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共生谣里草长生
月光像被揉碎的银箔,漫过连绵起伏的草浪。
凌羽坐在一块被风磨圆了棱角的青石上,裂穹刀斜倚在腿边,刀鞘上镶嵌的七颗寒铁星子在月色里泛着沉敛的光。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末端的旧痕——那是十年前在昆仑雪域与黑煞堂首座搏杀时留下的,当时刀锋崩了个小口,刀柄却被对方的毒掌灼出了半寸焦痕,如今摸起来仍能感觉到凹凸的质感,像一段永远磨不平的记忆。
“还在想?”
苏瑶的声音带着软剑特有的清冽,像山涧水淌过玉石。她走到青石旁坐下,腰间的“流萤”软剑随着动作轻晃,湖蓝色的剑穗扫过裂穹刀的鞘尾,发出“叮”一声细响,像一粒冰珠落进玉盘。
凌羽侧头看她。月光勾勒出她鬓边新添的几缕碎发,十年前那个总爱把剑穗绑成蝴蝶结的姑娘,如今眉眼间多了几分沉静,却依旧会在剑穗扫过刀鞘时,眼尾泛起一点细碎的笑意。“在想第一次听《共生谣》的时候。”他说。
那是十二年前,在滇西的雨林里。他们刚端掉毒枭“红蝎子”的老巢,苏瑶中了对方的迷药,高烧不退。夜里他守在篝火旁,她半梦半醒间哼起这段调子,说那是外婆教的,苗人相信万物共生,草与风、刀与鞘、人与土地,都该像藤蔓缠着老树,不是谁护着谁,是谁也离不得谁。
“后来你总说这调子丧气。”苏瑶轻笑,伸手摘下沾在凌羽肩头的草籽,“说战神的刀就该配战歌,哪能哼这种软绵绵的调子。”
“那时候蠢。”凌羽自嘲地勾了勾嘴角。他想起自己当年的样子——一身迷彩服永远沾着泥和血,肩上扛着“兵王”的头衔,眼里只有任务和敌人。裂穹刀在他手里是收割性命的利器,从没想过它也能安安静静地靠在腿边,听风拂草叶的声音。
草浪深处传来脚步声,白若雪提着一盏竹编灯笼走来,灯笼里的烛火晃悠悠的,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怀里抱着个陶瓮,走到近前掀开盖子,一股米酒的清香混着桂花味漫出来。“尝尝?”她递过两个粗瓷碗,“去年收的糯米酿的,加了后山的野桂花。”
凌羽接过碗时,指尖碰到她的手。她的手不像从前那样总带着枪茧了,这几年在草场上种药、酿酒,掌心磨出了新的薄茧,却比当年握着狙击枪时更温暖。“若雪还是这么会弄这些。”他仰头喝了一口,米酒的甜混着桂花香滑进喉咙,熨帖得像小时候母亲熬的姜汤。
白若雪笑了笑,目光落在裂穹刀上。“还记得在中东沙漠吗?你用这刀给我削过木簪。”她说,“那时候刀上全是沙,你蹲在帐篷外磨了半宿,削出来的簪子边缘还剌手,我却戴了整整三年。”
凌羽当然记得。那时候她是医疗队的医生,他是负责保护她们的特种兵。一次遭遇伏击,她为了救伤员被子弹擦伤了胳膊,他背着她在沙漠里跑了半夜,停下来时发现她发间的银簪丢了,便捡了块骆驼刺木,用裂穹刀笨拙地削了支木簪。那刀砍过人、劈过装甲车,却在削木簪时抖得像筛糠。
“后来那簪子呢?”苏瑶好奇地问。
“埋在红海边上了。”白若雪望着远处的草浪,声音轻得像叹息,“撤离的时候路过那里,看到好多战死的年轻士兵,我就把簪子埋在他们旁边了。想着木头会烂,烂了就成了土,能护着点什么也好。”
风忽然转了向,带着草叶的沙沙声掠过三人肩头。柳依的身影从月光里走出来,她手里拿着支竹笛,笛身被摩挲得发亮。“该唱《共生谣》了。”她说着,将笛子横在唇边。
她的笛声不像苏瑶的剑那样清冽,也不像白若雪的米酒那样温润,倒像草原上的风,带着点粗粝的温柔。凌羽记得第一次听她吹笛是在西伯利亚的冰原上,那时候她还是“龙王”组织里最年轻的杀手,一身黑衣,眼里全是冰冷的杀意。他奉命除掉“龙王”首领,却在雪地里撞见她抱着个冻僵的孩子,用体温去暖那孩子的手脚。后来他才知道,那孩子是被“龙王”掳来的人质,她冒险救下,却差点被自己人灭口。
“那时候你用裂穹刀架在我脖子上。”柳依吹完一段,放下笛子看向凌羽,眼里带着笑意,“说要么跟你走,要么死。”
“你说‘死了也比回那个鬼地方强’。”凌羽接话,“结果你晕过去了,我背着你在雪地里走了三天三夜,裂穹刀的刀鞘都冻成了冰壳。”
苏瑶笑着拍了拍刀鞘:“原来你也有当挑夫的时候。”
“可不是。”凌羽握住刀柄,轻轻将刀抽出半寸。月光顺着刀刃流淌,映出上面细密的纹路——那是无数次打磨留下的痕迹,也是无数次与敌人交锋的证明。他曾以为这刀会陪他到死,要么饮尽最后一个敌人的血,要么被敌人的刀斩断。可现在,它安静地躺在草场上,刀鞘碰着软剑的剑穗,听着笛声和歌谣,像个终于卸甲归田的老兵。
柳依又吹起笛子,这次苏瑶跟着轻声哼唱起来。《共生谣》的调子很简单,没有激昂的高潮,也没有悲伤的低谷,就像草场上的风,一年又一年地吹,不紧不慢,却从未停过。白若雪跟着打拍子,手指在膝盖上轻轻点着,凌羽则握着裂穹刀,听着刀鞘与剑穗偶尔相碰的轻响,那声音混在歌谣里,竟比任何战鼓都让人安心。
“其实我一直不懂,”苏瑶忽然停下哼唱,“‘兵王’‘战神’‘龙王’,这些名字多威风,你怎么就说放就放了?”
凌羽看向远处。月光下的草浪像一片银色的海洋,风过时,草叶翻卷,露出底下新冒头的嫩芽。“前几年去边境,看到个老牧民。”他缓缓开口,“他儿子是边防兵,牺牲了,就埋在界碑旁边。我问他恨不恨那些越境的敌人,他说‘恨过,但草要长,羊要放,日子还得过’。”
他顿了顿,指尖划过裂穹刀的刀刃:“那些名字,就像刀上的寒光,看着吓人,可光有寒光,割不了草,也种不了地。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让草能好好长,让日子能好好过吗?”
白若雪往他碗里添了点米酒:“所以你把裂穹刀的锋芒收起来了。”
“不是收起来,是让它歇着。”凌羽笑了,“刀也会累的。你看这草,春天发芽,冬天枯黄,从来不说自己是‘草王’,可谁离得开它?”
柳依又吹起笛子,这次的调子更柔了。凌羽看着苏瑶的剑穗再次扫过刀鞘,看着白若雪手里的米酒泛起细密的泡沫,看着柳依笛尾的红绳在风里轻晃,忽然明白——那些关于兵王的传奇、战神的荣耀、龙王的阴影,早已像去年的枯草,被风卷着埋进了土里。而土里长出来的,是此刻的月光,是手里的酒,是唇边的歌,是身边这三个陪他从血火里走出来的人。
草浪深处,新的草籽正在顶破泥土。它们不知道谁曾在这里浴血奋战,也不知道裂穹刀的故事,它们只知道顺着月光的方向生长,把根须扎进这片被无数人守护过的土地里。
《共生谣》的调子飘向远方,混着刀鞘与剑穗的轻响,像一声悠长的叹息,又像一句温柔的承诺。凌羽低头看着碗里的米酒,看着酒面上晃动的月影,忽然笑了。
他终于知道,那个最简单也最珍贵的词是什么了。
不是“胜利”,不是“荣耀”,是“家”。
是裂穹刀靠在腿边的安稳,是软剑穗扫过刀鞘的亲昵,是米酒里的桂花甜,是笛声里的岁月长,是草浪翻涌时,身边有人与你共听风声,共守这一片生生不息的土地。
月光更浓了,草叶上的露珠折射出细碎的光。裂穹刀的刀鞘与软剑的剑穗又轻轻碰了一下,像在回应这漫漫长夜里,最温柔的答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