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省委大楼。
上午9时整,省委常委会议如期召开。
省委书记赵建国主持,列席人员除了九位常委外,还包括大夏政务院副总林建国的嫡系——新任国家发改委主任姜承远,通过远程系统接入会议。
会议主题明示为“关于潇湘省‘基层政务透明化改革试点’推进情况的通报与研究”。
但与会者心知肚明,这不仅是一场总结会,更是一场检验李一凡“能否将制度改革推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关键政治考验。
—
李一凡身着藏青色西装,神情冷静。手边,是一份厚达108页的《召阳县制度改革试点报告(第一期)》,由省政研室与凡星智库联合撰写。
赵建国先开场,语气平和却不失分寸:
“制度改革,我们支持。但也要考虑节奏、尺度、路径。”
“召阳的经验是不是可以复制?今天要听听大家的意见。”
—
副省长陈松年首先发言,话语一贯谨慎:
“召阳经验确实有亮点,比如积分机制、政务信息可视化等都走在前面。”
“但基层反馈,数据填报压力较大,干部‘唯分数论’倾向初现。”
“我们应以鼓励为主,不宜一刀切。”
李一凡未动声色,微微点头记录。
省委组织部长许宏志随后发言,立场鲜明:
“干部选拔不能仅靠印象和汇报,透明数据是趋势。”
“召阳改革至少证明:数据可以做参考维度之一。”
“我支持在五个地市同时启动复制试点。”
副省长林浩民举棋不定:“我们不能否认改革初衷,但基层动能不足,如果推得太快,恐成‘上热中温下冷’。”
—
会议渐趋胶着。
直到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平缓缓发声,气氛陡然收紧:
“我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干部对积分机制非常抗拒,甚至有人在系统外建立‘影子账本’,试图影响群众反馈数据。”
“透明,不应成为新的官僚形式主义。”
“我们纪委的职责是防腐,但我们不希望改革变成另一种‘数字政绩秀’。”
这话锋利直接。
全场一片静默。
—
赵建国看向李一凡,点头示意:“省长,你来回应。”
李一凡缓缓起身,声音清晰,语调不疾不徐:
“改革从来不是让人舒服的。”
“透明不是为了管死干部,而是让能干事者更安全,懒政者更透明,腐败者无处遁形。”
“召阳试点启动21天,群众满意度提升12.3%,工程资金公示率达98%,干部工作时间总量比改革前增加15%。这些数据不是包装,是实打实的结果。”
他停顿,扫视众人一眼:
“如果制度改革怕被误解就不做,怕被抵制就退让,那我们永远只能原地踏步。”
“潇湘,难道不是该在大夏走出一条治理升级的新路吗?”
—
话音未落,远程画面中的姜承远轻咳一声,开麦:
“赵书记,各位同志。”
“我赞同李省长的判断。中央层面已经关注召阳试点,包括大夏上层深改组秘书局、政务院改革办,正在调研其可复制性。”
“大夏发改委将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潇湘在政务公开、数据治理和制度评估领域走前列。”
“透明化不是终点,是手段。”
“我们的目标,是让制度和干部之间,重新建立信任。”
—
会场一阵轻响。
赵建国轻敲桌面,语气比起开场时更为坚定:
“那我提议,第一阶段,在召阳、娄南、岳江、辰海、龙溪五地启动同步试点。”
“省委常委会授权李省长牵头成立‘制度改革协调小组’,由组织部、政务数据局、纪委、宣传部等共同组成。”
“报我、报中央备案。”
众常委纷纷点头通过。
李一凡向赵建国颔首:“谢谢赵书记信任,我会扛起这份责任。”
—
散会后,李一凡走出会议厅,赵建国缓步跟上。
“你知道我为什么放你推进这一步吗?”
李一凡一愣,尚未答话。
赵建国淡淡一笑:“因为你敢。也因为你背后,有人更敢。”
“我老了,很多事未必想管。”
“但我也不愿意,潇湘继续躺在舒适区。”
他拍了拍李一凡的肩:“走好这一步,后面的棋,你就有资格下了。”
—
当天夜里,省委组织部连夜发文:
《关于设立“潇湘省制度改革协调小组”的通知》印发,李一凡任组长,许宏志任副组长,组员包括纪委、数据局、网信办等主要部门负责人。
政务院改革办第一时间转发文件,附批注:“潇湘经验,值得关注”。
—
与此同时,星城市。
陈启明(市委书记)、李志远(市长)、梁国涛(常务副市长)在市委大楼召开专项部署会。
李志远笑道:“老李这次,是真的把刀举起来了。”
梁国涛认真点头:“我们星城,是李省长改革思想的源头,更要当制度改革的排头兵。”
陈启明坚定:“把星城市的治理模式,升级成制度样板。”
—
而在京城,林老躺在书房的太师椅上,静静听林建国汇报。
“他第一场常委会,就顶住了。”
林老睁开眼,望向窗外:“这才刚开始。”
“往后,不只是潇湘。西南要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