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这几条道路上的运输,是部落物资输送的最主要方式。
“熊雨前段时间跟我说过,从本部出发去水村,如果带十辆车的话,就得多准备一辆到两辆车,还要多配一些轮子,否则颠簸的路面,很有可能让车辆坏在半路。”
熊洪想了想,把熊雨他们遇到的困难也说了出来,“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熊欣身上,这就说明我们的道路,现在的确需要重新加固了。”
在早些时候,熊部落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多车辆和牲口,原本的道路,主要是供族人行走的,物资的运送,也都是依靠人背。
后来有了驴子,物资就靠着驴来背,道路的修建很简单,也就是把杂草一除,大块的石头和树根给清理一下,路面用石块夯实一下,最多就是再铺上一些碎石子。
不过随着部落领地范围的增加,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有了车辆之后,原本狭窄的道路,都扩建成了至少“两车道”,大大提高了运输的速度。
现在熊部落的道路最普遍的铺法,就是先往下铲出深二十厘米左右的泥土,然后再铺上石子、矿渣、石灰这些材料,接着再进行覆土,最后用石磙子滚或者用石块夯实。
现在部落的几条道路,都是用这种办法来进行铺设的。
这种道路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还是很好用的,偶尔下上一两天雨倒也可以接受,但最怕的就是连绵的降水,虽然道路要比两侧高上一些,但如果碰到这种天气,也很容易泡烂。
当然,部分地段也有用石板铺路的,这样一来,就不用害怕降雨了。不过石板路整体长度太短,而且多用在各个村子门口,大规模铺设的话,成本太高,不是熊部落现阶段能承受的。
“上次土尘在制作蜂窝煤的时候,听熊山说起过,之前部落烧制砖瓦的时候,偶尔会有一些石灰石被烧出来,这些石头烧过之后,磨成粉末跟沙土混在一起,会很牢固,现在冶炼坊那边的房屋和围墙,几乎都用上了这种材料。”
这个时代可没有后世那种水泥和混凝土,就算熊洪清楚水泥怎么做出来的,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来说,用处也并不是太大,而且成本会非常高,用在建筑或者修路上,也不划算。
那能用来代替的东西,熊洪恰好知道一种,那就是三合土。
三合土,在古代的华夏历史中,从普遍意义上说,是指三种不同的材料,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石灰、黄土和沙子混合而成的。
而熊洪当初在修建部分建筑的地基时,就用到了这种三合土。
黄土和沙子倒是好弄,从砖窑那边的山坡上,随便往下挖,就是一块块的黄土,而沙子则更好弄,凌河岸边,就有不少滩涂,挖一些泥巴上来,里面就含有部分的沙子。
石灰则需要煅烧,熊山周围的山包,是有石灰矿存在的,不过当初部落实力弱小,没有足够多的人力和技术去开采。现在只要有需要,部落随时可以调集一支上百人的开矿队伍,去开采石灰矿。
“这种材料,虽然要经过煅烧,还要按照一定的数量混合,修建起来难度也不算低,但只要修好,部落现在的八百斤车辆,完全可以行驶在上面,不用担心损坏道路。”
熊洪对这种材料颇有信心,不过熊巫考虑的是,这种材料要想大规模制备,最关键的就是石灰矿的处理。
“修这么长的道路,需要多少石灰矿啊?”
熊巫看了看熊洪手中的地图,眼神在黑色的线条上停留了很久,“你刚刚说还要经过煅烧,那不是还要准备更多的煤炭吗?”
一提起这些材料的消耗,熊巫就有些心疼,这不是部落围墙内部的道路,这是沟通部落所有村落的道路,距离很长,要是按照这种修法的话,部落一两年内什么也不要干,大家一起开矿,才有可能完成这些道路的铺设。
“是啊,消耗很大,但修好之后的效果却大不一样,”熊洪指着地图上的黑色线条,“现在的道路,几乎每隔一个月,就得重新派人再修补一下,而且以后部落物资的运送会越来越多,这种道路已经不太适合部落使用了。”
熊洪当然清楚这条路修建起来会耗资巨大,不过他跟熊巫的视角不太一样,虽然要考虑部落的承受能力,不过也要看到未来的方向。
当然了,熊洪今天也不是为了劝说熊巫去修路的,在路线还没确定前,还有很多事情要准备,修路,也只是熊部落各项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
“当然了,就算现在物资充足了,也不是修路的好时机,我们现在讨论修路的问题,也只能是先做准备,具体怎么修,还要等明年春耕之后再看。”
熊洪将地图挂起,笑着说道,“路线还没有确定,修路前,肯定要花时间去查探一下路线的,也不急于一时。”
“不错,石灰石煅烧太费煤炭,但搞不好熊山他们,明年发现更好的煅烧方法呢?要是有的话,那什么三合土,不就好解决了吗?”
熊巫思考后,也明白了熊洪的想法,笑着附和道,“现在的道路是要修,不过我觉得可以分段修补,先把部落通往码头的这段修好,一点点来,每年我们可以用三合土修上一段。”
熊洪点点头,这也是目前无奈的选择,原材料不足,生产成本过高,其他事情也要去做,这几个因素,都影响着部落的修路计划,当然,其他的工作,也有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除了道路的问题,还有车辆的毁损率居高不下的问题。路面我们现在没办法根本性解决,那就需要对车辆再进行改进。”
熊洪挂好地图后,又取出一卷竹简,这份竹简看起来比较陈旧,外表都被磨的发亮了。
“这是这几年部落车辆的毁损情况,巫,你看一看。”
熊巫接过竹简,仔细地看着上面记录的内容,渐渐地,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想必你也看出来了,虽然部落这几年每年的车辆都在增加,但相应的,损毁的数量也在增加,而且损毁的车辆和部落拥有的车辆,他们之间的比值,一年比一年高!”
熊巫点点头,这正是他发现的问题所在。以去年和今年为例,去年部落共有车辆200辆,其中熊雨熊欣各80辆,本部库存有40辆,到去年除夕为止,损毁了30多辆;
而今年部落的车辆经过改进,生产成本虽然有所提升,但生产起来却快了不少,到现在为止,熊雨熊欣的车队各有100辆车,本部库存50辆,到现在为止,已经损毁了50多辆。
按照损毁率,去年只有一成五,而今年,达到了两成。
这些损毁的车辆,并不是报废了,比如在运输过程中,轮毂断裂、车轮破损、车身散架……只要是无法行动了,就会被认为是损毁,有些是可以被修补好的。
“看起来不太妙啊,按照这样的势头,难道熊族二年的损毁,要达到三成?”
熊巫感觉头疼了起来,事情真是一个接着一个,难题也是一个又一个,才回来没多久,很多事情就已经找了上来。
“那应该也不至于损毁这么高,车辆正常的损坏也很正常,这可能跟道路的情况、生产的质量以及车辆的使用方法有关,不能单单只认为是道路的问题。”
熊洪看到熊巫面露难色,连忙安慰道,“再说了,这段时间,我已经给熊木、熊雨他们几个人提了一些建议,就是改进车辆的。”
“哦?车辆现在还需要怎么改进?”
“目前有几个方向,其中之一是轮子。”
熊洪站起身,在宗庙里踱步,边走边说。
“现在的车轮,光秃秃的或者就钉了一圈熟牛皮,和路面之间的相互磨损也大。”
车辆的问题,熊雨熊欣他们很早之前就向熊洪反映过了,不过熊洪一直也没有时间关注,毕竟从今年夏天开始,部落的事情就是一个接一个。
好在,冬天快来了,部落该解决的事情也都解决的差不多了,熊洪有充足的时间,跟熊雨他们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在熊巫回来之前,熊洪就已经召集了运输队、明观院和均输院的队长们,商量车辆该怎样去改进的问题。
“不错,路不好就要修,车不好,也要想办法改进,”熊巫点点头,说起车辆的改进,他有一肚子话要说。
这一路上,乘坐的牛车也好、驴车也罢,都非常颠簸,坐在上面,有时候半天都坐不住,还有族人问熊巫为什么喜欢骑马。
他那是喜欢骑马吗?骑术不精的巫,在马背上也很煎熬,但好歹比乘车舒适一些。
乘车的颠簸,一开始可能感觉不到,但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浑身酸痛才能体会到。而乘坐牛车的族人,也被要求半天的时间换上一批人,不然真的受不了。
而熊巫乘坐的,还是经过改进之后的,车厢里面铺上了厚厚的兽皮,就这样也抵挡不住车辆的颠簸,可想而知,熊洪所说的“旅途劳累”,那是真的劳累。
“车辆的改进问题,已经交给明观院去想办法研究了,熊雨和熊欣他们这次回来之后,也会去明观院帮忙,毕竟他们跑的多,对车辆的要求也更实际一些。”
熊洪解释到,车辆的改进工作,熊部落其实一直在进行,只不过对熊部落来说,算是到了一个瓶颈,无论是车架、还是轮轴,亦或者是车轮,都在之前改进过不少次,但生产力就限制在这里,其他的工坊跟不上,材料和技术不达标,就没办法对车辆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