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康郡马这一番“真情流露”,导致那些原本想要给他撑腰出头的人都不敢冒泡了。
毕竟他都当众说出自己所干的那些坏事了,甚至引起了在场的老百姓的民愤,这时候谁要是敢冒头,站在他的那一边,绝对会被老百姓们群起而攻之。
虽说像他们这样有权有势的人,到哪里都会有些特权,福康郡马所做的那些事情,他们绝大部分在私底下也偷偷干过。
但有些事情,好做不好说呀。
只要没有公诸于天下,他们就可以上下勾连、想方设法的捂盖子,给自己多加上几道遮羞布,以至于在普通民众们的眼中,他们甚至还是为数不多的清官或者仁善之家。
但要是像福康郡马这样,在所有人面前把自己所做过的坏事公诸于众,别说老百姓不会放过他们了,皇帝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也绝对会拿他们杀鸡儆猴啊。
总而言之,有许多事情,偷偷摸摸的做,并且处理好首尾,只要不放到明面上来,就算不了什么大事。
但一旦被像今天这样大白于天下,就算是天皇贵胄、金枝玉叶也免不了吃挂落,遑论他们这些原本就如履薄冰的权贵了。
所以福康郡马被挂在酒楼窗口半天,硬是没有跟他私交甚好的权贵替他出头,就连他的本家也像是没了这个儿子似的不闻不问,最后还是京兆尹亲自带着衙役求见黛玉,好言好语的劝说她息事宁人,先把福康郡马交给他带走。
“所谓的息事宁人,莫非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一觉睡醒,福康郡马又跟无事发生一样?”
面对坐立不安的京兆尹,黛玉相当平淡的来了这么一句。
京兆尹连连摇头:“自然不是。福康郡马所说,已经牵涉到了许多陈年旧案,本官职责在身,自然要一一查证。只不过福康郡马怎么说也是皇亲国戚,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现眼甚为不妥,还请乡君为朝廷的颜面着想,暂且息怒。”
黛玉点了点头,又微笑着问,今日在酒楼之上打架斗殴的事情是否算是有了定论,需不需要让所有的当事人一起对簿公堂。
若是需要的话,她现在就可以代替贾薛两家的人走一趟,毕竟被打的贾薛两家的人现在已经回府养伤,恐怕经不起来回折腾。
这话听得京兆尹连连苦笑。
福康郡马刚才当着所有人的面,都已经把今天的事情说了个一清二楚,哪里还需要这位厉害的乡君继续去推波助澜?
是生怕福康郡马死的不够快吗?
说实话,黛玉的手段,让这位京兆尹心里也直打鼓,若无必要的话,他实在不想跟黛玉有过多的接触。
毕竟像他们这样的官员,谁心里没点小九九,没做过三、五件不大不小的错事呢?
就算京兆尹已经觉得自己算得上是清官了,但也不敢像福康郡马那样被人放在显微镜下从头到脚的查看,否则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翻车。
所以他赶紧宽慰黛玉,表示已经有了福康郡马的口供,街道上又有那么多的吃瓜群众当证人,足以证明这次在酒楼的殴斗,福康郡马才是罪魁祸首,贾薛两家的人都是招了无妄之灾。
至于黛玉带人赶到之后所做的事情,完全是为了维护外祖家的荣誉,合情合理,无需追责。
别说福康郡马只是在她手上受了些皮肉之苦了,就算是打断手脚,强令他在贾家先祖的牌位面前磕头认错,那也是站在道义的一边的。
黛玉对于京兆尹的回答还算满意,于是表示酒楼斗殴的事情就算到此为止,希望今后不会再有人因为这件事而骚扰贾林薛三家。
这其实是在暗中敲打京兆尹,别到时候又收受了福康郡马或其相关人等的贿赂,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突然又峰回路转、倒打一耙,把黑锅甩到贾林薛三家的头上,到时候自己可是不认账的。
京兆尹赶紧再三保证自己会秉公执法,也会把案件的实情一五一十的禀告皇帝,绝不让人有构陷贾林薛三家的机会,这才算是好说歹说的送走了黛玉等人。
一场闹剧,这才算是落下了帷幕。
当然,跟若无其事的各回各家的贾林薛三家的人比起来,福康郡马及其亲朋好友们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刚刚在众人面前社死的福康郡马,自然不可能安然无恙的回家,而是被收押在了监狱里。
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各色人等也开始各出奇招。
有原本就跟福康郡马及其家族不对付的人开始落井下石,也有如福康郡主这样急于跟他切割关系、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所谓亲朋好友,还有极少数私下活动、试图将他救出生天的挚爱亲朋。
不过这件事闹得这么大,结果早就已经不以这些蝼蚁们的意志为转移。
毕竟高高在上、稳压众人一头的,还是居于皇宫之中的九五至尊。
得知消息之后的太上皇和皇帝的态度都很鲜明的一致,对于像福康郡马这样败坏皇室名誉的人,必须严惩,绝不姑息。
至于黛玉当众撕下了福康郡马遮羞布、将其所做过的恶事公诸于众的行为,乃是为国为民,伸张正义,不仅无过,而且有功,朝廷就需要她这样的人,能够将那些深藏在地下的蛀虫全都挖掘出来,还大夏朝一个朗朗晴日。
总之,两位圣人对于黛玉那是毫不掩饰的偏袒,叫那些原本还想拿这件事当由头、暗中对黛玉唧唧歪歪的人,如甄太妃、长公主和福康郡主之流,都不约而同的装起了哑巴。
虽然免不了还是对黛玉怀恨在心,但也只能在私底下砸几个杯子、剪几块手帕,用来发泄心底的怨恨,叫她们光明正大的跟黛玉对上,那却是万万不敢的了。
毕竟黛玉都能让福康郡马把心底所有的秘密都一五一十的吐露出来了,她们的意志力又能比福康郡马坚定到哪里去?
到时候可别偷鸡不成蚀把米,把自己也给赔进去。
就这样,对于贾家来说完全解决不了的一件烦心事,被黛玉轻而易举地消弭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