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赖子好不容易控制住。
他舔一舔嘴唇,“我们家啊,有件特别大的事。”
众人一听,都竖起了耳朵,眼睛紧紧地盯着二赖子,那专注的神情仿佛生怕错过一个字。
张老三性子急,忍不住催促道,“赖子叔,你就别卖关子啦,到底啥大事啊,我这心都悬到嗓子眼儿了。”
二赖子故意停顿了一下,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然后提高了音量,刚要开口,却突然爆发出一阵夸张的大笑,“哈哈哈哈哈,你们还是等着吧,等下就知道了。”
张家人,“......”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打破了这略显尴尬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来人了。
来了很多人。
为首的太监手持明晃晃的圣旨,神色威严。
张家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阵仗吓了一跳,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那帮人,已经到了跟前。
为首的太监高声喊道,“圣旨到,张家众人接旨。”
张家人这才如梦初醒,慌慌张张的跪了一地。
太监缓缓展开圣旨,清了清嗓子,宣读。
........
宣读结束。
这宣读声如惊雷般在张家众人耳边炸响,张家人先是愣住,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随后傻眼了。
不是。
他们听到了什么?
虽然认识的字不多,但是耳朵还是可以听事的吧?
还是二赖子轻轻咳嗽一下,众人才回过神来。
“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家众人也齐声高呼,声音回荡在整个庭院。
太监走上前,将圣旨递到张玉手中。
笑眯眯。
张玉随后从怀里掏出一块金子给到他。
太监没有拒绝,笑眯眯的收下了。
还顺势拍了拍张玉的手臂,“恭喜恭喜,您这前途可是一片光明呐,往后还得多仰仗您照拂着咱家这些小差事呢。”
张玉谦逊地笑了笑。
“公公言重了,日后还望公公在宫中多多提点。”
虽然张玉是不需要他任何帮助,但所谓,小人难缠啊。
给点好处没有坏处。
太监满意的点点头,又寒暄了几句,便带着一众随从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张家。
待太监等人走远,张家众人瞬间炸开了锅。
张老大激动得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
“感谢列祖列宗保佑,让我爹有了这般出息。”说着,眼眶里便泛起了泪花。
泪眼汪汪的看着张玉。
张玉,“......”
这傻大儿,欠啊。
众人如梦初醒,七嘴八舌的表达着对张玉的祝贺和敬佩。
张春花带着几个小的,围着张玉,嘴里甜甜的喊着王爷王爷,所有人都笑眯眯的。
张老二兴奋地说道,“爹啊,你以后就是王爷了,咱们张家可就跟着沾光啦,以后看谁还敢小瞧咱们。”
张老三也调皮地说道,“爹啊,你以后可得罩着我啊,要是有人欺负我,你可得帮我出头。”
张玉,“......”
都是傻儿子。
张玉看向家人,笑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以后大家都要好好过日子,可不能因为我现在有了点身份就骄傲自满,都知道了吗。”
所有人都笑着应下。
罗华站在最后面,看着已经是王爷的老丈人。
心里不住的庆幸,好在他当时没有做什么,不然的话.......。
不敢想不敢想。
以后就守着小妹和小宝好好过日子。
罗华知道,就算张老人不是王爷,只是普通的老百姓,他要做了什么不好的事。
对方一样会弄死他来的。
接下来的三天里,张家上下一片忙碌。
这好歹也封王了,这个酒,该办的,还是要办的。
张家张灯结彩,大红的灯笼挂满了府邸的每一个角落,喜庆的绸缎随风飘动,仿佛也在为这荣耀的时刻欢呼。
下人们进进出出,搬运着各种食材和器具,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这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余寡妇带着小宝,柳如絮带着柳如因,秦寡妇带着秦小慧,都早早的就过来帮忙了。
虽然说府上有下人不用帮忙。
但他们很是热情,还是会勤快的做着事。
余寡妇系着一条朴素却干净的围裙,在厨房里忙碌地洗着菜。
小宝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她身后,一会儿帮忙递个碗,一会儿又好奇的看着锅里咕噜咕噜冒泡的汤。
二赖子站在一旁,偷偷看着他们娘俩,嘴角的笑意,就没有下去过。
柳如絮正和几个下人一起布置着宴席的桌椅,她动作麻利,将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她以前是富家千金,虽然是庶女,但懂得也不少。
还能帮上很多忙。
柳如因人虽然傻傻的,但是还知道帮忙。
她小心翼翼的把碗碟一个个放好,还仔细地调整着它们的位置,嘴里嘟囔着,“要摆得好看一点,这样客人才会开心呀,我看着也会开心的呀。”
秦寡妇带着秦小慧在院子里打扫着卫生,她们挥舞着扫帚,把每一个角落都清扫得干干净净。
秦小慧乖巧的坐在一旁,她看不清,但能感觉到。
奶奶很高兴,但又很伤心。
她仰着小脑袋,小声道,“奶奶,你怎么了,是不是开心又难过呀?张爷爷当了王爷,不好嘛?”
秦寡妇拿着扫把,听着孙女这般说,眼酸的差点掉泪。
她强忍着泪水,挤出一丝笑容,蹲下身子,轻轻摸了摸秦小慧的头。
“乖孙女,张爷爷当王爷当然是好事呀,奶奶啊,就是想到一些以前的事儿,有点感慨和心酸啊。”
秦小慧懵懂的点头。
“奶奶,你还想着张爷爷吗,你还喜欢他啊。”
秦寡妇,“......”
秦寡妇被孙女这突如其来的直白问话弄得愣住了,脸颊瞬间染上一抹绯红,像是天边被夕阳轻抚过的云朵。
虽然一把年纪了,但此刻,就跟那怀春的少女一样。
还别有一番风味。
她张了张嘴,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这稚嫩却又一针见血的问题。
年纪小的孙女都知道了,唉,那个冤家,肯定什么都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