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机时刻,一把银白色的长枪如流星般飞来,直接刺穿了后面那个鲜卑骑兵。那锋利的刀锋在离罗彦鼻子仅有一公分的距离停了下来,罗彦甚至能感觉到刀锋上散发的寒意。
随即,一道身影如疾风般冲了过来,手中唐刀挥舞,瞬间将压制罗彦的两个鲜卑骑兵斩杀。罗彦长舒一口气,赶紧起身,可谓是惊魂未定。
来者正是赵统。他在战场上一路奋勇拼杀,斩杀无数鲜卑骑兵。他看到典韦率领陛下的金龙卫朝着轲比能的中军杀去,担心陛下安危,便主动杀了过来。刚才,罗彦身处险境,他心急如焚,赶忙投掷手中长枪,这才救下罗彦。
赵统上前单膝跪地,抱拳见礼后,说道:“陛下,末将赵统来迟,让陛下受惊了!”
罗彦赶忙收拢心神,看着赵统问道:“你便是赵云的儿子?”
赵统恭敬地回应:“末将正是赵云长子赵统。”
罗彦赞许地点点头,说道:“果然虎父无犬子!此番汝立下大功,朕回去后定当重赏。现在,先杀退敌人!”
赵统领命,迅速起身护在罗彦身边,与罗彦一同奋勇斩杀鲜卑骑兵,有了赵统在一旁协助厮杀,罗彦压力大减。
战场上,双方已然杀红了眼,谁也没有后退之意,厮杀仍在激烈地持续着……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响彻天地,狼居胥山下这片土地,已然被鲜血彻底染红,仿佛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血色的殓衣。双方的将士们都杀红了眼,宛如陷入癫狂的猛兽,丝毫没有后退之意,战斗愈发激烈,局势也愈发胶着。
随着时间无情地流逝,尽管大新帝国的新军战斗力强悍,战斗素质极高,但在鲜卑骑兵人数的绝对优势碾压下,渐渐开始落入下风。新军将士们虽仍在咬牙苦苦支撑,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可眼神中依然燃烧着不屈的斗志,他们拼死厮杀,试图扭转这不利的战局。
此刻,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一位白衣少年骑着一匹白马,宛如从天而降的战神。他手中紧紧握着一把长枪,眼神坚定而无畏,静静地俯瞰着山下几十万骑兵的混战。那密密麻麻的人群、纷飞的战火与四溅的鲜血,丝毫没有让他产生一丝怯意,反而激起了他内心的万丈豪情。他目光如电,死死地盯着鲜卑中军的轲比能,仿佛在宣告着自己的挑战。随后,他猛地大喝一声“驾!”,双腿一夹马腹,白马嘶鸣着如离弦之箭般冲向了那片血腥的战场。
战场上,罗彦刚刚奋力斩杀了一个凶悍的鲜卑骑兵,汗水湿透了他的战甲,顺着脸颊滑落。这时,徐庶杀到了他的身旁,面色严峻,焦急地说道:“陛下,如今局势对咱们越来越不利了,再这样下去,吾军必败啊!退兵吧!”
罗彦眉头紧皱,一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敌军,一边回应道:“眼下撤离,必然会被鲜卑骑兵追杀,到时候伤亡只会更加惨重啊!”
徐庶心急如焚,大声说道:“但至少不会全军覆没啊!可继续打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
罗彦再次环顾战场,看到新军将士们那疲惫却又坚毅的面容,他们在困境中依然拼死战斗,心中不禁一阵动容。他深知徐庶所言乃是事实,就在他准备忍痛做出撤退决定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身影如鬼魅般冲进了战场。定睛一看,竟是一位白衣少年,手中长枪上下挥舞,所过之处,沿途的鲜卑骑兵纷纷惨叫着落马。罗彦心中一动,感觉这身影有些熟悉,可无奈距离太远,实在看不清楚面貌。但他的脸上还是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或许咱们还有机会。”
徐庶顺着罗彦的目光看去,只见那少年骑着白马,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手中长枪舞得密不透风,无数鲜卑骑兵在他枪下丧命。徐庶不禁大惊失色,脱口而出道:“此少年乃何人?其武艺怕是不输赵将军啊!”
白衣少年虽然孤身一人一骑,却宛如战神下凡,无人可挡。他如入无人之境,不断往前冲杀,所到之处,鲜卑骑兵纷纷倒下,仿佛割麦子一般。很快,他便如同一把锐利的尖刀,杀穿了鲜卑的后军,直逼中军而来。
轲比能正在中军指挥,看到这突然杀来的白衣少年,不禁大惊失色,心中暗暗吃惊:“此少年乃是何人?武艺竟如此高强,这比之前的赵云也不遑多让啊!”他急忙大声下令:“快!拦住他!”
这时,轲比能的心腹大将领命,立刻带领一队精锐骑兵,如旋风般朝着白衣少年冲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