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去后什么打算?”
“不知道……或许我要先去一趟青城山!”
“青城山?”
面对徐子夜的回答,赵公明和韩玄策都感到有些意外。
“对,我有些疑惑需要去问一下李玄清天师,你们两个去哪?”
徐子夜看向两人。
“我跟你说了青城山!”
韩玄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要回一趟滨海市。”赵公明想了一下回答道,“我要去告诉死去的战友,他们的仇我报了!”
一天后客轮靠岸,三人告别后便向着各自目的地而去。
青城山对于顾不言的拜访表示欢迎,尤其是李玄清这个天师,似乎对徐子夜再次来找自己并不觉得意外。
“徐居士,东瀛一行可有收获?”
李玄清饶有兴致地询问徐子夜。
“算有吧!”
“看来你是心中有疑惑,所以才来到这里!”
这一次李玄清没有给徐子夜准备茶,而仅仅只是山中的泉水。
徐子夜喝了一口,觉得很是清凉解渴。
“李天师,你说真的有人会长生不老吗?”
徐子夜看向这位老道士,想从他的身上得到答案。
“为何这么问?”
“这次在东瀛,我遇到个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事,徐福还活着!”
徐子夜说完,在李玄清的脸上没有看到不可思议的表情,反而依旧平淡如水。
“您不觉得意外?”
“贫道为什么要觉得意外?”
李玄清反问徐子夜。
“修炼之道不就是为了长生,不然你以为是为了什么?”
“那按照你的意思就是说,实力越强过活的时间也就越长?”
“虽然有些不太准确,但是意思差不多!”
“李天师,您说修炼之道本就是为了长生……”徐子夜握紧了手中的竹杯,“那为何世间修炼者众多,却鲜有人真正达到长生之境?”
李玄清笑着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徐居士,你可知道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
徐子夜点点头,又摇摇头。
他知道黄帝是谁,乘龙升天这事却不知道。
“《史记》中记载过,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
“李天师,那是传说故事罢了!”
“那不是传说。”
李玄清打断了徐子夜的话。
“那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黄帝是第一位达到长生之境的人族修炼者。”
徐子夜手中的竹杯差点滑落,他瞪大了眼睛。
“您的意思是……那些神话故事都是真的?”
“神话不过是失真的历史。”
李玄清站起身,走到茅庐的窗前。
“自黄帝以降,人族便一直在探寻长生之道。
彭祖八百岁,老子西出函谷,张三丰活了两百余年……这些都是修炼有成的先贤。”
徐子夜感到一阵眩晕,他从未想过那些耳熟能详的传说人物竟然真实存在过。
“那……那为什么现在几乎见不到这样的人了?”
“天地灵气日渐稀薄,修炼之法多有失传。”
李玄清叹息道:“更重要的是,长生之路艰难险阻,非大毅力、大智慧者不能成。
多数人要么半途而废,要么误入歧途。”
山间的云雾忽然翻涌起来,仿佛在呼应李玄清的话语。
“李天师,徐福……他真的活了两千多年?这怎么可能?他算是得道了吗?”
李玄清转过身,道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得不得道这点贫道倒是不知,不过徐福东渡时,已得方士真传。
他带走的三千童男童女,实则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蓬莱仙岛。
虽然未能找到仙岛,但他显然获得了某种延长寿命的方法。”
“那他现在还是人类吗?”
“这个问题很有趣。”
李玄清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重新坐回到徐子夜对面。
“修炼到一定程度,生命形态会发生改变,严格来说,像徐福这样的存在,已经不能算是普通人类了。”
一只山雀落在石桌上,歪着头看着两人。
李玄清轻轻挥手,山雀便飞走了。
“徐居士,你可知道修炼的本质是什么?”
徐子夜思索片刻:”是……提升自己的力量?”
“浅薄了。”
李玄清摇头,“修炼的本质是与天地共鸣,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
力量只是副产品,长生也不过是附带效果。真正的修炼者,追求的是‘道’。”
“道?”
“道可道,非常道。”
李玄清的声音忽然变得缥缈。
“长生不老并非简单的延长寿命,而是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突破。
徐福活了两千年,但他真的‘活’明白了吗?或者说他觉得自己活的还有意义吗?”
“李天师,冒昧的问一句,像你的诸位可以活多少年?”
徐子夜鼓起勇气问道。
李玄清笑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两个甲子吧,青城山的修炼之法讲究顺其自然,不求长生,但求明心见性。\"
山间的雾气渐渐散去,夕阳透过竹叶洒在石桌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徐子夜感到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彻底颠覆。
“那我能达到长生吗?”
徐子夜问出了心底最深的渴望。
李玄清凝视着徐子夜,目光如炬。
“这要问你自己,长生之路充满诱惑与陷阱,有人为求长生堕入魔道,有人因畏惧死亡而止步不前。
徐居士,你为何想要长生?\"
徐子夜愣住了。他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是为了力量?为了逃避死亡?还是……
“我不知道,只是好奇而已!”他诚实地说。
“那么这就是你需要先找到的答案。”
李玄清看着面前的年轻人,“长生不是目的,而是结果。当你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时,长生自然会来。”
远处传来钟声,是青城山的晚课时间到了。
李玄清站起身:“今日就到这里吧。徐居士若还有疑问,可在山中多住几日。”
徐子夜连忙起身行礼:“多谢天师指点。”
李玄清转身摆了摆手。
看着李玄清远去的背影,徐子夜感觉自己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几天,徐子夜留在青城山,
每日与道士们一起做早课,闲暇时便翻阅藏经阁中的古籍。
他惊讶地发现,许多被视为神话的记载,在这里都被当作真实历史来研究。
第五天清晨,徐子夜在藏经阁发现了一卷残破的竹简,上面记载着秦始皇派徐福东渡的详细经过。
“发现什么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徐子夜回头,看到韩玄策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
“我靠,你走路没有声音的吗?”
“是你太专心了,我来告诉你一个消息。”韩玄策神色凝重,“赵公明在滨海市失踪了。”
徐子夜猛地站起身。
“什么时候的事?”
“三天前。他最后出现的地方是墓地,之后就再没人见过他。”
韩玄策走近,“更奇怪的是,墓地周围的监控全部失灵了。”
“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徐子夜好奇,这韩玄策的消息现在的能力这么灵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