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生日那天早上,悠宝跑到厨房,看见妈妈正在煮长寿面。
“妈妈!”悠宝拽着苏念念的衣袖,“我的生日礼物呢?”
苏念念擦了擦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绣着蒲公英的布包,“打开看看。”
悠宝迫不及待地解开,里面整整齐齐排着九根银针,最短的那根只有她小拇指长。
“是银针!”她高兴地跳起来,“我可以学扎针了吗?”
“先拿你爸爸练手。”苏念念笑着朝沙发上的时珩扬了扬下巴,“他最配合了。”
时珩立刻放下手机,财经新闻的页面还亮着,却已经主动卷起衬衫袖口。
“来,爸爸准备好了,小神医想扎哪里都行。”
第一次扎针是在书房的地毯上。
悠宝跪坐着,小脸绷得紧紧的,手里捏着那根最短的银针,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爸爸的手。
“找准合谷穴……”苏念念握着女儿的小手,轻轻按在时珩的虎口处,“这里,能感觉到凹陷吗?”
悠宝摇头,有些着急,“妈妈,我找不到……”
时珩见状,主动用钢笔在虎口处点了个小小的黑点,温声哄道:“来,往爸爸这里扎,别怕。”
第一针歪歪斜斜地戳在皮肤上,连表皮都没刺破。
“没关系,再来。”时珩笑着鼓励她,左手稳稳托住女儿的手腕,语气温柔,“爸爸不疼,你慢慢来。”
到第五针时,针尖突然传来微妙的落空感。
“有感觉吗?”苏念念轻声问。
时珩微微挑眉,眼底带着笑意,“嗯,酸酸胀胀的,很准。”
苏念念捏了捏女儿的手指,柔声说:“对,就是这样,轻轻捻转……”
悠宝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转动银针,小脸因为专注而微微泛红。
第二天早餐时,时珩放下咖啡杯,故作惊讶地“咦”了一声:“奇怪,昨晚的偏头痛好像没那么厉害了。”
悠宝正捧着牛奶杯喝得嘴边一圈奶渍,闻言立刻放下杯子,眼睛亮晶晶的,“是因为我扎的穴位吗?”
时珩伸手擦掉她嘴边的奶渍,眼里满是宠溺,“当然,我们悠宝最厉害了。”
苏念念在一旁轻笑,“那要不要再巩固几天?”
“要!”悠宝立刻跳下椅子,跑去拿针包,“爸爸,今天我再给你扎!”
时珩笑着伸出手,配合地点头,“好,爸爸随时待命。”
那天晚上,悠宝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
“7月15日,爸爸,合谷穴,五针。爸爸说头痛好多了,明天继续!”
……
九月,悠宝背着书包上小学了。
开学第一天,她就趴在课桌上睡着了。
“这些我都会。”放学时,她对来接她的时珩抱怨,“妈妈昨天教的《药性歌括》都比这个有趣。”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后,时珩参加了悠宝的家长会。
教室里,其他家长窃窃私语:
“听说她哥哥和姐姐当年可是十二岁就高考了?而且哥哥还是高考状元,她怎么连卷子都不写?”
“估计是家里太宠了,没规矩。”
“天才家的孩子,也不过如此嘛……”
班主任李老师语气委婉地说:“时先生,您女儿可能是……智力方面需要评估。”
教室里瞬间安静,所有目光都聚焦过来。
时珩神色平静,翻开悠宝的空白试卷,扫了一眼,忽然笑了。
他抬眸,修长的手指点了点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
“李老师,这道附加题,班上有多少人做出来了?”
李老师面露尴尬,“这是道奥数题,主要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数学天赋……很遗憾,目前整个年级没有一个人……”
话音未落,时珩已经牵着悠宝走向讲台,“悠宝,做给老师看。”
悠宝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流畅地写下一连串解题步骤。
不到两分钟,她放下粉笔,转头看向李老师,“老师,我做对了吗?”
李老师盯着黑板,嘴唇微微发抖,“这……这是标准的奥数解法……”
教室里一片死寂,其他家长面面相觑。
时珩语气温和地说:“当然,交白卷是不对的。悠宝,跟老师道歉。”
悠宝抿着嘴,对李老师深深鞠了一躬道:“李老师,对不起。”
李老师涨红了脸。
时珩单手抱起女儿,另一手拎着她的书包,临走时目光扫过鸦雀无声的教室。
“现在,还有人觉得我女儿需要智力评估吗?”
说完,抱着悠宝大步离开。
回家的车上,悠宝扒着车窗不说话。
时珩揉了揉她的脑袋,“怎么了?”
悠宝转头,忽然小声说:“爸爸,对不起。”
时珩打着方向盘,转移话题,“明天带你回京城看爷爷奶奶。”
……
第二天下午,京城康瑞中医研究总院。
电梯门缓缓打开,时珩牵着悠宝走进顶层实验室。
悠宝睁大眼睛,看着穿白大褂的研究员们在各种仪器前忙碌。
“爸爸,这些机器是做什么的呀?”
时珩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这是高效液相色谱仪,可以分析中药里的有效成分。那边是细胞培养室,用来测试新药的疗效。”
悠宝似懂非懂地赞叹,“好厉害啊!”
他们来到中央展馆,最显眼的位置挂着苏念念的巨幅照片。
“是妈妈!”
悠宝松开时珩的手,跑过去看下面的文字说明:
【苏念念博士,四十五岁获得格伦医学奖,首位因中医药研究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这个奖很厉害吗?”悠宝回头问道。
“相当于医学界的诺贝尔奖。”
时珩走过去轻抚展示柜上的奖杯,“你妈妈花了十年时间,把古方‘定风丹’改良成‘定风宁’,帮助了全球数百万帕金森患者。”
悠宝踮起脚尖,看着奖杯,“妈妈是怎么做到的呀?”
“日复一日的实验,失败了就重来。”
时珩蹲下与她平视,“但你知道吗?妈妈从没要求你必须学医。”
悠宝歪着头,“为什么?”
“因为她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时珩揉了揉她的头发,“就像爸爸从不要求你考多少分一样。”
晚上回到家,悠宝趴在书桌前,工工整整地在笔记本上写道:
【今天看到妈妈的奖杯了。我要像妈妈一样,用医术帮助更多的人。从明天开始,每天多认一味药材,每周多记一个古方!】
从今年的寒假开始,实验室的排班表上多了一个特别标注:
【小助手:时念悠(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