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南海城外一片火光涌起,星星点点,一望无际。
数不尽的叛军如同潮水一般,自黑暗中涌出,他们高举着残破的旗帜,穿着破烂的衣衫,嘴里呼喊着:“弥勒降生,明王出世,救苦救难”的口号。
可面对如此规模庞大的叛军进攻,城头上的守军以及城外四处建设营垒的军队没有丝毫的慌张。
薛虹脱下了身上显眼的官服,换上了一身铠甲登上了城墙开始观望敌军的第一轮进攻。
古代的攻城战可不是想象中的把城门一关,然后站在城墙底下放箭就行了。
拒城不出那只是最后的抵抗。一旦到了这一步,那距离城破也就不远了。
一般情况下,攻城的手段就那么几种,梯子、攻城锤、堆土山。
或者围而不攻,里应外合等等。
就白莲教的情况而言,想要围困广州府这几座城池不太现实。
因为广州府提前坚壁清野,把吃得东西全收回几座城里了。剩下来不及带走的也就地焚毁了。
所以就算是被困在城里二三个月,也没多大问题。
但白莲教可撑不住二三个月的时间。
广州府目前当地兵力三万,加上薛虹带过来的湖广两万府兵,还有四千京营精锐。
加起来还不到六万人。
六万人和四十万拼粮草消耗,谁先扛不住这点毫无疑问。
不过,薛虹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和对方浪费那么多的时间。
五万府兵,四千京营精锐,打区区四十万白莲教众,这点自信薛虹还是有的。
只不过薛虹想要将损伤降到最低罢了。
薛虹不慌不忙的下达命令:“打开四方城门,带上猛火油冲杀出去,将所有的云梯攻城锤全部捣毁。城墙上弩箭交叉轮射掩护。
注意,出城的将士们不可恋战,捣毁目标后便撤回城中。”
早在薛虹刚到南海城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部署。
五万府兵分别驻守在周围几座城池中,相互照应,薛虹本人坐镇南海城居中,统领府兵三万、京营精锐四千统筹全局。
剩下的两万府兵分别驻守在四周几座小城中,时刻等待薛虹的命令。
南海城规模不算小,就是这城墙的防御力不怎么好,和北方的城墙根本没得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南方沿海基本上没有什么防御力够高的城池,这是常识,也是历史因素导致的。
如果换成北方的城池,薛虹放开了让对方攻,也绝对攻不进来!那城墙厚的,一般的大炮都轰不开!
随着薛虹的命令下达,南海城中各处门户迅速冲杀出去一队队士兵。
这些士兵目的明确,直奔一座座攻城设施。
而城头上箭如雨下,替城下捣毁攻城器械的友军缓解着敌军的人数压力。
所有士兵牢记薛虹的吩咐,他们背着一袋子一袋子的猛火油,直接浇在攻城器械上,然后火把一扔。火光瞬间冲天而起。
攻城锤的情况不太一样,攻城锤的锤头锤身经过处理,上面还包上了铁。一时半会很难烧光。
可攻城锤这玩意特别重,只要把轮子卸了,然后把架子锯了,那就是根死木头。
你牛逼你让人扛着攻城锤往城下冲一个我看看!!
滚木礌石、金汁给你们喂到饱!!
所有士兵捣毁目标后,立刻调转方向,往城下冲杀过去。
薛虹站在城墙一处不起眼的角落看的清清楚楚,整个过程中白莲教的叛军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蒙蔽状态。
攻城器械就那么大大咧咧往城下推进,周围连个保护的队伍都不存在。
甚至明军往攻城器械冲锋的时候,都并未碰到什么阻力。
攻城器械被焚毁,第一轮的进攻已经变的毫无意义,叛军开始慌乱的撤退。
薛虹目测了一下,对方这一轮进攻最少死伤了近两千号人。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两军作战,杀敌千人就可以称一句大捷了。
可这一仗敌军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光是第一轮冲锋攻城的,恐怕就有二三万人。
而且又都是没有经过训练,没有统一指挥的散兵游勇。
所以能打出这个人头数,很正常。算不上什么大捷。
“等等,这几天,白莲教叛军有用过火器攻城吗?”薛虹看着城外正在燃烧的云梯忽然想起来一个问题。
“回大人的话,敌军并未用到火炮。不过……下官等人也不敢说对方到底有没有。”
薛虹眉头一蹙,思索片刻后下令:“立刻派人到城楼设桌案,立草人,着本官官服,竖起大旗。
另有,通信给四面城墙负责将领。若城楼被轰塌不必惊慌,本官无碍,乃设饵诱敌。
指挥使唐赢何在?”
唐赢连忙站了出来:“下官在!”
“你辖部队中可携带新式火炮?”
“启禀大人,属下营中携有新式虎鐏炮五门,可击三百步,炮弹五十发。
另有由徐光启大人改良后的轰夷大炮两门。可射一千二百步。”
实际上这会大明工部在资金足够的情况下,已经有了更好的火炮,只不过因为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蒸汽机和车床、军舰这三样东西上面。所以新式火器只造了一部分,优先给了神机营罢了。
薛虹轻抚胡须:“三百步,一千二百步吗?足够了。”
传统的轰夷大炮精准射程也就四百步到五百步左右(古代火炮非标准化生产,清一色手搓,所以每门火炮的精准射程存在极大误差。)
薛虹估计,就算白莲教手里有大炮,充其量不过就是老式火炮,精准射程在四百步的距离。
只要对方火炮敢露头,薛虹就让对方知道知道,什么叫精准打击!
说起来这些年里明军的火器进步毫无疑问远远的甩开了同时期其他的国家。
实际上历史上的明朝,哪怕是明朝后期火器也甩开了同时期世界上所有国家。
万历年朝鲜战争,朝鲜宣祖实录记载如下:天兵炮火如雨,倭城木石俱飞,一昼夜发弹三万。
大将军炮、弗朗机、火箭、火砖等器昼夜齐发,震天动地!
明朝建立前夕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双方就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了。
什么喷火枪、迫击炮、烟雾弹、燃烧弹、开花弹,明朝时期基本上该有的雏形也都有了。
同时期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书里都承认,明朝的大炮是同时期最好的。
因此明朝本身的火器的底子就非常不错。
加之钢材技术进步,还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十年的时间,在薛虹的定向开挂下出现技术重大革新,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