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综合学府首届政务培训班结业之时,一众年轻才俊脱颖而出。
他们凭借自身的勤勉与聪慧,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而后作为天子门生,肩负着国家的期望,被委以重任,派往地方各处历练。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那些初出茅庐的学子。
如今已然在大明朝堂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其中,何佳杰凭借其严谨公正的行事风格与卓越的司法才能,一路平步青云,登上了大理寺卿的高位。
袁复松则荣任礼部尚书,周文斌担任兵部尚书。
邓云天出任交通部尚书,周汉章担任工业部尚书一职。
陆大果是农业部尚书,太立进担任水利电力部尚书。
还有刘明志,担任了锦衣卫指挥使。
总而言之,如今的大明朝堂上下,诸多关键要职,大多已由当年从孤儿营走出的天子门生所接替。
他们逐步取代了老一批官员的位置,为朝廷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理念。
说到锦衣卫,就不得不提及原本的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
李若琏在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大明的稳定与皇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直至天武 11年,他才因年事已高,选择退休安享晚年。
朱慈烺念其多年来的忠诚与功绩,有心对他进行厚赏,本欲封他为世袭罔替的侯爵。
李若琏在锦衣卫指挥使任内,对内对外的情报工作都很出色,这份功劳不可谓不大。
然而锦衣卫指挥使封爵一事。
却在朝堂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文官武将们纷纷认为,锦衣卫本就手握重权,若再封爵,恐会导致权力失衡,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于是乎,各种反对的奏折如雪花般纷纷送入皇宫,堆满了朱慈烺的御案。
不仅如此,许多官员还亲自前往李若琏府邸,苦口婆心地劝说他。
言辞恳切地告诉他“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尽管文武百官在朱慈烺面前,不敢太过强硬地表达看法。
但他们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试图让朱慈烺改变主意。
李若琏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局面,经过深思熟虑后,主动进宫面见朱慈烺。
他言辞谦卑的向皇帝诉说道:“皇上之天恩老臣无以为报,然老臣年事已高,后辈子孙又不成器,即便得了爵位,恐怕也难以好好传承下去。
万一子孙不肖,做出有损朝廷颜面之事,不仅会给家族招来祸端,还可能抹黑大明朝廷的声誉……”
总而言之,他的核心诉求便是婉拒爵位。
当时的天武皇帝朱慈烺,听闻李若琏的一番话,心中百感交集。
他为李若琏的忠诚与谦逊而深感欣慰,李若琏在面对爵位的巨大诱惑时,首先考虑的是朝廷的稳定与家族的声誉,这份忠诚着实难能可贵。
另一方面,他又对文武百官公然反抗自己的意志感到气愤。
身为大明帝国最强势的皇帝。
他的旨意竟受到如此强烈的抵制,这让他的权威受到了一定挑战。
朱慈烺知道不能开了这个头,所以他绝不轻易妥协。
于是他干脆利落地,直接下旨封李若琏为大明的侯爷。
这一旨意的颁布,让李若琏着实吓了一跳。
他深知,这一爵位已然成为朝堂上的焦点,自己若接受,必将陷入风口浪尖。
于是他赶忙再次进宫,向朱慈烺苦苦求情:“陛下对老臣的隆恩,老臣纵使粉身碎骨,也难以报答万一。
如今老臣封爵之事已然引发诸多争议,老臣实在担忧后辈子孙日后会因此被人针对,难以善终。恳请陛下怜悯老臣,收回成命吧!”
说着,李若琏老泪纵横,言辞恳切,令人动容。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位为朝廷奉献一生的老臣,心中不禁有些触动。
他仔细思量后,意识到李若琏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自己在封爵一事上确实有些考虑不周。
但圣旨已下,身为皇帝,当君无戏言,他绝不能低头服软,否则皇帝的威严将荡然无存。
朱慈烺一脸严肃,一本正经地说道:“君无戏言,圣旨既已颁布,此事便就此定了。方才李爱卿说后辈子孙不争气,那便需好好教导约束他们。
倘若他们日后胆敢犯错,朕绝不会徇私情。到时候若被削了爵位,李爱卿可别说朕不念及多年的君臣之情……”
李若琏何等精明,瞬间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心中暗喜,表面上却装作一副伤心无奈的样子,拜别皇帝,离开了皇宫。
就这样,最终李若琏还是被封了侯爵。
可是仅仅时隔半年,李若琏的一个孙子便惹出了大祸。
此子平日里骄纵惯了,竟做出欺压小商贩,甚至当街抢夺民女的恶行。
这等恶劣行径,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事情闹得满城风雨,朝堂上下也是一片声讨之声。
朱慈烺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
他将李若琏召进宫中,严厉地训斥了一顿。
而后,为了平息众怒,同时也为了维护朝廷的纲纪,朱慈烺果断将李若琏的爵位由侯爵贬为伯爵。
如此一来,既维护了皇帝的威严,又让文武百官看到了朝廷对恶行的零容忍态度。
对各方都算有了交代,大家对此结果也都较为满意。
在朝堂风云变幻的同时,一直醉心练武的方正化,这些年在武学上不断精进,武功境界有所突破,身体也愈发硬朗。
他始终如一地侍奉在朱慈烺身边,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这一日,方正化神色匆匆,赶来向朱慈烺禀报道:“启禀陛下,李若琏伯爵病情严重,已然多日卧床不起。府中的大夫诊断后告知,他恐怕已经时日无多了……”
朱慈烺听闻此消息,心中一紧,立刻起身带着人去看望李若琏。
到达李若琏府邸后,朱慈烺看着曾经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臣如今卧病在床,形容枯槁,心中满是感慨与怜惜。
他当即下令,将宫中最好的御医和太医都派往李若琏府邸。
并且吩咐,各种珍贵稀有的上好药材,只要能用得上的,统统都用上,务必竭尽全力挽救李若琏的生命。
然而,李若琏终究是年事已高,身体机能衰退严重,纵使有皇帝的关怀与诸多良药的救治,也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没撑几天,李若琏便溘然长逝,仙游而去。
更让朱慈烺悲痛万分的是,李若琏刚刚去世。
锦衣卫指挥使刘明志又传来了一个噩耗:巾帼英雄秦良玉,在蜀地忠国公府病逝,享年 88岁。
秦良玉一生征战沙场,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她的英勇事迹在大明广为传颂,深受百姓爱戴与朝廷敬重。
天武皇帝朱慈烺闻讯之后,悲痛欲绝,泪洒当场。
他怀着沉痛的心情,悲痛地吩咐道:“立刻安排好飞机,朕要亲自前往蜀地,去见忠国公最后一面。
秦爱卿征战一生,劳苦功高,为我大明江山社稷奉献了一切,朕必须亲自去送她最后一程……”
“陛下节哀,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