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夜已深。
高铁疾驰在夜色中,窗外灯火斑驳。李一凡靠在座椅上,望着倒退的轨迹,脑海中浮现出香江这五年的每一个转折。
沉雷计划暂告一段落。香江没乱,但远远算不上平静。那些被化解的冲突、拦下的情绪潮涌,不过是未来战场的前奏。认知的战线没有停歇,它只会换一种形态卷土重来。
此刻,车厢内屏幕正滚动播放今日要闻,最醒目的热搜标题赫然是: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10亿#
他收回目光,取出平板,点开云盘中一个名为“2015x_凤凰项目”的加密文档。
那是他重生归来最早布下的一颗棋子。
——2015年11月,他找到李明杰,将饺子这个名字写在了项目优先投资清单的第一行。
那时候,《哪吒》还只是几个分镜脚本、几段预演动画,饺子的工作室不过是一间在魔都郊区的旧仓库改造房,连像样的设备都没有。若是常规资本操作,光线影业起码要一年后才会嗅到苗头。
但李一凡知道,这个瘦高、说话有些木讷的男人,将在几年后引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他带来的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种语言,一种情绪出口,一种新文化图腾。
于是,他决定抢先下注。
“我们不是来炒概念的,我们是来做未来的。”那天,李一凡对李明杰说。
他不仅拿出初始投资,更提出两个要求:一、项目必须由凡星文化控股团队跟进;二、落户星城市。
——那一年,星城尚无动画产业基础,连个像样的动画学院都没有。饺子迟疑过,但最终被李一凡的诚意、远见和资源配置能力打动。
而现在,这一切终于开始回报。
一条新信息弹出,是赵灵发来的截图:微博热榜前五中,有三条与《哪吒》有关,评论区刷满了“哪吒是我们这一代的少年感”、“终于有属于我们的中国英雄”、“魔童逆袭,是我自己的故事”。
李一凡轻笑:“民心可用。”
他不是在讲情怀,他看的永远是方向、是结构、是大势。
高铁抵达星城东站时,已近凌晨。司机早已等候,副驾驶上还坐着李晓薇。
“你不是在香江继续收尾么?”
“事情交给赵灵了,我要跟你当面说。”她将平板递过来,“哪吒已经成现象级话题,今天我们在b站联合的‘少年共鸣计划’上线了,1小时破百万播放。人心,是可以被点燃的。”
李一凡看着视频中那些稚嫩但坚定的面孔,沉默片刻。
“我们准备好了吗?”他问。
“准备好了。”李晓薇点头,“不仅是传播上的推力,更是文化认同上的引爆点。”
他微微点头。
“明天开会,我要重新调整凡星文化战略,国漫,不再只是电影票房的问题。”
——
次日上午,凡星大厦16层会议室。
会议一早召开,参与者包括李晓薇、李明杰、赵灵,以及文化战略部、影业开发部的主要骨干。
李一凡扫视全场,没有铺垫,直入主题。
“《哪吒》不是爆款,它是口子。”
众人一怔。
“一个能打开新叙事的口子。我们过去五年解决的是信息战、防御战,是保阵地。但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主场战、主动战,是开疆拓土。”
他在屏幕上展示一张饼图,题为“中国95后-05后文化消费分布结构”。
“你们看这个曲线,动漫、短视频、潮玩、国风音乐、轻小说……年轻人已经不再依赖主流电视、报刊,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内容生态中。”
“如果我们不能进入他们的语境,我们永远只是‘劝说’,而不是‘引导’。”
李晓薇补充:“我们在《哪吒》这波热度中实验性投放的‘少年叙事’计划,转化率远高于传统价值灌输类视频。这是一个结构性突破。”
“所以,”李一凡看向所有人,“我要的不只是再投几个动画项目,不是炒Ip,不是蹭热度,而是打一场文化主权战。”
“我们将以《哪吒》为基点,展开‘神话重构计划’,凡星文化旗下将设立独立动画孵化中心、版权中心、青少年脚本人才培养机制,同时,我们要准备走出去。”
赵灵看着李一凡,目光炽热:“这就是您之前说的‘文化新基建’吧?”
“是的。”他点头。
“过去我们修路、修桥,现在,我们要修文化的根。”
——
散会后,李一凡单独留下了李晓薇。
“你现在手上要抓住两件事:第一,把《哪吒》的衍生计划做精做深,不要被票房冲昏头脑;第二,把舆论场牢牢稳住。”
“我们不能让这个新叙事变成小圈层狂欢,必须全民可感,必须有主线、有主角、有意义。”
“要让这个时代的少年,知道他们是主角,而不是炮灰。”
李晓薇轻轻点头:“我明白,这不只是讲故事,是在争未来。”
李一凡看向窗外,星城的阳光洒在远处的湘江面上,水波闪动,仿佛一块随时会被投下石子的湖面。
那颗石子,早在五年前就已落下。而现在,涟漪,终于开始向四面八方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