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初夏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门前,人群的躁动比往年来的更加早了一些。
清晨五点半,当第一缕阳光刚刚掠过了外滩的万国建筑群,黄浦区汉口路已经排起了蜿蜒数百米的长队。
人们裹着棉大衣,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新民晚报》。
报纸头版\"1992股票认购证发行公告\"的铅字被反复摩挲得都有些模糊不清了。
“老张,你这次过来带了多少钱?”
“三千!连儿子的压岁钱都被取出来了!”
队伍中此起彼伏的交谈声里,夹杂着手持计算器\"归零归零\"的电子音。
证券营业部的铁栅栏上不知谁用粉笔写着\"认购证=发财证\"六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这疯狂的一幕,都源于前几天那场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股票认购证抽签仪式……
在南京西路的文化广场,当沪市公证员念出\"此次中签率86.9%\"时,全场瞬间爆发的声浪震碎了二楼的玻璃。
叫价收购甚至达到百倍!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每张成本仅仅30元的股票认购证,如今转手出去就能卖出3000元!
主席台上,工作人员捧着装满中签号码的透明摇奖箱,箱壁上还沾着某个激动过度的股民拍打时留下的血手印。
“让一让!让一让!”
和平饭店的旋转门里,突然冲出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他左手用力向前推,右臂夹着鼓鼓囊囊的公文包,只不过公文包拉链缝隙里,隐约露出暗红色的认购证边角。
“王总!又收了二十张!对!就在隔间交易的!”
他的鳄鱼皮鞋踩过地上散落的《中签号码对照表》,那些被遗弃的纸张上,密密麻麻画满了红色圆圈……
与此同时,在九江路的某间办公室里,五十多岁的李科长正对着电话点头哈腰:
“刘爷您放心,最后两百张都给您留着呢……”
挂断电话后,他抬手擦了擦汗,当即俯身从抽屉底层摸出个牛皮纸信封。
当指尖触碰到那些带着油墨香的纸片时,他突然想起半个月前,这些\"废纸\"还堆在后勤处的仓库里落灰。
可如今呢?
人人都在抢着要。
听说在淮海路那边的黑市上交易更是魔幻。
听说戴金链子的商人把整捆认购证塞进了装大闸蟹的竹篓里;穿睡衣的弄堂阿姨用三张认购证换了台松下彩电。
甚至有人看见,两个\"黄牛\"在人民公园的假山后面,用五十张连号认购证抵了一套虹口区的婚房首付。
最戏剧性的场景发生在四川北路的建设银行。
当柜员说出\"今日认购证已售罄\"时,排在队尾的中年男子突然跪倒在地,把额头往大理石地面撞得砰砰响。
“我昨天就该来的啊!”
他的哭嚎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却没人停下脚步——所有人都急着赶往下一个可能还有存货的销售点。
在这场全民狂欢中,之前还只是在圈内略有声名的【星辰集团】,则成了无数人羡慕的对象。
毕竟谁不知道,之前蓝裳大秘书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收购股票认购证啊!
而且,已经持续了很久。
听说在第一次抽签时,就是他们中签的最多!
当然,没有人知晓蓝裳到底收购了多少,但因为这件事也算让其声名大震。
不少商圈老板,都将她认定为【福气秘书】,欲撬墙角而不可得……
每当那辆挂着沪A8886牌照的轿车停在哪家单位门口,第二天准会传出某某处\"又被蓝大秘扫货\"的消息。
还有所谓的“目击者”信誓旦旦地说,曾在锦江饭店见过那位蓝秘书:
犹如一袭白西装像雪片般掠过大厅,身后跟着六个拎密码箱的保镖。
所到之处,空气中都飘着认购证特有的油墨香……
当然,这话明显夸张!
但也由此可见,在这次由【股票认购证】带来的疯狂中收获最大的除了星辰那位神秘的老总外,也就蓝裳这位董事长大秘收益最大了。
可谓是……财、名两得!
直到某天,当外滩海关大楼的钟声敲响十二下,这场疯狂才突然按下暂停键。
证券营业部门口的霓虹灯照在积水里,映出几个垂头丧气的倒影——那是最后一批醒悟的投机者。
是的!
分配给沪市的股票认购证数量已经被彻底售完。
毕竟那东西总是有数量在的,不可能永远都有售卖,而接下来只有一次次抽签,再也没人能够买到认购证。
这让无数人垂头丧气,后悔没能够分一杯羹。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
在浦东某栋尚未完工的摩天楼里,成箱的认购证正被装进印有星辰logo的保险柜,等待接下来分批售卖。
没错!
李憨是不可能将大笔资金都压在这上面,慢慢去等待每一次抽签的。
那毕竟需要的时间太长,他根本就懒得去等。
李憨要的,就是让蓝裳她们在最恰当的时机、最恰当的价格上,将它们暗中出售,卖给那些真正的股民。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
在这个时代,其实买股票也有很大赚头。
行内人都清楚,老八股的存在,哪怕到了几十年后,都是这个行业内的神话!
可……那又怎样呢?
李憨清楚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他对股票没兴趣,也不喜欢去靠赌赚钱。
他要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赚到最多的钱……
快买快卖,才是其风格。
当然,也不是说李憨就这么放弃了捣腾发财证。
一切他早有安排,会有人接着这条线继续经营下去,为自己带来巨额利润的……
虽然那不比眼前这般能赚到一大笔快钱,但也胜在细水长流、为自己的小金库不断注入资金不是……
——不得不说,人心都是不容易得到满足的。
因为市面上的【股票认购证】官方的停止销售,反而引得更多人想买到它。
如此一来,自然而然便将【股票认购证】的价格,给一路推的升了上去。
一时间,竟然在整个沪市形成了一种奇怪现象,小小的认购证居然有价无市。
似乎拥有的人,更不愿意将其卖出去了……