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骑士高呼:“八百里加急!京师捷报!”
原来是巾帼科研院传来了天大的好消息:经过数月攻关,他们终于试验出了极其简便的精盐提取法!
这个方法不需要大型器具,不需复杂工艺,普通灶户一学就会,成本只有传统方法的十分之一!
“好!”黛玉大喜,“立即传令各盐场,连夜传授新法!”
这一夜,江南各盐场灯火通明。
巾帼书院派来的教习们分赴各地,手把手教授新法制盐。
灶户们学会后无不惊叹:
“这法子太神奇了!”
“以后咱们自己就能制好盐了!”
更让甄家绝望的是,黛玉当即宣布:
从此取消盐引制度,允许民间自由制盐、售盐,只需缴纳少量盐税即可。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彻底击碎了盐商垄断的美梦。
盐商们见此情景慌了神。
他们联合起来,威胁要停止收盐。
谁知黛玉早有准备。
她下令开设官营盐铺,直接以四十文的价格向百姓售盐,等往后盐的产量大增,盐价也逐步下降。
目前这个价格虽然仍比私盐贵,但盐质更好,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更让盐商们绝望的是,黛玉奏请皇上,准许巾帼商号参与盐务。
宝钗亲自带着资金和人手赶来,在沿海建起大型盐场,采用最新工艺,产量大增。
“宝姐姐来得正好。”黛玉拉着她的手,
“这些盐商以为垄断渠道就能拿捏官府,咱们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破局之道。”
宝钗笑道:“妹妹放心,经商之道,我在行。”
果然,巾帼商号介入后,盐价逐步开始下跌。
品质更好的官盐只卖四十文,私盐顿时没了市场。
盐商们狗急跳墙,竟想出了更毒辣的手段。
这日,黛玉在视察盐场时,突然冲出一群暴徒,手持棍棒扑来。
“狗官!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护卫们正要上前,却见黛玉不慌不忙,手臂轻轻一挥,袖中牛毛细针从机扩中弹出。
冲在最前的几个暴徒顿时倒地抽搐,口吐白沫。
“本官在海外什么风浪没见过,还怕你们这些宵小?”黛玉冷笑,“统统拿下!”
事后查明,这些暴徒是几个大盐商豢养的打手。
黛玉毫不手软,将这些盐商全部抄家问罪。
至此,再无人敢阻挠盐政改革。
半年后,两淮盐价降至三十文一斤,与米价相当。
百姓奔走相告,称黛玉为“盐观音”。
皇上得知后,特意下旨嘉奖:“林爱卿整顿盐务,惠及万民,真乃国之栋梁。”
而那些弹劾黛玉的大臣纷纷上表请罪。
皇上更是当朝宣布:“即日起,盐务全面放开,许民间自由经营。谁敢再阻挠新政,以谋逆论处!”
持续千年的盐铁专卖制度,就这样被一个女子打破了。
一年后盐价仍旧持续降低,直降至十文一斤才稳住。
百姓们再也不用为吃盐发愁,而灶户们因为掌握了新技术,收入反而大增。
这日,黛玉巡视盐场,见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曾经被世家垄断的盐业,如今成了普通百姓的致富之路。
“大人,”一个年轻灶户兴奋地跑来,“我用制盐赚的钱,送妹妹去书院读书了!”
黛玉欣慰地笑了。
这才是她改革的意义——不仅要让百姓吃饱饭,更要让他们有机会改变命运。
原红蕖来信说:“闻盐政大改,欣慰之至。你这一举,不仅破了千年积弊,更让天下人看到,女子能成男子不能成之事。”
而更让她骄傲的是,如今的朝堂上,女子为官已是常态。
那些曾经质疑女子做事能力能力的人,如今都心服口服。
街市上人来人往,随处可见穿着官服的女吏。
她们昂首挺胸,步履从容,与男子并肩而行。
是的,经此一役,再无人敢小觑女子为官。
黛玉站在海堤上,望着无边无际的盐田。
夕阳余晖洒在洁白的盐堆上,仿佛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边。
海风习习,带来咸湿的气息。
但这气息不再代表着苦难,而是自由与希望的味道。
而在不远处的书院里,一群女学生正在学习新式制盐法。
盐政改革的成功,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却也耗尽了黛玉全部的心力。
当最后一道改革政令颁布,江南盐价彻底稳定在十文一斤时,她终于支撑不住,倒在了巡盐御史衙门的书房里。
“大人!”随行女官惊惶的呼喊声响彻庭院。
消息传到京城时,原红蕖正在巾帼书院授课。
听到黛玉病倒的急报,她手中的书卷“啪”地落地,脸色瞬间惨白。
“备马!即刻南下!”她甚至来不及换下官服,直奔马厩。
十王爷闻讯赶来,见她正要上马,急忙拦住:“原大人!您是三品大员,岂能说走就走?总要向皇上请旨......”
“请旨?”原红蕖双目赤红,“玉儿都要没命了,我还管这些虚礼做什么!”
她一把推开十王爷,翻身上马,绝尘而去。身后,十王爷怔了片刻,立即入宫为她请旨。
日夜兼程,原红蕖只用五日便赶到了扬州。
当她冲进黛玉的卧房时,只见那个曾经神采飞扬的女子,如今面色灰败地躺在床上,气若游丝。
“玉儿......”原红蕖跪在床前,握住黛玉冰凉的手,泪水夺眶而出。
随行太医低声道:“林大人这是积劳成疾,心血耗尽......只怕......”
“闭嘴!”原红蕖厉声喝止,“她不会有事!”
她当即辞去所有官职,专心守在黛玉身边。
每日亲自煎药喂药,为黛玉擦身按摩,所有的药材全部都用空间出产最上乘的那些。
然而黛玉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时常陷入昏迷,偶尔醒来也是咳血不止。
“嬷嬷......”这日黛玉短暂清醒,虚弱地笑道,“盐政......成了......”
原红蕖双眼通红,“玉儿很厉害。江南百姓如今都吃得起好盐,这都是你的功劳。”
黛玉满足地闭上眼,又昏睡过去。
看着黛玉日渐消瘦的面容,原红蕖的心中涌起深深的自责:
“是我错了吗?我不该引导你走上这条路的...若是让你像寻常闺秀般嫁人生子,或许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