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日,就在中州新一轮的大战即将开始的时候,东南沿海的局势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大夏使团代表在澎湖岛上,见到了红夷人代表佩德罗、沃尔德。
“我们的要求很简单,你们的武装全部退回南海,不准在流求驻留。”朱益脸上带着眯眯笑,“至于你们想要的贸易,我认为完全没有问题,你们想要多少货,给你们多少货。”
“为什么不允许我们的武装在流求?”佩德罗不服气,“如果我们没有武装,在这里做买卖非常危险。”
“王师会维护海上的秩序,不需要阁下操心。”朱益回答道,“只要阁下按照我们的协定办事,一切都好说。”
“我们从来都是用武装来维持我们的商贸!”佩德罗强硬地说道,“从一百年前进入东方海域的时候,就是如此。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阁下既然这样认为,那我们还是别谈了,你们回去再调集一批战舰,咱们再打一场!”
“不要以为我们不知道,你们的战舰也损伤严重!”佩德罗怒拍桌案说道。
“我们的战舰有损伤,但船坞里却每日每夜都在建造新的,很快可以再下海,阁下的呢?”
“我们在马尼拉也有船厂。”
“能建造远海战舰吗?”朱益脸上的笑容颇有几分嘲讽,“能的话,那你现在回去,造好了调过来,咱们就用火炮继续对轰。”
沃尔德·法克鱿连忙出来打圆场:“我们是来谈判的,你们夏人有一句古话,万事以和为贵。”
朱益喝了一口茶,嘴巴一歪,翘起了二郎腿,嘿嘿道:“不好意思,我不是儒家的信徒,我们皇帝陛下也不是儒家的信徒,我们不以和为贵。”
“那现在大家是来谈利润的,再打,对大家都没好处。”
“诶,这话不要说得这么肯定!继续打,短期对我们的确都没有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对你们没有好处!你们把舰队都打完了,南海的贸易还能维持吗?”
佩德罗的脸色终于变了,看来眼前这个死胖子很不好忽悠啊!
“对了,不怕告诉你们,尼德兰人已经在上个月就找过我们。”朱益脸上的笑容更加狡诈,“他们好像也有,哦不,他们好像有更多的船,他们答应不派任何战舰北上。”
这下终于戳中佩德罗的痛处了,他痛苦地说道:“如果我们把战船全部撤走,贵国能完全保证我们的安全吗?”
朱益说道:“一切都按照大夏的律法来就是了,没有特殊的对待,杀人偿命的事情,阁下不需要搞得太复杂。”
“好好,这个要求我可以答应你。”佩德罗说道,“但我们也有要求,我们希望我们能登陆,给我们一片地方居住,以便我们做贸易。”
“不不,不需要给你们一片地方居住,你们想上岸,在当地衙门登记后,想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前提是你们住房子,得自己花钱买。”
“我们也可以像夏人一样自由行动?”
“为什么不可以呢?”
佩德罗和沃尔德对视一眼,说道:“我以为你们东方国家都会很排斥我们,例如扶桑,我们在他们那里做买卖,他们不允许我们去其他地方,只给了我们一点点地方居住。”
“好好,提到扶桑了,我们再加一个条件,断绝一切与扶桑的贸易。”
“这恐怕不适合……”
“扶桑人可是在我们这里说,之前的战争,都是你们挑唆起来的。”朱益双手一摊,“现在你们要牺牲与我们的合作,来保全扶桑人?”
“断!立刻断!”
“那就太好了,来,这里是契约,契约上所有的约定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没有问题,可以签个字。”
佩德罗和沃尔德对视一眼,眼中都露出了震惊。
“对了,从大夏出发的商船,已经在马尼拉装载货物,我们不希望这条线上有海盗打劫我们的货,可以吗?”
“如您所愿!”佩德罗举起桌案上的酒杯,“而且马尼拉的粮食,你们要多少有多少,我们不但不会阻拦,还会协助。希望我们能一起赚钱。”
“一起赚钱。”
朱益也举起酒杯,心里却开始想着,回头去马尼拉找几个红夷妞尝尝咸淡。
太康十年八月,第三次夏晋之战爆发的同时,大夏与红夷人的第一次协议条款在澎湖岛上正式签订。
这预示着,两股势力从临安到南海的商线,达成了一个初步的共识,这无疑使得这条商线更加稳固。
事实上,在签订这份契约的时候,大量的夏船就已经开始从马尼拉采购粮食。
这种采购对李彦来说并不难,马尼拉肯定是不认银钞的。
那就用银子去采购。
银行最不缺的就是银子。
虽然比不上魏国的体量,但想要从马尼拉买回粮食填补市场上的粮食空缺,那些银子完全绰绰有余。
甚至只动用了冰山一角。
也是在八月十三日,夏军攻克沁阳郡的消息传到了赵州魏军大本营,消息快速往梁京送。
此时,梁京的政坛可谓是风起云涌。
同样是八月十三日,梁京颁布了一条改变夏魏关系的令:废除夏国银钞结算精盐的条例。
这道令一出,半天之内就在梁京城传遍,并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一天,梁京还有一些报纸上刊登了反对意见。
例如《梁京晚报》就刊登了一篇文章:废除夏银钞结算条例,必然导致两国关系恶化,并进一步影响丝绸、布匹的贸易,最后影响到民生,实不可取也!
据说当天晚上,就有衙门里的人去相关报社。
第二天一大早,梁京就在传梁京的报社有夏国细作混进来,听说是皇帝的亲卫军校事使亲自去抓的人。
中午的时候,案子已经审完。
相关的几个撰写人员,都卒业于江宁大学,是之前派过去求学的人。
这件事立刻在朝堂上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午后,皇帝急召群臣入殿议政。
礼部尚书刘言公然表达了对目前局势的担忧,他认为,前些年在江宁求过学回来的人,都有可能遭受了夏主的思想蛊惑。
总之,都需要严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