力量。
真是天不负人,终于让自己等到了。
眼见对方要跑,文鸯的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
好不容易等到的机会,怎么可能让你们这么轻松的离开。
当即便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
所到之处,无一合之敌。
很快便把胡广所带兵马杀了个对穿。
看着埋头逃跑的胡广,文鸯拍马上前。
像拎小鸡崽儿一样把胡广从马背上拎起来,夹在腋下。
调转马头就继续开始冲杀。
一刻钟过后,除了文鸯故意留的几个活口之外,战场上没有一个站着的敌人。
很快,文鸯就从这些士兵的嘴里知道了胡广的身份。
得知胡广身份后,文鸯大喜。
原本留胡广一命不过是想打探一下上庸城里的消息。
没想到居然是条大鱼!
既然是条大鱼...文鸯的心思动了。
他深入敌后的目的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上庸。
眼下守将胡奋之弟在自己手里,若是能借他骗开城门,杀入城中。
那岂不是更好?!
想到这里,文鸯看向胡广的眼神都温柔了许多。
“你既然知道逃跑,想必你也猜出来我的身份。”
“没错,我便是大汉镇虏将军文鸯,此次进入敌境,便是为了袭扰尔等后方。”
胡广听到文鸯两个字,眼睛顿时瞪的溜圆。
人的名树的影,在大晋鲜有人不知文鸯之名。
可是他什么时候成了蜀汉的镇虏将军?
“如今天下之势,大汉已占大半。”
“那司马炎不过是负隅顽抗而已,早晚必被大汉灭之。”
“尔等跟随司马炎,也不过是个身死的下场。”
“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
胡广闻言顿时沉默,这个道理他又何尝不知道。
从司马炎 不直接派兵支援上庸的时候,他就已经看明白了。
只是他和大哥身负皇命,无法脱身而已。
看着胡广的表现,文鸯再次开口说道:
“给你个机会,帮大汉夺了上庸,到时候算你大功一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