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今天还挺热闹,都在尚书台呢!”皇帝袁熙一进入尚书台,就看到了尚书台左仆射陆逊、右仆射司马懿和御史台御史中丞庞统等人。
而巧合的是,中书台的长官,侍中司马孚跟着皇帝袁熙一起进来了。
陆逊察觉到了一丝异样。
这还不算完,当众人给袁熙行礼之后,庞统有点殷勤地将联名折子递给袁熙,说明情况的时候,袁熙那漫不经心又有点微妙的表情,更让陆逊察觉到不正常。
“三台六司,差不多有二百多位官员吧,你是说这二百多人都推荐一个人?”袁熙说话时看了看陆逊,又看了看司马懿。
“是的,大多是推荐八皇子袁谢的!”陆逊虽然感觉到了异样,但是作为这场“太子推荐”活动执行者,他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政治意见。
袁熙看着陆逊那自信的表情,突然一笑,根本没看庞统递过来的联名折子,说道:“人既然这么齐,那就干脆让皇子们也一起过来。对了,顺便把大哥、二哥,还有马树戈、甘兴霸他们几个,也一起喊过来!”
魏瑾听完之后,立刻吩咐手下的小黄门去安排此事。
没过多久,整个尚书台就挤满了人,而且是泾渭分明地分别在两边。
皇帝袁熙的左手边,分别是赵云、麴耀、马振、甘宁,和二皇子袁诚、三皇子袁让、四皇子袁谅、六皇子袁谛、七皇子袁询、八皇子袁谢、九皇子袁记、十皇子袁讽、十三皇子袁谋、十四皇子袁诰、十七皇子袁谨、十九皇子袁谚等人。
其中,赵云、麴耀、马振和甘宁都有座位,依次坐在最前面,其他皇子站在他们身后。
右手边,分别是陆逊、庞统、司马懿、司马孚,和三台六司的各级官员等人,当然不是二百多人,只有二十几个关键位置的重臣。
其中,陆逊、庞统、司马懿、司马孚也有作为,依次坐在最前面,三台六司的各位官员站在背后。
袁熙一开始坐在正中间的座位上,面对着所有人,他有点尴尬,于是站了起来,说道:“前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朕的身体呢?也出了点问题!于是啊,就提出让诸位推荐一下太子的人选。本来也就是临时起意,找个由头把太子的人选定下来。没想到列位臣工,还真积极!”
“推选‘太子’,乃国之大事!我等臣子,理当为陛下分忧!”作为尚书台,甚至是大燕国此时朝堂上官员的实际领头人,陆逊当仁不让地说道。
主要的原因很简单,袁熙似乎在淡化之前关于选举新太子的事宜,甚至把这件事当做一个临时起意的事件形容。
这对于在朝堂上,特别是对于袁熙这皇帝话语敏感的朝廷重臣和皇子们来说,代表着一个信号,袁熙这是在糊弄事了!
甚至,袁熙故意用这种口吻,来把选举新太子,当做一件小事来处理,这样袁熙作为皇帝,既可以独断专行,不顾朝臣们的意见。
在袁熙手底下干了这么久,陆逊早就看出了袁熙的用意。
因此,陆逊必须把“选举太子”的事放到高位,明确提出这是“国之大事”,等于在暗戳戳地警示袁熙,别想在这件事上糊弄。
其实这也是诸葛亮活着的时候,经常干的事,那就是把袁熙这个极其喜欢糊弄事儿的皇帝给掰回正常状态。
但是,很可惜,陆逊他不是诸葛亮,能力再强,再有历史地位,袁熙也不会任由陆逊在朝堂上一家独大,更不会把陆逊的话当做一种警示。
反而,袁熙会把陆逊的话当做一种挑衅。
这就是陆逊在这场“尚书台大戏”中,最大的问题。
其实,袁熙在进屋的时候,就在用话语点在场的所有人了,几乎没有人真的听进去。
于是,袁熙看了看陆逊,继续说道:“我看你们这还是都商量好了,集体推荐秦王?!”
“是的,陛下!如今三台六司的大部分官员都已经写了推荐折子,这里都是,还有这份联名折子,是专门呈给陛下的!”陆逊继续不卑不亢。
袁熙又定睛看了看陆逊,叹了一口气,然后又笑了笑,问道:“就?就没有别的意见?”
“当然有!本王推荐的三皇子、蜀王袁让,这可是本王亲外甥!”甘宁现在的身份很特别,虽然之前平叛的时候,他没赶上,如今在袁熙这,他自然要表现,而且是肆无忌惮的那种。
三皇子袁让看着甘宁那副无赖像,有点无奈。
袁熙看了看甘宁,脸上的笑意更盛,然后看向了赵云。
赵云知道,袁熙这是想让他像甘宁一样表态,赵云自然不能拒绝。
于是,赵云说道:“我推荐二皇子、汉王袁诚,也是我的亲外甥!”
袁诚看了看赵云,似乎有些紧张,赵云则是一脸的问心无愧。
甘宁则是对着赵云笑道:“这才对嘛!”
袁熙也是继续笑着,看了看麴耀。
麴耀也是直接发言,说道:“鄙人推荐四皇子、魏王袁谅!”
这下,四皇子袁谅有些意外,看了看麴耀,他似乎没想过麴家会站在他这边,因为麴灵儿和甄家的关系可不好,反而是麴家和赵家的关系走的颇近。
当然,袁谅不会知道,麴耀的意见其实是甄尧这个甄家家主争取来的。
袁熙听完,没有减少笑意,继续看向马振。
马树戈被袁熙看毛了,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本将,推荐,四皇子、魏王袁谅!”
这下轮到陆逊、庞统他们那些三台六司的人有点震动了,因为袁熙的话语很明显,就是皇帝的意愿更偏向于这些起家的老将们,而这些缔造帝国的老将们,一个个都是偏向自己亲近的皇子,那么八皇子袁谢可就希望渺茫了。
其实,如果真的仅仅是这样,陆逊他们也最多说一句袁熙太过偏袒武将集团的这些老将,其实也没办法反驳,最多让御史台的言官用四皇子袁谅的身体问题阻拦一番,主要是四皇子袁谅的功绩是够格的。
而且,袁谅也是个平和的性格,基本上与朝臣们的关系也不差,最关键的是,袁谅在祭礼司任职过,三台六司的官员倒是不太抗拒。
但是,袁熙下面的话,就让陆逊、庞统,甚至赵云、麴耀、马振和甘宁等人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就这些,诸位就推荐这几位,朕的儿子们除了亲的,关系好的,可是有十几个。”袁熙看了一圈所有人,然后继续补充道:“我就很奇怪,在场的没有推荐大皇子袁谦的?”
这下算是在尚书台丢下了一个惊雷!
众人甚至都不顾袁熙这个皇帝在场,居然讨论起来了。
“臣推荐大皇子袁谦!奏折在此!”司马懿也完全不顾在场的所有人,立刻高声喊道!
一时间,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陆逊和庞统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司马懿,他们有种感觉,那就是司马懿一定是和皇帝袁熙商量好了的,甚至是早就已经确定过了的。
袁熙立刻走到司马懿身边,拿起他的奏章。
与完全不被袁熙当回事的联名奏折不一样的是,袁熙不顾及周围所有人的眼光,居然一点点地看起了司马懿的奏章。
然后,袁熙直接读了出来:“兹我大燕国立国以来,以‘仁孝’治理天下!所谓‘仁’,原太子袁谦发动城卫向陛下‘请愿’的时候,邺城内的百姓丝毫没有受到兵祸的影响;所谓‘孝’,原太子袁谦发动‘请愿’就是因为陛下当时受到他人蛊惑,尽的是作为儿子的孝心。臣以为,原太子袁谦并无大的过错,陛下当给与其宽恕。”
读完,袁熙看了一圈周围的人,说道:“仲达,你这奏折写得好,好就好在上面谨记了我大燕国立国的根本,圣人所说的‘仁孝’。不像有些高官,满脑子的个人官位,满脑子的家族利益!”
袁熙说到最后,停在了陆逊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